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七年如梦演百场——纪念上海知青朗诵艺术团暨上海诗剧社演出百场

    2014年 07月 27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高云凌 点击:
    我们的团,“上海知青朗诵艺术团”,前身是“黑土情诗社”,转身的名称是没有注册的“上海诗剧社”民间社团。我们是从天南地北沪外归来的老知青,是从浦江两岸来的朗诵爱好者,是从政府机关退休的公务员,企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影视话剧业余演员


    我们的团,“上海知青朗诵艺术团”,前身是“黑土情诗社”,转身的名称是没有注册的“上海诗剧社”民间社团。   我们是从天南地北沪外归来的老知青,是从浦江两岸来的朗诵爱好者,是从政府机关退休的公务员,企业的中高级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影视话剧业余演员。我们是一群朗诵爱好发烧友,是以中共党员以及知青出身为主流的、与知青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知青后代和爱知青的老中青三代人。由于团结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演出作品多半属于原创,脚本基本能够自给自足。朗诵专场可以独立支撑,综合场随时调演,具备了乌兰牧骑演出队的特点。

    我们,讲普通话,说的比唱的好听,站坐练的是吐字归音,讲究的是向好声音靠拢。

    尽管没有活动经费支撑,没有演出服装,但是人无分老少,不论丑俊,艺德为上,团结开心,在海派群众文化的旗帜下,一步一步地努力追寻最美的声音梦。我们参加的主要演出活动,是对社会,对社区,对企业的公益性演出或者友情助演,但开心潇洒,追求一乐,吃亏也乐,吃苦也乐,路远也乐,演出更乐,乐此不疲,自得其乐。

    团队创建了一个免费的网站,网站的名字叫:《上海诗剧社》,由视频制作工作室和专业水平的摄像摄影志愿者管理。在网站上面作品,诗文全部是我们自己创作,演出剧照和视频全是我们自己的形象。我们也有演员发烧友QQ群,群的名字先后叫“爱嚎(好)的朗(狼)群”、“南腔北调”“回音壁”“上海诗剧社新群”“上海诗剧社演员群”。

    7年来,尽管我团没有参加更多的比赛,但是常年演出,成绩也算拿得出手。

    2010年开始,地方朗诵团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重新定位势在必行。我创作的少儿小品《一双黑皮鞋》参加了“上海之春”。2011年甘肃知青编剧陶雅茹主创的《多彩的午餐》获得“上海之春”二等奖。

    2011年6月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上海市社区特色文化艺术展演”,在26城市红歌大赛半决赛、决赛及6个专场演出的89个节目中,我们演出了55个节目,分别获得朗诵《天路》和声乐与舞蹈一二三等奖共5个奖项、舞蹈声乐朗诵优秀表演奖和组织金奖多个奖项,全力支持了组委会,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2012年lO月,天津知青编剧王明杰创作的小品《真情祭扫》,参加徐汇区小品比赛获得表演一等奖。我的小品《良心》是表演第7名。参加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浦东文联主办的“首届‘浦东杯’献给新上海人诗歌朗诵》比赛专场,分获朗诵一、二、三等和优秀奖。

    2013年,我在四天之内随意创编多种表演形式于一炉的科普小品《十面霾伏》,竟然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上海市第五届科普环保一等奖,而且演出了多场,让观众在笑声中获得了科普知识;在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45个小品比赛中,进入前22名。我用了7个月的时间,组织训练全体朗诵员学习表演,排出了高扬人性美德的小话剧《泰坦尼克号的故事》,用3个月的时间,排练小话剧《徐光启》。在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的话剧31部作品中,这两部话剧作品分别以“徐汇区文化馆戏剧团”“上海诗剧社”的名义,直接进入800秀剧场的决赛,获得了优秀作品奖项,而且得到了百名优秀团队奖中间的三个,以及最佳男主演最佳导演奖等。在首届上海市市民文化节的宣传板上,我们两个话剧剧照放在“醒目”地方;在《壹戏剧》话剧特刊上,分别介绍了《徐汇区文化馆戏剧团》《上海诗剧社》与参赛的剧目,戏剧谷组委会和上海市文化局也专门采访了我,刊登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写徐光启》。我个人也意外地获得了最佳编剧奖。

    回首往事,一场场精心策划演出的场景历历在目,宛如昨日。l00场,其中98场是我联系我策划我参与导演的。然后,我再用自己的智慧偿还报答为我付出的好人……

    我曾经组织朗诵团l00多人次知青群众演员参加由江海洋导演,倪萍、张秋歌、肖荣生主演的20集知青电视剧《月嫂》的拍摄,那是上海市电视剧有知青参加群演最多人数的第一部,而我累坏嗓子,失音好久;我主创导演了崇明岛生态园上海首届知青文化节“真情岁月”诗歌朗诵专场,演出前惨遭“夺权”排挤;组织“海风挽月”诗歌朗诵专场满堂生辉;为中国书画院艺术研究院哈尔滨分院《和谐盛世》《龙江腾飞图》冰雪油画长卷立体专题片创作配音影响颇大;歌颂世博会“世博回响”诗歌朗诵专场回声嘹亮;“纪念l·28淞沪抗战”专场震撼人心;纪念建党90周年“永远的忠诚”朗诵专场;“感恩辛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朗诵演出,永远挂在中国9·18爱国网上;二月二龙抬头“上海龙商联谊会暨投资经贸交流会文艺演出专场”好评如潮;“我们的节日”上海“龙华庙会”徐汇区文化馆群文专场掌声雷动;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蔡克琳诗歌朗诵会”专场传播海内外;徐汇区文化局纪念邓小平南方讲话20周年“春潮澎湃”文艺专场,纪念母亲节“爱的旋律”专场,纪念父亲节“孝行天下”专场;世界著名诗人蔡克霖诗歌朗诵会;徐汇区文化广场“清风明月”廉政建设专场;浦东新区文学协会“快乐的老年生活”专场;浦东新区中华职业教育社“纪念黄炎培诞辰l35周年诗歌作品朗诵会”专场等等,无一不值得回味。

