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体验特价团

    2021年 11月 30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宋金山 点击:
    自2012年9月遭受手术之苦后,除了每年到山东候鸟几个月,不曾到各地旅游过。黄金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淡季又兴趣索然。老伴每每地抱怨,该出去各地转转,你又裹足不前。我真想看看各地的大好风光。你看贾耀敏俩口子,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全国各地和东南亚,

    自2012年9月遭受手术之苦后,除了每年到山东候鸟几个月,不曾到各地旅游过。黄金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淡季又兴趣索然。老伴每每地抱怨,该出去各地转转,你又裹足不前。我真想看看各地的大好风光。你看贾耀敏俩口子,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全国各地和东南亚,都转遍了。祖康俩口子,一年的行程安排得满满的,阅尽大江南北,留下了多少馋人的豪华镜头。还有,还有--你到底怎么回事。我往往默不作声,无话以对。

    今年11月从山东回来,老伴的闺蜜盛情邀请我俩到云南丽江7日游。是个经济团,"双飞",管8个正餐,6个早餐,住四星级酒店,浏览10个免费景点,每个人才收1180元。太经济了,根本算不下账来。老伴不容置疑地命令我,这次不许你说半个不字,打点行装,跟我出发。

    儿子儿媳有些担心,这肯定是购物团。央视几次曝光云南的导游很强悍,强制购物,强买强卖。儿子一再交代,到了那里,随乡入俗,千万不要摊上不愉快的茬口;一定不要与导游发生摩擦和冲突,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12月9日,京津冀的雾霾愈发严重。飞了4个小时到了丽江飞机场,果然阳光灿烂,天高云淡。这里海拔2000多米以上,倒没有呼吸局促的感觉。云南历史上是莽荒之地,由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还有人文资源,几十年来反倒成了旅游观光的热点和亮点。当天晚上,这次天津组团13人,与河南和湖北的两拨人嫁接拼凑了32人的能乘坐中巴规模的经济观光团。

    转天清晨7点,地接的导游站在了中巴车的显要位置。40多岁的男子,个头不高,脸色黝黑。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自称是彝族人。我的印象中,导游都是插科打诨,靠一些笑话和黄段子,取悦于游客。这位彝族人上来就问,全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啊,不是56个,是66个,其中有25个坐落在丽江,彝族人数排在第一。欢迎你们来到了民族的大家庭里。紧接着讲到了云南有一部分州县,50年代周总理划给了缅甸,换来了边境和平。有的村落的当街马路,就是国界线。一个家族,成了两个国籍。闻所未闻,顷刻间大家都被吸引住了。

    他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讲到了近代史上蔡锷将军发起讨袁的护国军,讲到了抗日战争中滇军的伟大功勋,讲到了1980年代褚时健与红塔山烟卷的传奇。我反复地打量着这位形象不起眼,却满腹经纶的彝族人,揣摩着他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经历,不由地肃然起敬。

    到了拉市海湿地和茶马古道,老伴平生第一次骑上了云南边境独特的滇马,围着纳西族的村落溜了3里地,浅尝了茶马古道的艰辛和神奇。拉市海湿地水草肥美,划着"猪槽"独木舟,老伴和她的闺蜜们,大声地呼喊着湖里面的野鸭子。泛舟在湖光山色之间,真是爽透了。又去了束河古镇,那是纳西先民最早的聚集地,是从农耕和马帮过渡到文明社会的活标本。

    彝族导游领着和陪着我们转了三天,有一天赶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他一路上不辞辛苦,不顾疲倦,赢得了团民们的亲近和信任。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那里是演绎"五朵金花"的实景实地,他领唱"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车厢里的所有人都跟着哼唱。这首风靡至今的经典情歌,他唱得原腔原调,原汁原味。我体味到少数民族的唱功天赋,开始相信他就是纯正的彝族人。

    到了著名的苍山洱海,金梭岛现于眼前。这里是唐朝南诏王的行宫遗址,是白族百人划龙舟竞技的发源地。岛上有偌大的天然的地下溶洞,曲径通幽。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光怪陆离,垂垂欲滴,是逼真的现实版的龙王宫。一天下午,来到"大理国地热国"天然的露天的温泉,大家泡着温泉又沐浴冬日的阳光,"九气朝蒸",神清气爽。

