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老照片里青春情谊

    2014年 07月 27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杨洪邨 点击:
    2013年8月22日,我们回访第二故乡,一行人到黑河知青博物馆参观,意外的发现令大家格外兴奋:图展中的一张照片是我们新鄂村原ll位知青当年在宿舍门前一起拍的照片l 43年的历史倏忽出现在眼前!令我们惊讶感慨!来来!再来一张!我们立刻把这次来的7位同伙叫到一


    2013年8月22日,我们回访第二故乡,一行人到黑河知青博物馆参观,意外的发现令大家格外兴奋:图展中的一张照片是我们新鄂村原ll位知青当年在宿舍门前一起拍的照片l 43年的历史倏忽出现在眼前!令我们惊讶感慨!来来!再来一张!我们立刻把这次来的7位同伙叫到一起,在那张照片下又照了一张,记录下了我们知青历史的印痕。刘树新馆长对我们说:你们印好照片后寄一张给我,我再把它放大,安排在原照片的边上。

    望着那张43年前拍的照片,我们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1971年的冬天,我们这ll人下乡到新鄂村已经有两年左右时间了。我们来自上海六、七所中学,以前多不认识。两年来,大家住在一个知青宿舍里,南面炕上睡六人,北面炕上睡五人。刚来时,大家都在大田里干活,播种、铲地、割苫房草等。后来,工作陆续出现了分化:有的当广播员,在公社广播站上班;有的当老师,在公社中心校上课;有的当保管员,在生产大队仓库、大院工作;有的当木匠,盖房子、做家具;有的当泥瓦匠,脱坯、制砖、为住家户砌火墙、垒锅灶;有的在村西边的山沟准备建水库的工地上当技术员,搞测量;还有的赶牛车、赶马车、打羊草、割黄豆等。可是不管是干什么的,到了晚上一般都要回宿舍。这时的宿舍里就热闹起来:有的到水井边去打水;有的到门外袢子垛旁劈柴;有的在宿舍的锅台边点火、烧水、烧炕,冬天还要烧火墙,室内烧火炉;还有的在室内洒水、扫地、打扫炕上卫生。大家自觉自愿,积极主动,互相帮助就像一家人似的。要是哪个战友生病了,其他的人就会帮找医生取药,帮他去食堂打饭,还会和食堂工作人员商讨争取给他做病号饭吃。宿舍里的锅灶、火墙、火炉、门窗坏了,当泥瓦匠的丁健、卢小弟,当木匠的张海生就会在下班后带着工具、材料和大家一起修理或重新搭建。知青食堂外墙上的大队黑板报,主要是由当广播员的侯建新负责。宿舍里会写稿的人,就主动积极投稿;不会写的人,会利用劳动间隙过去帮忙。正因为有不少战友的协助,那块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引来了很多人观看,热议。其中有的稿子还被地区、县里采用,广播或刊登在《黑河日报》上。

    在农村,不是逢星期天就休息的,每天都要干活。天下雨,不能干活了,就成休息日了。这一天宿舍里可就热闹起来了。大家会立马策划聚餐:小陈到西边莫猎人家去要点狍子肉、野猪肉来;小汪去山东老李家院子里要点蔬菜来;小弟到供销社买些白酒、罐头来;小邱和知青食堂商量一下要点调味品,买点面来……然后,大家就在宿舍里忙活起来,自己动手操办盛宴。当然也有遗憾:在公社当广播员的侯建新和在公社中心校当老师的我,下雨天也要上班的,就不能和大家一起享受热闹气氛了,只好在他们大快朵颐的时候,急赶回来半路添热闹了。


    多年过去了,我们这ll人还保持着联系。虽然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仍然还怀念我们青春时集体生活的融洽和温馨……

    (作者系原黑龙江逊克插队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