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串起水品项链的人

    ——记《黑土情》知青艺术团团长金捷

    2017年 10月 05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吴佩珍 点击:
    2017年2月5日,三千知青相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一年一度上海知青闹元宵歌舞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当舞台降下帷幕,当演出全部结束,当所有演员走下舞台,当整个礼堂灯光逐一关闭,舞台上有一个人最后走下舞台,她就是这台节目的艺术总监,《黑土情知青艺术团


    2017年2月5日,三千知青相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一年一度上海知青闹元宵歌舞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当舞台降下帷幕,当演出全部结束,当所有演员走下舞台,当整个礼堂灯光逐一关闭,舞台上有一个人最后走下舞台,她就是这台节目的艺术总监,《黑土情>知青艺术团团长金捷,为这台节日她付出了许多,而《黑土情》艺术团更是挑起了整台节日的大梁:开场舞《欢天喜地>、结尾舞《节日欢歌》、中间还有新排的男生群舞《鸿雁》、赶排出来的大型舞蹈《大红枣儿甜又香》。作为艺术总监、作为《黑土情》艺术团的团长,圆满落幕让她感慨万分,《黑土情》知青艺术团就如璀璨的水晶项链,而串起这一串水晶项链的人,就是兢兢业业、低调做人的《黑土情》知青艺术团团长——金捷。

    部队生活锻炼了她

    金捷,1950年出生于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是上海格致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生。只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住房很大,生活条件很优越,而父母亲却总不在身边,生活一直由保姆照顾。1968年,毛主席挥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缰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金捷从小接受的都是共产党的正面教育,是最听党的话的,引路人同学姜忆琴拉着她的手,去了招生办,在那里,学生们群情激扬,纷纷写血书要求上山下乡,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单纯的金捷立即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她太想投身到火热的革命中去,然而,她的家庭的特殊性,毕业分配已内定工矿,而且国内只留下与她相依为命的妹妹。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为了能下乡,金捷咬破指头,写下血书,按当时招生原则:家长同意、学校同意、接受单位同意,让她如愿以偿,第一批通过审核,成为沈阳军区五师55团新立营的战士。半年以后,调到团部宣传队,成为管理业务的副队长兼编导,这期间,金捷收获了许多。宣传队解散后,她依然留在团部蔬菜连,并于1970年7月1日入党,任蔬菜连副连长。同年年底,恰逢全军内部征兵,突然有一天来了位身穿军装的人,让金捷整理行装,马上去部队报到,毫无准备,也不需要准备,金捷把从上海带来的生活用品统统送给了室友们,自己只留了几件换洗衣裤,即刻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在参军的路途上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去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从事文艺,要么前往南京军区医院做一个白衣战上,金捷选择了后者。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金捷得到了极大的锤炼。首先争取去南京军区后勤十五分部护校学习,金捷如鱼得水,学习十分努力刻苦,学成归来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都能用上,得到了同事、患者的一致好评,经科室医护人员上下推荐,她又获得了前往南京军区军医学院学习的机会,全院只有这一个机会,金捷更加珍惜,在军医学院学习的三年里,处处显现山她的优秀来,不仅学习成绩优秀,做人也十分优秀。学员队根据众多后来的学员组成了十班,她成了十班班长。作为班长,她也是优秀的,不管来的是什么样的学员,只要到到了她这个班级,互帮互学,团结有爱,作为班长,她付出很多,为了帮别人,自己常常忙得没有时间做作业、看参考书,部队的纪律是相当严密的,晚上9:30按时熄灯,金捷几乎每晚只能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复习功课,这让班里的同学非常感动,即使过去了儿十年,这些高干子弟们见面还是亲热地叫她“班长!”学习优秀的她,毕业后留校,可她不想做学员队领导,愿意当医生,更愿意为病人解除痛苦。几经周折,调到了上海空军四五五医院,成了心血管科医生。从院校调到部队,从陆军调到空军,又是一个新考验。在担任医疗助理的工作中,要管理全院300多张病床,要安排上海空军师级以上干部的体检,还要解决方方而而反映上来的问题,认真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几乎年年获得嘉奖。17年的部队生涯,她从一名小战士,不断学习成长:通讯员、护士、代理护士长、医生、医疗助理员……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特别是担当了医疗助理员,事务繁重,医院的半年、全年总结都要由她来完成。期间,热爱艺术的金捷还组织了一支医院文艺宣传队,常常下部队慰问战士,到地方上为老百姓演出,那怕在野营途中都为人家表演,在苏北地区小有名气,这中间,她锻炼了许多,更收获了许多。

