•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海外知青翻译家陈迈平和他的瑞典妻子

    2014年 10月 22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葛天琳 点击:
    陈迈平,上海知青,是旅居瑞典斯德哥尔摩多年的中国学者、小说作家和翻译家。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瑞典籍妻子陈安娜(原姓古斯塔夫森,婚后随夫姓)为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瑞典专家。夫妻二人多年来均致力于中国与瑞典两国间的文化交往。在2012年


    陈迈平,上海知青,是旅居瑞典斯德哥尔摩多年的中国学者、小说作家和翻译家。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瑞典籍妻子陈安娜(原姓古斯塔夫森,婚后随夫姓)为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瑞典专家。夫妻二人多年来均致力于中国与瑞典两国间的文化交往。在2012年下半年,由于莫言获诺贝尔奖,曾经并不为国内文坛瞩目的笔名叫万之的陈迈平和他的瑞典翻译家妻子也被更多的中国人关注。人们都说莫言获奖,瑞典的汉学翻译家功不可没。陈安娜虽然公开表示否定了人们这种说法,但是陈迈平夫妇对中华文化的推介所作的努力也为人们所重视。

    陈迈平,笔名万之,1952年出生于母亲的家乡江苏省常熟市,父亲是湖南省湘潭市人。他曾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小学和复兴中学。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迫中断学业。1969年从上海复兴中学初中毕业,同年上山下乡到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插队落户。由于表现突出他被贫下中农推选担任过农村赤脚医生,先后进了县医院任护士和任小学、中学老师。

    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陈迈平以全县最好的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继而考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欧美戏剧专业研究生班,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教师。

    陈迈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在内蒙期间就完成了长篇小说《酸葡萄》几十万字的初稿。参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北京著名的文学刊物《今天》的出版和编辑,发表小说、剧本多篇。成为《今天》两个小说家之一。他以笔名“万之”著有长篇小说和长篇诗等,是新时期最早的意识流小说创作者。陈迈平对当时社会的观察与刻画无疑是很超前的,许多看法得若干年后人们才能理会。创作之外,他的组织才能与关键时刻的坚定乃至执拗,使其随后担任了杂志社长,在这份刊物以后的发展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此后,他的思想及境界可谓日新月异,不久就进入中国新文学的核心圈子。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和教书期间,他参与外国戏剧改编演出并把阿城小说《孩子王》改编为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1986年,他在导师的帮助下得以去奥斯陆,在易卜生故乡挪威奥斯陆大学攻读戏剧学博士学位。继而到斯德哥尔摩大学教书,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同事,后来他娶了同为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的学生、北欧姑娘安娜为妻。但婚后的陈迈平并没有安享小家庭的温馨乐趣,而是不忘故土,不忘文学梦,尽可能做些对祖国有益的事。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海外流散文学小说卷。本书包括:《雪雨交加之间》、《天阔地》、《自鸣钟下》、《城市之光》、《网中的夕阳》、《归路迢迢》、《十三岁的足球》等。其中《网中的夕阳》选入语文教材《蒙古高中汉语》。

    1990年起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东亚学院中文系任教,2001年起从事职业翻译工作,2009年当选为瑞典笔会理事兼任国际秘书。很长一段时间,他可以加入瑞典国籍却没有加入,只是因为乡情难却。后来因为中国护照失效又无法延期,来往于世界各地实在不便,才入了瑞典籍。

    陈迈平根据北岛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本《幸福大街13号》瑞典语版曾经在斯德哥尔摩演出。201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评论集《诺贝尔文学奖传奇》。他和妻子陈安娜还合作翻译多部诗集,如《在世上做安娜:安娜·吕德斯泰德诗选》(瑞典女诗人诗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出版)。其他的还有,201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阿尼阿拉号》(197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哈瑞-马丁松的长诗),2012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航空信》(AirMail,20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默和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的通信集),2012年由上海世纪文睿出版社出版的瑞典学院院士埃斯普马克的长篇小说《失忆的年代》。他还翻译和编辑过文集《沟通:面向世界的中文文学》《高行健剧作选》及《不死亡的流浪者》等。

    为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作家作品(包括旅居海外的中国内地和台湾作家)陈迈平和他的夫人做了很多工作,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等三部著名小说就是陈安娜翻译的。陈安娜是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奖评委马悦然的得意门生,她还翻译了莫言、余华、苏童、韩少功、虹影、马建、陈染、王安忆等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出版译著30多种。因译笔优美,她曾获得瑞典学院的“翻译奖”。瑞典外交部拟聘任她为派往中国的驻华文化参赞,可是由于陈迈平的一些个人思想见解被曲解误读,波及和牵连到安娜,中国方面宣布对安娜为不受欢迎的人,瑞典方面只好停止派遣,导致安娜未能到北京上任。此事曾引起瑞典媒体轰动议论,国内文化界、学术界的许多学者也感到非常惊异和遗憾。

    在推介出版中国文学作品过程中,陈安娜也常遇到困难。非英美文学在瑞典出书很难,出版商因为担心赔钱而不敢开印。为了让莫言作品出版,陈安娜在丈夫的支持下,甚至答应出版商不要翻译费,《生死疲劳》才得以印了1000册。尽管困难重重,但陈安娜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充满信心,认为早晚都会有中国作家得奖。这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许多中国网友为此特别通过她的微博向她致谢,称赞她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与此同时,万之则翻译了多部瑞典著名诗集,把瑞典经典介绍到中国——两人堪称翻译界的“神雕侠侣”。

    万之在瑞典生活了20多年,这使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诺贝尔文学奖。多年前他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谈及“汉语作家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时,他认为中文作家离诺贝尔奖并不远,相信不远的三五年间,这个梦想就能实现。这句话如今在许多人的努力下终成现实。

    去年陈迈平以笔名万之翻译的《阿尼阿拉号》正式出版,莫言也为他捧场,与他们夫妇一起到访陈迈平母亲的老家江苏常熟。《阿尼阿拉号》是一部史诗式作品,出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哈瑞·马丁松之手。

    从陈迈平的文章作品和他们夫妇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爱国的、充满激情和理想的优秀海外华人作家,是先锋文学的一位骑士,也是上海知青中的优秀代表人物。在他的母校复兴中学,同学们和老师也为他感到非常骄傲和光荣。


    (作者原江西峡江插队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