    老伴的闺蜜们都是老初一的同窗们,65岁上下,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心情,吵吵闹闹叽叽喳喳。女人天生爱照相,爱购物,爱溜超市。男人讲的是肝胆相照,士为知己者死;女人的天性则是心照不宣,女为悦己者容。每到一处风景,闺蜜们搔首弄姿,争先恐后,蜂拥而至地抢镜头,出尽风头。借着微信的威力和便利,瞬间发到了亲朋好友的手机屏幕上。彝族导游笑道,下车去撒尿,上车就睡觉,捧着手机尽傻笑,返家一问,啥也不知道。这就是时下大众旅游的众生相。

    终于到了购物店,车上的游客们开始惴惴不安,小声嘀咕起来。每个人身上都带着钱,都不怕花钱,就是怕上当,回去给家人留下笑柄。

    彝族导游并没有厉声厉色,反而是口气平稳地说,你们这次来云南,几乎是零团费。河南来的才500多元,湖北过来的700元出头。天津来这一趟也不过区区1000多元。都不够买飞机票的钱。吃住行玩,还有景点门票,够哪项开销?这是我们云南政府,降低门槛,鼓励各地群众来观光,来消费,让云南的土特产响遍全国。土特产当中有我们少数民族的心血和汗水,有我们脱贫的期待和愿望。你们买了东西,就是支持我们就业,支持我们的产业。云南导游界几经整顿,决不敢强制你们购物。而是通过我们的悉心照料,鼓励你们特色消费。

    冠冕堂皇,令人动容。这番入情入理,政策性极强的劝导鼓动,深深地搅动了每位游客的心思,就连一路上瞌睡鼾声不断的河南老乡也立马就醒了。有两个湖北的辣妹子,是背着家长结伴来的,嘟囔着:咱俩可不敢乱花钱呢。

    第一站购物店,"密支那"。专门经营从缅甸传入的翡翠珠宝。营业面积多达3万平方米,灯壁辉煌,气势磅礴。几万枚雕件,挂件,手镯等手饰品和装饰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门厅摆放一堆"赌石"标本,标价10几万元,平添了神秘感和传奇色彩。男戴观音女带佛,还有武财神关老爷和吞财聚财的貔貅。明晃晃,金灿灿,目不暇接。上百名的店员,穿梭般地招呼着陆续进店的八方来客,彬彬有礼,谈吐得体。1990年代,翡翠是不在论的,收藏家不屑一顾。这家店家的大屏幕播映不知哪年的央视2套节目,滚动地告示,新疆的和田玉矿早已经枯竭,缅甸的翡翠仅够20年开采。现时翡翠标价狂飙,连年看涨。智者,正当收藏时。

    我仔细地留意每一件成品的做工和价格。走了几个柜台,就告诫老伴,千万别出手,做工雷同,价格离谱。进大厅时,这个团每个游客都发给一件标志牌,购物的数额记在彝族导游的名下。陆续回到车上时,彝族导游面容不悦,说,30多人才消费不到5万元,今天我排了倒数第一。我和中巴车的师傅没有工资,靠得就是这点业绩。这哪成?我给大家鞠个躬,下一站一定要倾囊相助啊。不要说家境不济,出来旅游就是经济条件不俗。女孩子别提还没有工作,家长掏钱让你出来玩耍,就是开眼界的。

    来到了"东巴雪银坊",号称国家级的黄龙玉宝藏博物馆,经营面积也有上万平方米。屏幕上依然滚动着央视的鉴宝节目,声称黄龙玉是我国继新疆和田玉及缅甸翡翠之后的第三代国宝,收藏和升值的空间不可估量。数年后凭原始发票和原物,可更换身价数倍之后的玉件。这个优惠条件,颇有帮你理财的意味。老伴犯难了,与几位闺蜜窃窃私语。彝族导游的脸色不好看,怎么也得做点奉献吧。再说,儿子儿媳的警示言犹在耳,不能难堪。老伴突然找到了灵感,手镯是不少,独独缺一样黄龙玉的。咱们都属大龙的,带着吉利。