    几次创业造就了她

    父母亲远在海外,一个人在上海生活的金捷成家,有了宝宝,父母送来了经济担保,她却犹豫了,在空军医院当医生很好,去国外干什么?然而,全家人都在国外,担保函放了半年,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出台,金捷还是决定转业去国外与分开25年的家人团聚。整理好行装离开上海,离开熟悉的一切,金捷心里空落落的。初到国外,两眼一摸黑,连话都听不懂,当时海外华人在国外以做皮革生意和餐饮业为丰,她也不例外,当时,家里已有七家饭店,还有食品公司和进出口公司,可金捷是学医的,是当医生的,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从头来过,这是她人生路上三个最重要的转折:从中国到国外、从部队到地方、从医疗行业到服务行业,一切都要靠自己克服。万事开头难,语言不通是第一障碍,金捷常常暗自落泪,她怀疑自己的选择错了,是不该到国外来的。经过部队17年的锤炼,形成了她不屈的性格,再难的事,她都要去克服!一定要过语言关,这一关不过,其它一切都免谈,那时候的她觉得所有的人都是她的老师,不管老人、孩子,逮着谁就跟谁学,那怕手拿实物,一个个学单词,问一句学一句,很快,她从听不懂到听得懂,从只能听到能说话,能表达清楚意思,这是重要的转折。还要学开车、去当地学校学习,考证书,要知晓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切从零开始,这期间她付出了多少?眼泪一次次落下来,一次次被擦干,这难处、这辛苦,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好多次和先生坐在饭店大堂,眼望着门外广场:寞落、无奈、失望、无助……堆满心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军人出身的金捷,一次次把困难踩在脚下,她赢了,语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还记得管理饭店时,有一次,客人的汤里落进了一片小木屑,与跑堂发生了矛盾,客人走出门外,正好碰到巡逻的宾兵队,宾兵队二话没说,进门就封厨房。这期间,金捷一次次去法院,一次次去罗马市NAS宾兵队,用自己流畅的意大利语来处理解决,整整一个月,终于整改、重新装修后饭店开门迎客。什么叫祸不单行,让身在海外的金捷深深地体会了一把,这边的饭店还在交涉中,那边的草药店发生火灾,起因是:晚上突然停电,冰箱融化,水流到裸露在地上的电线,发生短路,把整个草药店烧光,刚进的几十万货化为灰烬。眼泪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只有面对,再大的损失也要扛,她就是这样一次次挺了过来。

    在意大利生活的十五年中,种种经历、种种磨难,让金捷变得无比坚强、刚毅。十五后,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母亲伤心欲绝,决定回国,而金家四姐妹在意大利的事业都发展得非常好,金捷也早己适应了意大利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己进入良性循环,得心应手,母亲不可能一个人回国,四个女儿中母亲选择了金捷与她一起回国。这对她是又一次新的考验,从意大利回到中国,不再年轻的金捷再次创业.再一次从零开始,好在没有语言障碍。做意大利对外贸易协会秘书、做意大利服装跟单、做意大利酒庄代表……坚忍不拔的她一路走来,要多辛苦有多辛苦,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也不一定比别人幸运,他们只是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对自己有所要求,不因舒适而散漫放纵,不因辛苦而放弃追求。雕塑自己的过程,必定伴随着疼痛与辛苦,可那一锤一凿的自我敲打,终究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弘扬中医成就了她

