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拐弯的青春

    作者:韩自力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46:31 从上山下乡到大返城,知青的青春就像一个大拐弯。 有的急拐,激荡跌宕;有的慢拐,随波缓淌;有的连拐几个弯,上了高坡;有的用力向前冲,一泻干丈…… 不同的拐弯,发出了不同的回响。 悔与不悔、怀念与忘却、自豪与沮丧、欢乐与沉痛……甚至赞美与诅咒! 总

    梦想意外成真

    作者:刘伟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43:20 这是一个埋在我心底四十多年的故事。生怕给我的恩人带来麻烦,一直没敢说出来。如今物是人非,也到了该揭秘的时候了。 记得小时候,每当在重大节日看到游行聚会时,铁路单位的彩车和庞大队伍最吸引我的眼球,震耳的洋鼓洋号,整齐威武的队伍,最耀眼的是那笔

    魂牵梦萦版纳情

    作者:金秀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41:23 人有怀旧的天性,尤其是年入花甲,特别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在西双版纳当知青的时光,刻骨铭心,魂牵梦萦。 我喜欢回忆往事,睡梦中常常回到那美丽的西双版纳,与朋友聊天,也会不自觉地扯到边疆的人和事,怀旧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空闲的周末,我

    快快实现中国梦

    作者:齐淑清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39:3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大闭幕式上讲话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确如此,中国梦就是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是十三亿中国人每个人的梦。 十三亿人民的梦,具体说来就是:幼儿有“入托梦”,托有所管,

    有梦想,就有希望

    作者:刘晓红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37:27 我经常告诉自己: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追求,有了追求,生活就有乐趣。我们一生中,都在追求着某种梦想。曾记得,在当知青的年代,云南知青追求的是将西南边陲建成祖国美丽的第二个橡胶基地(海南岛是第一个橡胶基地)。为之,我

    知青情结影响未来中国

    作者:秦晓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36:16 这篇文章的题目,看上去有些大,却并非故弄玄虚。想到它,缘于不久前观众对电视剧《知青》的热议与争论。正是这部45集的“长篇”,让许多已经步入老年的人们重又返回了记忆的原野,也让“知青”这个打着特殊年代印记的名词再次出现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难怪

    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不能忽略后知青时期

    作者:林嗣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33:35 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发现有不少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知青返城三十年的情况有所忽略,以致造成了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不完整性,从而产生了对知青评价的不公正性。只有将前十年知青在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与返城后三十年的艰难奋斗历程结合起来

    从知青到院士——赵国屏

    作者:王东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27:26 2012年11月23日,中科院院士赵国屏的学生和同事为他举办归国20周年聚餐会,一些当年同在安徽蒙城插队的知青朋友也应邀出席。席间,赵国屏发表感言,归国20年,做了许多事,值得一提的是SARS流行病学研究。当时根本就没有项目,也没有经费,是出于对人民生命

    海外知青翻译家陈迈平和他的瑞典妻子

    作者:葛天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25:09 陈迈平,上海知青,是旅居瑞典斯德哥尔摩多年的中国学者、小说作家和翻译家。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瑞典籍妻子陈安娜(原姓古斯塔夫森,婚后随夫姓)为从事翻译现代中文作品的瑞典专家。夫妻二人多年来均致力于中国与瑞典两国间的文化交往。在2012年

    凄婉与辉煌

    作者:顾谦克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23:29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洒落在亚穆纳河畔的一滴清冷的泪。 月朗星稀的午夜,皓月让大理石的陵寝回归了高贵的银白,点缀于银白中的宝石悠然散发出星云般弥漫的光辉。每每此时,阿姬曼轻柔的纱丽总是在亚穆纳河畔淡紫色的夜雾中漂浮,游曳,每每此时,被囚于泰姬陵

    嘎仙洞随记

    作者:方国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17:12 阳光晒在嘎仙洞前的点将石上。 抬眼望,大兴安岭北段古称大鲜卑山的深邃和辽阔尽收眼底。山连着山,岭叠着岭,逶迤绵长。低眉处,嘎仙河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潺潺流淌,两岸的兴安柳和甜杨繁茂滴翠。身后,就是被誉为“建国以来我国长城以北地区考古的一个重大发

    血染的青春

    作者:陈志德 蔡荣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14:49 计伟昌,男,上海知青,生于194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光新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9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3团(现854农场),1970年5月9日,在珍宝岛战备施工伐木时光荣牺牲,年仅21岁。先后被沈阳军区、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上海

    青山有幸埋忠骨

    作者:陈建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13:29 袁志刚,男,汉族,上海知青,1948年9月4日出生,1969年10月29日从上海中专毕业后,到大兴安岭松林区绿水林场3连当知青。这个林场1970年5月成建制转为呼中区碧水林

    云雀

    作者:曾繁敏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10:33 赵明,女,齐齐哈尔知青,1951年1月5日出生,齐市铁路一中初中毕业,1968年5月9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46团(跃进农场),并抽调到文艺宣传队。1969年3月8日在回团部途中,由于道路颠簸,从乘坐的卡车上摔下,造成颅内出血,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年仅18

    名家点评《生命记忆》

    作者:叶辛 肖复兴 邓贤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09:16 一个不知道自己民族昨天的人,是没有明天的。 生命记忆。 对于整整一代上山下乡知青们来说,是记忆他们同时代人的青春,寻找他们青春岁月里的伙伴,追忆伙伴们的音容笑貌。 记忆生命。 对于今天的年轻一代来说,记忆的是他们不熟悉的往事,但是这些往事不应

