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让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9:22:38 去年以来,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和归档保存上海知青老照片工作,得到了上千名老知青的大力支持,收到颇具价值的老照片数千张,它也标明着上海知青史料的建设已进入影像领域。 知青上山下乡历史纷繁复杂,文字的记载和描

    相濡以沫,携手报国

    作者:海哥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9:20:28 赵国屏俞自由夫妇 “自强不息报国真情,由缘相爱同屏风雨”。这是赵国屏院十应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之邀演讲时,开门见山亮出的诗句。这两句竖起来开头是自由,中间是国屏,是他俩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极好写照。当年在淮北农村,他们一个是“可以教

    巧娣的四个十年梦

    作者:俞嵘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57:49 章巧娣照片 一直听朋友说,章巧娣是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的女人。她回城后的奋斗历程I‘分感人。总想了解巧娣的故事,并与大家分享巧娣的奋斗、创业的逐梦故事。 秋日的阳光下,我们与巧娣相聚,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巧娣说,她的追梦故事可以用“四个十年

    论知青精神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杨剑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55:36 知青运动构成了中国人口的一次大迁徙,上山下乡高潮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城乡交流盛况,知识青年在战天斗地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知青精神,大批返城后的知青们不仅对于家乡的城市建设,而且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 1968年12月23同,

    亲爱的妈妈,我爱你

    作者:桂未柔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51:05 1992年1月24日,那是一个寒冷的日子,晚上我从学校开完期末学生家长会骑车回到家,已经快9点半了。刚推车进家门,迎面碰上等候已久的爸爸,他说妈妈已经在华山医院挂急诊,全家人都在那儿了。我扭头骑车就跑,直奔华山医院急诊室。 昨晚爸爸妈妈还一起去看戏

    父爱如山

    作者:朱银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50:56 今天是 “父亲节”,谨以此文感恩我的父亲! 小的时候,父亲的严厉尤使我感到惊惶和害怕。我在家里排行老三,兄妹五人,除一妹妹早年夭折外,父母双职,收入尚可日,家中的境况还算可以。父亲是一家享有盛名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干部,严肃、冷峻固然成了他的一

    北大荒的记忆拾零

    作者:刘爱民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37:04 那个冬天,我们在山上伐木。 在北大荒十过的农活里,伐木算是累活。但我却觉得,虽然累,但比起其他农活来,伐木这活苦中有乐儿。像麦收,你要忍受天气的炎热,蚊虫的叮咬;像冬天修水利,一镐下去震得你胳膊发麻,冻土上却只留下一个白点儿。就是下地开荒,

    北尢荒牧羊记事

    作者:刘念霞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33:51 初到羊号 1969 年 5 月 19 同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那一天,我告别故乡和亲人,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我去的是一师三团 54 连。 刚到连队时,我们都编在农工排里,干锄地、收麦子、割黄豆等农活。 10 月底,连里把我调到羊号。 羊号坐落在连队门前

    烂泥沟插队轶事

    作者:蒋晓春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29:09 1970 年 4 月 2 日,未满 16 周岁的我和另外 18 名同学,从上海彭浦火车站上了火车,在汽笛和家人亲友的哭声中离开上海,去向 3000 公里外的黑龙江省嫩江地区(今为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查哈阳公社民生大队。这一呆就是 6 年。在这六年的插队落户生涯中,发生

    胡杨礼赞

    作者:谢瑞铮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26:05 秋日夕阳,彩霞满天,汽车飞驰在戈壁滩笔直的公路上。从喀纳斯景区返回乌鲁木齐市途中,车子行驶到克拉玛依油田附近的 “魔鬼城”,停下来歇息。 放眼望去,眼前是经过若干世纪风沙洗礼铸成的雅丹地貌,风化岩石形状奇特,五彩缤纷,令人遐想万千。 从新疆回

    难舍北京朋友情

    作者:邵福林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23:59 北京的夜,静谧又安祥,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我的窗。绚丽的万家灯火己渐渐隐去,孤单的我,一个人,在静静地思,在静静地想。要离开你了祖国的心脏,心中难割舍,感情理还乱;要离开你们了——我的校友、泡友、群友们,思绪像脱疆的野马一样,把我带回16天前

    逃票趣事

    作者:李森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21:52 当年,每到春节前,回城探亲是知青们最企盼和最开心的事情:一是可以见到分别已久和十分想念的父母和亲人,二是可以吃到那些香喷喷的很久没吃到的妈妈味道。而再次回农场又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些年,知青们就是不断地重复这样的痛苦与欢乐。 每次回家探亲

    苦涩的兄弟情

    作者:陆尚忠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20:23 下乡时,我们兄弟五人同睡一条通铺。在那难忘的岁月里,我们像亲兄弟一样患难与共,艰难相依。那是一段苦涩的青春,沉重的时光,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那么让人怀念。 在寒冷的冬夜,我们洗完脚睡觉了,洗脚盆就放在床头,洗脚水谁也不许倒掉,晚间就往洗脚盆

    随笔两则

    作者:卢忠雁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18:15 生活杂感 生活琐事,有所感悟,涌上心头,信笔写来。 一是,满足需求,保证健康。天气热,一动皆汗。工作一天,骑白行车归来,一身臭汗,洗了澡,凉了些,可到了吃饭时分,汗还是止不住地流,没有办法,只得洗第 2 次澡。在大厅内,看看晚报,尽管有电风扇吹