    身在海外,远离祖国,金捷总忘不了自己是中国人,总忘不了白己曾经是医生,忘不了自己有一身为人解除痛苦的本事,而中国神奇的中医药还不被世界人民熟知,她很想让祖国的瑰宝能在世界各地显山露水。在管理父亲的食品公司、门市部时,就尝试把食品店变成能为人解除痛苦的草药店,想想容易,真要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要考试、要有执照,好在她刻苦,通过读书、经过考试使自己成为草药经理人,食品店改头换面成了当地第一家草药店,终于能开门迎客了。要让外国人理解接受中国的中医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她一次次往返于中国和意大利之间,回中国更是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几处跑,买书、买资料、请教疑难杂症,曾经养尊处优、朝南坐、人求她,现在处处去求人,受尽刁难、吃足苦头,只为了弘扬祖国的中医药,她觉得能实现这个愿望是她在海外最大的成就。好在出国前去上海中医学院学习了推拿,在意大利特意跑到南部去学了针灸,只要她在草药店,客人就特别多,她耐心地通过看舌像、指导当地人如何吃人参。用自己的双手,为病人治好了肩周炎,用艾条薰的方法解决了孕妇胎位不正,双腿关节痛、撑着拐杖来的病人,经她针灸推拿,扔掉拐杖,自己走回家……一桩桩、一件件,事实让这家草药店名声大振,而金捷更成了附近人人皆知的神医,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她被请进了当地有名的私人医院,全院67名医生,她是唯一黄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这让她无比自豪,为祖国而自豪,医院把疑难病症都推给了她,医院聚会,只有她有资格坐在领导的席位上。私人医院老板决定为她开设《罗马中医理疗中心》,院址找好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却因为父亲的突然病故而戛然而止。

    这期间,她不仅被请进了大医院,还要在私人诊所工作,一周中,三天在私家大医院,二天在私人诊所,一天在草药店,还要做家庭医生,名气响了,想请她看病,必须提前几个月预约,不仅治愈常见病,还治愈心理病,有的病人治好了病,还要时不时地来找她,觉得有她保驾护航会很安全。而在老外的草药店坐诊更马虎不得,要指导员工如何运用草药,遇到急性病人:面瘫、急性腰扭伤、……更是手到病除,在意大利能很好地运用祖国的中草药、中医医术,金捷很欣慰,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仅仅自己用还不够,还要为我国五仟年的中医巾药散布、推广努力,她成了意大利中华医药学会的秘书长,经常开会研究,组织活动,与在意大利的华侨医生一起努力,把中国中医药向意大利人民推广,与她的同行们一起做了许多事情:去意大利中医学校教推拿、足疗、针灸、看舌像;办学习班,传授中国中医的基础理论;耗了五年的时问,用意大利文翻译巾医药知识和技能……在意大利,金捷拥有许多学生,这些学牛为中国的中医中药的神奇而惊叹,她们刻苦学习,而金捷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全部教授给她们,意大利学生给老师的评价是:“GEMMA(金捷)是用“心”在教我们!”金捷坦诚地告诉她们:  “因为我是中国人,不可能永远留在意大利,希望你们以后能运用中国五千年的瑰宝来治疗你们的国民!”这些学牛念念不忘的就是她们的中国老师。

    做好一个能去家庭看病治疗的医生,也是金捷工作的一个方面,她看到许多老人走不出家门,需要有人能为她们送医送药,她就背起药箱,走进老人家里,为她们治疗、为她们送药、与她们聊天,为她们解除病痛。她喜欢医学,希望把自己学到的、拥有的都无私奉献出来,看到病人露出笑脸,她比病人笑得更灿烂。不知疲倦,一早出门,晚上八点才回到家,为儿子做饭,人回到家里,工作也跟到家里,不停地接电话,总有人不断地打来咨询电话,有的是自己打过去的,电话问诊,常常在电话中指导病人,一碗饭可以吃到半夜十一点。大家都称她为“外国雷锋”而她白己常常说:  “我努力了!能做的都去做了!我问心无愧!”