    于是,几位闺蜜特意喊来彝族导游,索性让他帮着挑一件,也含着我们天津人,不抠门儿,有别于河南人和湖北人的意思。笑容可掬的几位店员小姐围拢过来,用特制的手电筒照射手镯的成色和品相。黄如金,红如血,白如雪,再加上水草纹路,则是上上品。老伴乐不可支,终于挑了一件称心的黄晃晃的沉甸甸的手镯。店员小姐说,黄龙玉的润,不比和田玉差;硬度,比翡翠还要好。色泽和光泽,独领风骚。奶奶,您老人家瞧好吧。一结账,三三见九,3390元。我恭维道,嗬,是个吉利数字。

    中午,在酒店8菜一汤就餐。我讨好似的巴结彝族导游,这一站业绩怎么样?他摆摆手,说,一般般,没有大的意思。我趁势搭讪道,你干导游多少年了?是资深人士吧?他说,以前我是开旅游大巴车的,在山沟里转了10年,太累了,把车卖了,开始耍嘴皮子。原来是用身子骨养家,现在是靠嘴皮子糊口度日。随即悻悻然地叹道,今天,栽了。下午,我在气势不凡的"云普天下"茶庄,主动地抢购了用16斤新茶压制成一块茶饼砖头的普洱国茶,净重1000克,价值1000元。花了钱,减轻了一分对彝族导游的恻隐之心。

    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彝族导游把我们转给另一辆中巴车,向泸沽湖景区出发。这是奔向真正意义上的大山深处,海拔3500米,山路垂直高度1000多米。不到200公里的距离,要跑4个多小时,攀山而上,蜿蜒爬行,穿越川流不息的金沙江,我突然想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坐车尚且如此艰辛,红军的两条腿,是何等的壮举,不可思议。

    闺蜜们毕竟都上了年纪,望着眩晕的山路,颠簸的山峰,陡峭如削的山谷,有人开始呕吐不止。吵闹声戛然而止,欢笑声浅淡了许多。多半车的人,昏昏欲睡,一时都没有了兴致。

    彝族导游挥手道别,换了一位更年轻的导游。他浓眉大眼,炯炯有神,酷似80年代当红的影星朱时茂。车跑出去许多公里,他才懒洋洋地自我介绍:哦,我姓杨,是摩梭族人中为数不多的导游。来到了摩梭人的领地,你们会听到许多的传奇。大家注意,到了这里,不管年龄老少,都叫阿哥阿妹。千万别喊走了嘴,会引起误会和不悦。一路上每到了厕所,每个人一定要交一元钱小费。总之,一定要尊重我们的民俗和规矩,懂吗,尊重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了彝族导游的侃侃神聊,大家一时还不适应。这位摩梭人的懒散,让人们不知所措。一直到了泸沽湖的湖畔,他指着一处山峰说,这是神女峰,大家看它的头部和腹部,像不像怀孕的女人?果然,隆起的一处山坡地,真像孕育着生命的大山母亲。他说,泸沽湖53平方公里,最深处90多米,水质比加工的矿泉水还要纯净。它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全国最深的淡水湖。我们祖祖代代就是靠这池湖水繁衍生存下来。我们这里是女儿国,男不娶女不嫁,还在实行"走婚",是母系社会的活化石。家族中钱财支配,都是年长的祖母说了算。我们还沿袭着统工统筹,村长安排活计,按工分计酬。哈,我今天就是祖母和村长派来接待你们的。

    直到夜色降临,摩梭导游安排30多人在一家村寨草舍就餐,8人一桌,整整4桌,都摆满了热腾腾香喷喷的菜肴。撩人食欲的是,每一桌摆上了三只烧烤的皮脆肉嫩的跑山鸡,三壶自家泡制的低度白酒,三盘自家种的蘑菇菌类。杨导游这时意外地活分起来,招呼大家必须先饮三杯酒,才能下筷。

    豪爽的河南老乡大声地呼应着,机灵的"九头鸟"湖北人凌乱地策应着,爽快的天津人麻利地周旋着。被折腾一路的闺蜜们,又欢声笑语地开始搭碴儿和打岔儿。杨导游每桌先自敬了三杯酒,竟独自唱起了摩梭人的情歌,阿哥阿妹地吼个不停。望着判若两人的这位摩梭人,我品味着封闭的大山深处,还有这般的奔放,这般的开朗,这般的侠义,不由地感叹不已。

