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我的三位语文老师

    2014年 07月 27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赵全国 点击:
    教过我语文的老师很多,这里单说三位初中里的语文老师。 我们初一的语文老师姓苏,他身材修长,面目清癯,头发永远是一丝不乱的,很有艺术家风度。他曾在《文汇报》上发表过文章,同学们都很钦佩他。 他讲课很活泼,不拘泥于课本。他经常强调一个意思:文章

    教过我语文的老师很多,这里单说三位初中里的语文老师。

    我们初一的语文老师姓苏,他身材修长,面目清癯,头发永远是一丝不乱的,很有艺术家风度。他曾在《文汇报》上发表过文章,同学们都很钦佩他。

    他讲课很活泼,不拘泥于课本。他经常强调一个意思:文章的一切都要为中心思想服务,不然文章就没有意义了,就成了散沙。他举例说:你写两个人见面,你一拳,我一脚,打得不亦乐乎,然后就各自回家,文章就完了。他评论说,这种文章,你描写得再细致、再生动,又有什么意思呢?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莫名其妙。

    他讲解《梁生宝买稻种》(摘自柳青《创业史》)时的一番分析,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课文说的是初级社的梁生宝受众人委托出远门购买优质稻种,因为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他舍不得住旅店,就在破席棚里过夜。课文写道:春雨刷刷地下着,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

    苏老师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写他头上撑着一把雨伞,身上披着一件雨衣,好不好?他的假设,引导我们很快体会到: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主人公艰苦创业的精神。苏老师继续讲解:作者又不厌其烦地写他先后一共划了三根火柴就把地铺打好了,假如写他用手电照着打地铺,可以吗?课堂上更加活跃起来。我明白,这不符合实情,更不符合人物的品格。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我们较深刻地领悟了写作的妙处。

    他还说,作文里的每句话都要为中心服务,不能想到啥写啥。这一点谁都很难完全做到,但心里树起这个努力的标杆总是有好处的。

    从苏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如何组织材料,以及如何用细节来为中心思想服务的启蒙知识。他经常用夸张甚至荒诞的假设,引领我跨入写作的门槛。

    读初二时,语文老师是位刚从师范毕业的女教师。她姓董,模样相当可亲,但她对学生的要求可一点也不马虎。我在她身上受到了比较严格的句子成分的训练。那时我脑子里全是主、谓、宾、定、状、补。以前我写的作文也常受表扬,但实际上我只注意内容怎样写得有意思,句子怎样写得活泼,并没有刻意去注意句子是否有毛病。

    每次评议作文,她总要把出现在本次作文中的典型病句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纠正。有一种句法的错误很典型,却又很难被发现。比如“通过学习,使我们提高了觉悟。”好像没错啊,我也经常这么写的。董老师说,这是“使”字结构,它缺少了主语,“通过学习”是状语,不是主语。有两种修改的方法:l、删除“使”字,改成“通过学习,我们提高了觉悟。”2、删去“通过”及逗号,改成“学习使我们提高了觉悟。”我听了犹如醍醐灌顶,从此不犯类似的错误。

    升到初三,教语文的是位年过五旬的施老师——那时在我们眼里,50多岁是很大的年纪了。他教书总是咬文嚼字的,像个老学究,一丝不苟,连我的一个错字、错词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刚开学,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暑假生活二三事》。写完后自我感觉不错,心想说不定老师会表扬我呢。谁知施老师发作文本时轻声而严肃地说:“赵全国,你不要以为自己文章写得不错,其实你还有许多错词、错字。要注意了!”我一惊,却又有点不相信:不会吧?我这方面错误一向很少犯的。

    打开作文本,我开篇第一句是:“在一个风和日暖的清晨……”施老师在“风和日暖”四个字上画了一个圈,又评道:“这个成语是描写什么季节的?”细一想,啊,它是描写春季的。我不禁脸上一阵发热。又看到作文果然还有好几个错字,连最常用的“经”字也写错了。我写成绞丝旁一个“圣”字,老师点评说,右边应该是两个“不出头”。还有一个“拜”字,我一贯写成两只“手”,还想当然地以为:“拜”不就是两只手并在一起吗?一查字典,确实错了,原来右边是“手”字多一横。

    施老师规定:凡写错一个字必须重写一行,第二次再错就要罚抄十行。还好,我从来没有被罚过抄十行,连重抄一行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老先生曾对我说:“千万不要忽视了错词和错字,字和词都是作文的砖头。用不合格的砖头盖楼房是盖不高的。”这话我终生受用。

    我永远感谢这三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当然也要感谢我小学和高中的语文老师)他们帮助我打下了比较扎实的作文基础。不过想想有点奇怪,一般的练习作文的规律,总是先训练字和词,然后是句子,最后才考虑文章的中心,可是在我的实践中好像并没有这样循序渐进,这好像不是普遍的现象吧?


    (作者原为插队江西的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