    黎川红菇绽放时

    作者:翁婉青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16:37 一九七三年八月初的一个清晨,我跟随老乡进山去摘红菇。 “红菇,红菇

    串起水品项链的人

    作者:吴佩珍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8:16:27 2017年2月5日,三千知青相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一年一度上海知青闹元宵歌舞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当舞台降下帷幕,当演出全部结束,当所有演员走下舞台,当整个礼堂灯光逐一关闭,舞台上有一个人最后走下舞台,她就是这台节目的艺术总监,《黑土情知青艺术团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作者:王震亚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7:03:00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我用了整整47年。 小学读历史,就知道了长城,知道万里长城有许多重要的关隘,如居庸关、雁门关、娘子关等。其中,规模最大、名气最响的是西端的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即1372年)与东端的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

    新加坡马来西亚旅游记

    作者:葛天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56:19 新加坡是东南亚一个现代化的半岛小国,马来西亚是与之紧邻的狭长的靠近南半球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其实曾经是一个国家,新加坡是从马来西亚分裂独立出去的。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而马来西亚是广阔的农业国。它们不同的特色,美丽的风光,吸引了无数中国游客。

    我的知青点

    作者:任黎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54:12 沿着时光的脚印退回到1974年 在辽东的深山里有一个小村庄 半山坡上有一座简易的三间灰瓦房 门前没有篱笆,后院也没有围墙 因为大山老人怕把它的视线阻挡 门前的小河哗哗流了三百年也不知疲劳 那是在为这些孩子们放哨站岗 到了夜晚,小房子里闪着昏暗无望的灯

    知青牧马四季调

    作者:胡安定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52:55 春 春来牧马最清馨, 幽寂轻蹄着意听。 草上露珠犹恋睡, 林间野兔已惊醒。 幼驹吮奶亦馋白, 老骥埋头只啃青。 且待晚风追夜黑, 一声鞭响报安宁。 夏 夏日丘坡最好音, 百花奏曲马群暗。 山鸡有意来欢舞, 溪水无心去慢吟。 十分美景何时了, 七彩边乡几处

    军训拉练在兵团

    作者:李德良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50:42 风云变 疆界有敌犯 珍宝岛上战火起 黑龙江畔硝烟漫 全民齐备战 齐备战 农垦兵团建 轻重武器来装备 短枪长炮指江岸 知青戎装换 戎装换 重任肩头担 劈山取石盖房舍 开荒拓野同心干 筑起营房院 营房院 个个是好汉 拂晓曹前练军刺 黄昏野外射实弹 杀声连成片 连

    呼玛忆往事

    作者:赵学然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48:54 冬捕 雪霁星稀早入山, 橇急犬奔吠峰峦。 疏林饥鹿依群走, 草莽遗踪扫林缘。 远眺松峰无鹞起, 才奔雪兔没榛前。 持枪勒马寻弯月, 静待明朝助宴还。 猎熊 松林密处有独峰, 雪岭鹞猛现奇松。 狗吠石窟高壁下, 熊出暗洞醒眠中。 搏杀短迅惊魂魄, 犬殁人伤

    念奴娇

    作者:马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45:02 马琳 念奴娇 庆贺母校交大附中建校六十周年校庆 美哉高境,恰丹枫灿菊,满园秋色。又幸逢黉坛盛会,笑语欢声层叠。曲径迴廊, 书楼寝舍,桂魄香还烈。多情最是,枝头翩至呜鹊。 长记往事分明,韶龄其砚,听南窗施教。寸草春晖成梦寐,珍重风仪犹切。 更喜今

    一帆画像

    作者:余国成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39:35 之一:婚前约定 上山下乡十年之后,我于1979年,1月从黑龙江建设兵团病退回沪考进银行工作,已经是32岁的人了。 老娘天天巴望我赶快找对象成家,可我就是不甘心那10年蹉跎,工余时间几乎伞都用于读书,除了行内的金融师资培训班之外,我还去上南市业余工大、

    送“爱”的入

    作者:珊妹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35:57 因为那本叫《融雪》的书,知道了有位叫陈顺青的知青,是这位陈顺青,让我深深惊叹: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如此美好。《融雪》的作者王晓东,身患重病,心、肺、肝功能严重衰竭,两耳完伞失聪,却历时7年,三易其稿,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终于写

    为爱牵挂 为爱奉献

    作者:张崇宁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23:09 人老了,总希望晚年活得充实点,自然也会规划自己的余生。2012年,我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就盘算着应该做些什么:想过搞二次创业,和几位朋友搞个实体;也有公司邀请到企业参与管理;还想专心做些摄影、摄像、收藏等自己喜欢的事情…… 40多年前,我下乡到黑龙

    又见那清澈的小南河

    作者:刘金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21:39 通读《融雪》,脑海中就总是儿时穆棱煤矿的山水和风土人情,不由得浮想联翩,有感而发。 一、仿佛回到了家乡的小河边 读《融雪》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不知不觉思绪就回到了中学时代,回到了民风淳朴的故乡梨树镇,回到了开拓进取的穆棱煤矿,眼前总是浮现着那

    生动展示特殊年代日常生活的诗性,

    作者:潘颂德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5 16:20:27 记得两方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重要的在于发现。文学创作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发现与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诗性。 凡是过来人都知道,自 1955 年到 1976 年,中国当代史上的这 21 年,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反胡风、反右派、反右倾,
    • 共 1 页/28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