    美满家庭幸福的她

    说起婚姻,金捷告诉我,她现在的先生俞铁新是她的初恋,当初坐同一节火车一起下乡,分在同一连队,后来,她去了宣传队,俞铁新则去了警通连,每次她们宣传队演出,俞铁新就负责安保。对于找对象,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要找个什么样的,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也受到一定限制。一定要找一个能终身依靠的人,比自己懂得多的、知识渊博的、能体贴关心人的人。俞铁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也是第一个向金捷提出建立恋爱关系的,但因为遭遇家人们的坚决反对而搁浅。以后金捷去了南京军区,而铁新留在了遥远的北大荒兵团,好在偶尔还有书信联系。1976年,领导让俞铁新考大学,极有希望回上海,连续工作三天三夜的他却突然受伤,膝盖粉碎性骨折,立即回上海治疗,途经苏北清江,他特意弯到八二医院向金捷道别,是医院领导把他留了下来,并立即为他做了牵引处理,住院两个月,这两个月中,有金捷在身边护理,俞铁新心情特别好,伤好得也快,他很坚强,只是运气不佳,看着铁新独自坐着轮椅背影,面对受伤的铁新,金捷不忍心在他伤口上洒盐。他曾对金捷说:  “等伤好了,回黑龙江,茌那里安家,养几头猪,喂一群鸡,种点菜,每年回家过年都可以带很多土特产……”金捷没有拒绝他,不愿意因地域的差异让他丧失信心,对他说:“不管父母是否同意,转业以后我去黑龙江陪你!”说来也怪,好几次从上海回南京,在浦江码头都巧遇他,也许是冥冥之中上苍为金捷安排的先生就是他一俞铁新,最终,金捷不顾家人的反对,7年后,在28岁时与俞铁新结婚,二人非常珍惜来自不易的婚姻,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体贴,一起去意大利创业,一起一次次面对困难。先学会开车的俞铁新,成了全家的车夫,每天接送金捷,金捷骨折时,他更是推着轮椅耐心照顾,儿子的出生,他承担了许多家务,只要有好吃的,他总是让金捷吃,出门为金捷准备好茶水……尽管偶尔也会有争执,但是,很快就统一了,因为二人都通情达理,谁对听谁的,矛盾很快解决了。

    几经起落克服了重重困难的金捷夫妇,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特别是在意大利时因为儿子小、金捷的兼职多,也就更辛苦,好在有俞铁新时时处处帮着她。华侨报曾有过一篇文章,文中说:在岁马,金捷是所看到最辛苦的妈妈。如今的金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儿子已经成家,儿媳芬兰人,是原芬兰驻上海领事馆的签证官,中外合璧的孙女、孙儿更是可爱绝顶。而不管遇到什么难事,丈夫俞铁新总是她的后盾,什么叫恩爱,金捷很有体会。


    爱心满满奉献的她

    和金捷在一起相处的许多日子,让我感受到了她无私的爱心。作为艺术团的团长,她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把全团每一位团员笼罩,她希望所有团员都开心。团里常常有活动:北上哈尔滨演出、南下海南岛演出、去崇明、成都演出、走出国门去国外演出……这许多演出免不了要个人拿些车马费,有的团员经济相对拮据、家庭负担重,就不想去了,金捷一一了解情况,把困难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忙,而更多的是自己掏腰包,让所有的团员都能出行。有的团员临出发前伤口无法愈合,机票都己定好,金捷拿出自己价格较贵的药物让他使用,使他能按时随团出发。

    金捷在海外生活十多年,而艺术团许多团员没有走出过国门,为了让全体团员圆出国演出梦,耗费了近二年的时间做计划,等待时机,终于机会来了:《2015全球宋庆龄基金会第四届主席论坛》在意大利罗马举行,而意大利宋庆龄基金会主席是金捷的妹妹,邀请函从遥远的意大利罗马直飞中国上海,而2015年世博会也恰好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几经周折,获得了在米兰世博中企业馆演出的机会,终于<黑土情》艺术团以“中国知青艺术总团”的名义踏上了出访欧洲之行。中国驻意大利李瑞宇大使观看了演出并与全团合影,艺术团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嘉宾展示,雷鸣般的掌声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而在米兰世博会的演出,更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知青的风采,中国知青走出国门,直面世界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中间,金捷付出了多少,从每一位团员的签证到踏上飞机,与当地旅行社的接洽,大巴的安排,自己则承担了协助翻译。为了让大家最大限度体验和享受意大利牛活,两天安排在意大利都灵珞莱朵酒庄庄园,受到了庄园主的热情款待,而团员们则向庄园主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同学同事展示了优美舞姿,团员们全体实现了出国梦。每一次全团出发,如果是坐同一架飞机,金捷都会非常不安和纠结,她害怕万一的不幸会把全团带走,而分乘二架飞机相对好一些,而当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平安归来,掌声会豪不吝啬地一次次响起。