    酒足饭饱,杨导游又领着我们去小落村参加篝火晚会。

    泸沽湖畔的摩梭村寨,每晚都要举行篝火晚会。摩梭人会跳72种舞蹈,最为流行的是甲搓舞,意为"为美好的时辰而舞"。俊男靓女,穿着层层叠叠的少数民族服饰,打扮得花枝招展。阿哥们头戴毡帽,阿妹们腰缠荷包。羌笛和葫芦丝伴奏,响彻湖面,余音缭绕。齐刷刷的节奏,踢踏踏的节拍,暄腾腾的节律,粗犷放荡。阿哥们动作铿锵用力,阿妹们舞姿飘逸逍遥。众多的游客们按耐不住,也兴致盎然地混入其中。据说,此时此刻,你如果相中哪位阿哥或阿妹,趁机挠挠他或她的手心三下,就会乖乖地尾随你,钻入到夜光暮色中。可惜,闺蜜们不再年轻,体味不到已逝去的浪漫时光。

    转天凌晨,导游带领我们去抢拍日月同辰。湖面上空,太阳喷薄而出,悬在东面;月亮不舍离去,挂在西边。泸沽湖清澈蔚蓝,静悄悄地仰卧在你的面前,令人怦然心动。如诗如画的境界,又让人心静止水,让你的所有欲望和贪图都无影无踪,只是陶醉在这仙境般的天地山水之间。坐着"猪槽"舟在湖面上飘摇,心旷神怡。遥指"情人树",目向"情人滩",遐想"草海走婚桥"。摩梭人的既原始又独领风骚几百年的民俗风情,尽收眼底。

    杨导游零碎地讲过,摩梭人感激汉族人把公路修到了与世隔绝的家门口。他们崇拜伶牙俐齿的周立波,发起了捐赠摩梭人的希望小学的义举,孩子们不用跋山涉水,改善了启蒙教育。这些话,无疑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打消了相互的陌生。闲暇之余,我想起了一段插曲。彝族导游提议道:丽江大剧场有一场大型音乐情景剧,集结了各个少数民族的歌舞荟萃,门票每人280元,是自费项目,一票难求。我通过熟人好不容易买到票。我把泸沽湖每人280元的在册费用挪用过来,如何?明显这是移花接木的手法。天津团的闺蜜们一商量,婉转地谢绝了。摩梭人对此却没有计较和纠结,我对他充溢着好感。河南人和湖北人慨然允诺,免费看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歌舞剧。不过,泸沽湖之行每人又多掏了280元。也没有吃亏。

    在泸沽湖的一天一夜,没有购物的烦恼和喧闹,心静若水。

    最后一天上午,一车人交给了一位实习导游--学生模样的女孩儿,她率真地说,我们到丽江的花市逛逛。花市是丽江超强的超级市场,她如数家珍地讲到花市里经营的各类品种。云南的药材,云南的银器,云南的花卉,云南的宝石,云南的丝锦,云南的鲜花饼,云南的普洱茶,云南的化妆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大多数游客都驻足在云南的特色小吃的大厅里,挑东捡西,挑肥拣瘦,吆五喝六。

    下午,导游不陪着了,闺蜜们结伴自由行到丽江古城。这是数百年前土司设计的一座迷宫。成百上千条巷子,犹如当年诸葛亮的八卦阵,侵入者进去逃不出来,土司的部落得以生存繁衍下来。如今,仅存一小部分巷道都改为商铺,人头攒动,流连忘返。最后一站,闺蜜们谁也不愿意空手而归,也没有了顾虑和羞涩,囊中仅剩下的人民币,都转化成大箱小包,拎了回来。老伴和闺蜜们心满意足,带着旅途劳顿的倦色,含着放飞万里行的愉悦,连连地说,不虚此行,不枉此游。

    我们有3天安排在丽江闹市里的鹏程大酒店。酒店是四星级,设施齐备,服务周到。出乎我的意料,闺蜜们本来归心似箭,临别时竟会依依不舍。丽江只是云南的冰山一角,还有西双版纳,还有香格里拉。闺蜜们像是又有了下一季的设想和约定。

    全国的旅游业方兴未艾,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集结和造就了不可计量的导游精英,彝族人导游和摩梭人导游,还有摩梭人阿妹和见习导游,都列队在其中,都已经半职业化或职业化了。祝愿他们和她们,百尺高楼,更上一层楼。

    而我们老年人旅游,也要与之相适应,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更要有淡定的心态和沉稳的定力,不为物欲所惑。方能开心而随,快活而归。

    诸位以为如何?

    (作者原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天津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