    7年来,我带着队伍,有选择地登上了一个比一个大的舞台:参加了上海知青中侨学院高雅文化进校园《激情燃烧的岁月》首届知青文艺汇演;参加了2013年上海知青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的演出;参加了上海大舞台新疆知青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历史的奉献》献给上海知青赴疆屯垦戍边五十周年演出;我们也走上了上海群艺馆的星舞台,以及宛平剧场和金海岸以及杨浦区群星舞台等等。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我们参加凤凰网历史栏目上海地区网络知青春晚节目录制。我们演出的节目,我们的声音和形象,国内外网络全覆盖。

    7年来,我根据主办方的要求组织节目,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欣赏哪落脚。走出知青小圈子,进入地方大社会,为人民服务,为我团扩大社会影响。到现在,不但有语言和声乐演员,也有诗人和编剧队伍;不但有朗诵团,也有舞蹈团,有合唱团等跟随的团队;团队越滚越大,越演越成熟,越演越有经验,越演越出名。为社区,为企业,为社会,为知青积累演出了100场。去年一年就演30场,创了历史记录。

    7年来,演出纪实照片一张张,视频一盘盘,满腔心血熬,汗水滴滴落。剧社的今天,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努力,最应该归功一直追随我的张若国等共产党人。为我团的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最突出的是知青弟弟张若国,他辞掉了工作,进培训学校取得了中级网站管理技师资格,帮助我建网站,摄像摄影,做记录,管理群,抵挡不和谐的声音,直到人累倒,身躯瘫。一件件一桩桩,都是赞歌!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队!团员互相感动,已经拿我们团队的发展以及演出事业,当成了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和事业做,把剧社挂在心上,无论多大的风浪冲击,依然万千不舍,不言放弃!看看他们,对照自己,我“放弃之想”以及种种委屈就烂在肚子里。倒下的都不言败,站着的就只能向前走了。

    我带这个团,也是无意插柳的结果。7年来,我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也是众矢之的,饱受折磨与打击。在寻找方向的夹缝中碰撞,在内外交困矛盾冲突中挣扎,在坎坎坷坷中跌倒爬起,踉踉跄跄地奔走,在风风雨雨中前行,事业有高潮有低谷几起几落;几多不甘,几多奋斗,几多艰难,坚持下来,颇有沧桑的体会和刻骨铭心的感受。7年的时光,从54岁到61岁,青丝熬成了白发,是打拼年华,也是耗损生命。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做出了多大的努力,坚持下来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我先后创建和参与创建了7个知青团队,锲而不舍。友人问我“为了什么”,我想,这把年纪,还有什么名利可取呢?没有什么“为什么”,就是知青的情结罢,或者是不甘心慢慢的变老。

    7年来,为了节省时间,我起早贪黑的按照“生命”计划,老牛自知夕阳晚,拼命地创作计划中的文学作品,不然,有限的生命与才华白白地浪费掉,实在可惜。于是戏剧,诗歌,散文,小说,一部接一部的完成,收获算颇丰。没有出版机会,但有25部作品取得了版权登记证书,重点完成了52万字的历史长篇小说上海金山卫的《流人杨碹》,完成了60万字l00章的历史长篇小说《相约双子城》,完成了25万字知青爱情小说《踏花归来马蹄香》以及话剧《让我们想起那个年代》《徐光启系列》等等。

    7年来,对我是非评价可以用长篇小说来描述,对我团的褒贬不一可以用“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为了保持团队的知青主流性质,我很坚决地排除了一切磕磕绊绊,使上海知青唯一的一支语言团队掌控在自己信得过的人手里,这就免不了得罪和开掉一些拆台或者有其他想法的人,甚至一度摆脱不了左右关系纠缠不休的麻烦,经常陷入莫名其妙的琐事陷阱而烦恼。心累,疲惫,甚至无可奈何,有今天的局面代价太大。

    7年来,我靠朋友力荐,靠自己的才华给别人写作品,靠友情帮忙与别人交换劳动力,靠自己的品德感动他人,靠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也得到了很多的演出平台和机会:

    7年的道路上有掌声也有骂声,有补台也有拆台,能说不精彩吗?能说不是恍然如梦吗?在维护团队集体利益上,我靠的是发烧友的一如既往的爱戴,靠的是知青战友的真诚信任,靠的是党员同志的坚定支持,一路挽着手,互相鼓励着走了现在。团员都说,没有高老师,就没有这个团。而我要说,没有追随语言艺术的爱好者支持,就没有这个团!没有知青战友同行鼓励,我走不远!没有党员同志燃烧的光芒照耀,我盲人骑瞎马!我感恩。

    华丽转身也艰难,有点成绩也不易。上海诗剧社,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系黑龙江省依兰县插队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