    满满的爱心让金捷付出许多:昂贵的意大利服装一次次坐出租车拉到团里,让大家分享;美味的意大利蛋糕分送给全团每一位,自己承担了巨大的损失;她把几箱衣服带到北大荒,送给“佳木斯知青安养中心”的知青们;看到路边卖花的农村老太太,她会把所有的花买下来,带到团里,人手一份,让芳香陪伴大家一整天的排练;当得知知青战友陈奕奕身患绝症,一次又一次前往探望,并送去贵重药品;谁的腰闪了,谁的脚扭伤了,金捷拿出看家本领,手到病除,就是团里出门坐火车,在列车上也帮旅客解除病痛……金捷啊!就是爱心天使!

    倾心付出辛苦的她

    2008年4月,我第一次见到金捷,认识了她,当时《黑土情》知青艺术团刚刚成立,是知青文艺团体中成立最早的团队之一,金捷为首任团长,指导大家一起排练节目,6月即赴哈尔滨参加“首届北大荒知青旅游文化节”和《哈尔滨之夏》的演出,这是艺术团第一次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去演出,没想到一炮打响,就此艺术团开始走向正规。如今, 黑土情》知青艺术团已经走过了九年的历程,先后创作编排了几十个舞蹈。艺术团三次回访北大荒,在大兴安岭纪念知青下乡四十周年的舞台上,以《黑土情》艺术团为主体的整台节目在加格达奇市现场直播,大兴安岭地区六次重播。九年中,艺术团走向国际艺术节;代表上海知青,赴四川成都参加《首届伞国知青原生态文艺汇演>,荣获四项大奖;走上“南京路天天演”舞台;走进上海世博会;走进敬老院、医院、劳改大院……在上海各剧场舞台上演出;走出上海,在沈阳演、在九三农恳局露天大舞台演、在哈尔滨艺术剧院演、在黑河人民剧场演、在四川成都、在海南岛三亚、意大利米兰世博园……2014年,艺术团接待美国亚利桑那商学院的博士生、硕十牛,使“知青”这个称呼,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还引起了外国友人的关注。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导班子的辛苦付出,而作为几任团长的金捷,更是倾注了许多心血。

    我是艺术团的元老舞蹈队员,也是随团记者,这一路走来有多辛苦,看得很清楚,写的通讯报导,只要提及金捷,都被她无情删除,而她的付出是有目共睹的。艺术团刚成立,都讲自己原来是小分队的,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舞蹈基础比较差,作为一个团,动作一定要整齐划一,2009年她创作了一套适合大家年龄,适合身体的基训,动作整齐,基础差的也能跟上来,使全团坚持下来,排练速度就快了。这点非常重要,当金捷看到整个知青文艺团队基本功都差,在不可能去帮助每个团的时候,2011年夏天,在虹口区艺术馆,利用我团放假的机会招生辅导大家,欢迎大家一周一次来排一些简单的组合,提高知青中喜欢舞蹈而基础差的同志,酷暑天,金捷和袁忠连完成了心愿。原来团里的节目,常常是姜忆琴编剧,金捷编舞,也是从兵团起的老搭档了,可形势变化了,服务对象变化了,社会需求越来越多,仪仪少数人创编舞蹈语汇感觉不够了,为了使节目有质量,不考虑自己,金捷先后请了四位老师:有民簇舞、有芭蕾舞、有自己好作品的,到我们团来教授,只有多风格,才能在舞台上站住脚。作为一团之长,要发挥团里个人的特点,只有抓住个人的特点,才能抓住伞团队员的积极性。当看到一些同志没有机会展示白己,心里很窝囊,不舒服,她就找机会,不管是小机会、大机会,让有特长的同志上去展示自己,给她们演出的机会。为了团结大家,更好地使大家融合在团队里,利用旅游,去外地演出等机会,与团员住在一起,谈心、交心,了解家里情况,了解各自难处,在排练、演出过程巾尽可能达到凉解、理解、照顾,这样,彼此的心就舒畅一些。团员杨云是孝女,母亲已经102岁,姐姐、哥哥们都主张把老母亲送到敬老院,可杨云不舍得,坚持自己照顾老母亲,母亲皮肤很簿,为了不让生褥疮,要经常为母亲翻身,金捷就让她上午不要来,在家照顾老母亲,下午来排练。团员程根妹,有一个坚持了许多年的拳操队,每天早上要辅导早锻炼,不能按时来,了解了她的情况后,考虑到艺术团前半小时是基训,就让她晚到半小时,其实她已经锻炼了,与她的沟通,对她的理解与凉解,对她的照顾,而成为了一对好姐妹。金捷体会很深:团里的每一位都是主人翁,有的事向大家说明,向大家解释,让大家晓得,才能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团结。让家里有困难的团员又能来参加排练,又能参加演出,同时让家庭也能理解。作为团长,处处要包容,对一些有个性的同志,遇到问题,一定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团里曾有好几位团员不理解,对金捷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哭过、骂过、吵过……去说明,去解释,去包容大家,自己退一步,让分岐、矛盾在最小的范围最短的时间消灭掉、解决掉。如果说《黑土情》艺术团就如璀璨的水晶项链,那么,金捷,是她把一颗颗晶莹闪亮的水晶聚拢起来,串成了璀璨的项链,做一团之长真的不容易!