    阶级斗争”错绷弦

    作者:李恩骐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06:58 四十三年如驹过隙、忽然而已。但每当想起四十三年前秋天的那件往事,心中如捣,神色黯然,当时的情景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挥之不去。1969年3月我们上海知识青年来到了江西万安县农村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我们集体户共有十个知识青年,六男四女。下乡之

    58次列车的“春运”记忆

    作者:李俊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05:26 又到春运高峰时节了。每到这时,我都会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些上海知青从黑龙江回家探亲的艰辛旅途。一切是那么遥远,一切又是那么的清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每到此时,准备回家过年的知青便开始收罗大城市稀罕或计划供应的北大荒特产:大豆、毛嗑、榛

    我的“淮北平原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生涯

    作者:张宁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02:34 1969年1月11日,我们在大风雪中初谒了蒙城。随后,挟风裹雪70里,进入三义区郭集公社李寨大队——我们的第二故乡。 插队李寨的上海知青有20多人,散居于4个生产队。我们大何东生产队5女1男,彼此通报了姓名后,就成了一户人家,是那种“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

    八百里徒步赶羊记

    作者:殷国贤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6:00:38 塔里木的九月秋高气爽,瓜果飘香,是一年中少有的好时光。 但1965年的九月让我终身难忘。那一年,我们塔二场畜牧队为了加快发展畜牧业,决定从焉耆县种羊场引进800多只生产母羊。连队领导决定挑选三名知青会同七名老职工组成十人接羊队伍,将800多只羊从800

    青春记事

    作者:盛中波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58:18 人生经历的往事,大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淡忘或模糊。但有些往事,却挥之不去,抹之不掉,终身难忘。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刚中学毕业,便与千千万万同龄人一起,踏上了上山下乡之路,那一幅幅画面,至今在我眼前闪现…… 驭马惊魂 集体户为了贯彻“猪多肥

    版纳蒙太奇

    作者:卞林富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54:17 版纳三载,往事历历。经常有一些片断如电影蒙太奇般浮现眼前,四十多年来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终于催人欣然命笔。 “毛主席门比” 从勐遮到曼纳告,我们是乘马车去的。两辆马车,一辆拉人,一辆拉行李。始料不及的是13个人可以坐一辆车,13个人的行李却怎么

    塔里木生活之如珠往事

    作者:赵关玉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51:02 难忘最是红柳筷 年轻时爱好文学,尤爱诗歌,到了见诗就读的程度。我曾抄过从《诗经》到明清的几千首诗,也曾笔录过拜伦、雪莱、海涅、普希金的许多名作,但对那些诗只是欣赏而已。真正震撼我心灵的,是我到塔里木后在《胜利报》上读到的东虹的诗。虽然四十年

    怀念您!知青老爸

    作者:杨咏梅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49:39 和父亲并肩作战过的一些知青老战友将于本月底重访第二故乡,将再次踏上那片他们40年前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黑土地,寻找当年开拓奋斗的足迹,重温他们当年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成功怀恋之情,而我亲爱的老爸却无法见证这一珍贵的历史时刻了,因为他永远

    人生几多第一次

    作者:桑鸿仪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47:04 1968年9月7日,我们分到七队才一个星期,就得知队里要开支(发工资)了,大家喜出望外。 晌午过后,我走进队部向右拐头一间屋的财会室,看到早有老职工及家属们在等着领工资。出纳员的桌上各式样的手戳已排了一溜;统计(兼出纳)杨熙焕还在忙乎,会计魏景芳

    我的母亲是知青

    作者:董涛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44:14 一九六九年的五月,初春时节的上海,阴霾的天空飘落着细细雨丝。春雨淋漓中,芳草弯曲了挺立的身姿,花儿垂下来点点红泪,本该多姿多彩的春天却因为离别蒙上了黯然的悲伤。 那一年,我母亲十八岁,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报名去黑龙江兵团,

    雪的变奏曲

    作者:朱银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41:54 小时候上海的深冬时节,偶尔下点儿小雪,便使我颇感惊奇。也有个别的年份下得稍大的雪,可没等太阳出尽,地面上的雪就急速消失殆尽了。所以,我对于雪没有深厚的感情,是有历史和地域原因的。 我对雪产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从四十多年前下乡时第一次踏上黑

    金缕曲

    作者:刘昕、林小仲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38:33 金缕曲 《我的后知青时代》珠海首发式感怀 戏和林兄小仲 文/刘昕 癸巳春三月。贺新书、珠海聚会,妪翁齐悦。遥想当年靓男女,晓月荷锄稼穑。寒檐下,偷暇萤雪。天意从来难以度,且风雨半世人成各:堂庙翁、渔樵客。 升沉荣辱如烟掠。喜相逢、席间笑论,人生

    母亲和我们的名字

    作者:陆澄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37:32 那年月,母亲生下了太多的儿女, 她,贫病交加, 把我们托付给了那些生长粮食的地方。 母亲给我们起了个名字,叫知青。 其实,那时候我们哪有什么知识啊! 我们只是年轻, 我们的心在沸腾。 为了母亲那声嘱咐, 我们背起了空空的行囊, 一昂头,开始了人生的

    有错即改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29:01 日前,我编辑部收到读者尚祖玉(原龙门农场齐齐哈尔知青)的来信,指出本刊第2期《生命记忆》栏目《沉默者的呼喊——记尾山农

    和老伴一起乐

    作者:牛润科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4-10-22 15:26:06 早上起床后,我刚对老伴说:“咱们熬小米粥,蒸馒头吃吧。”可是转了个弯儿后,她就又笑嘻嘻地问我:“咱们今天早上吃啥呀?”我觉得她挺有意思的,便一笑,接着又告诉了她:“就喝小米粥,吃馒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