    交谈中,金捷很感慨,这一路走来,自己确实做了不少事:常常为了节目夜不能寐,常常一下飞机拖着行李赶到排练现场,常常穿着睡衣、赤着脚在床边编舞、常常一边工作一边解决团里遇到的难事……她对我说:  “艺术团走到今天,不是我一个人的能力和本事,是领导班子集体的力量,是班子坚持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抓组织纪律性的结果,加卜团员整体政治素质高,党员多,各方面制度齐全,组织性、纪律性比较严,大家都以党性来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些知青团队分裂另立山头,而《黑土情>艺术团能携手走过九年的历程,希望上海的知青团队,不要突出个人的力量,要靠领导班子集体的力量,才能够把团队搞好。”

    一团之长不是那么好当的,金捷克服自己的许多困难,工作很忙,又担任团长职务,尽可能做到完美,如果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把困难留给人家,一定不能带领好整个团队,九年来,她放弃了所有的家庭、朋友的旅游、聚会。2016年上半年,有事四次去国外,一个半月一次,都是自费的,为了周六的排练,拚命赶回来,每次只在意大利待一周。就是这样,使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透支,靠理疗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她病倒了,也累倒了,就是在医院、在病床。卜,还惦着艺术团,把工作布置下去,有团员说:  “金捷,你就象父母官,那怕你跳不动,你可以坐着看我们,每次你来大家的心就定了,”是大家的信任,让她大病初愈就坐在排练厅看大家排练,用她自己的话:“我很爱我的团员!”她真的是把心都扑在艺术团。而团员们也深爱他们的团长:她病了,全团人员分乘几辆出租车前往医院探望饭桌上,她的盘子里总是堆满了菜,是大家不断地为她夹菜;过生日,团里摄影师周志行送给她一本大像册,张张32寸的照片记录着走过的足迹……

    《黑土情》艺术团坚持走自己以原创为主的艺术道路,在知青和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拥有大量粉丝,艺术团的演出情况、剧照、以及相关文章频频出现在《知青>杂志、上海电视台、《文汇报>、上海知青网、《黑土情》杂志、国外的欧洲时报……各类媒体上。  《黑土情》艺术团创建了许多“第一”:第一由媒体报纸整版报导的知青团体、第一代表上海知青艺术团出国演出、第一参加赴成都出席原创红歌赛、第一登上国际艺术节舞台、第一赴京录制知青春晚、第一赴第二故乡慰问乡亲、第一接待外国留学生、博士生……成为知青文艺团体中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一个团队,就如璀璨的水晶项链,登上舞台,满台生辉,而串成这璀璨水晶项链的人就是她——金捷。

    (作者原为黑龙江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