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参加隐蔽战线老革命洪英女士追悼会的随感

    2020年 07月 28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晓 歌 点击:
    洪英和她丈夫、地下工作者赵铮先生 2017 年7 月初的一天,我去参加了一个革命老人的追悼会,感慨良多,心绪难平。去世的是一位从上海市公安局离休的95 岁高龄的老革命——洪英女士。逝者衣着素雅,脸庞消瘦,神态安详,参加追悼会的逝者的亲友和生前的单位领


    洪英和她丈夫、地下工作者赵铮先生

    2017 年7 月初的一天,我去参加了一个革命老人的追悼会,感慨良多,心绪难平。去世的是一位从上海市公安局离休的95 岁高龄的老革命——洪英女士。逝者衣着素雅,脸庞消瘦,神态安详,参加追悼会的逝者的亲友和生前的单位领导,都特别肃穆安静,没有一般追悼会现场那种大哭大喊撕心裂肺痛彻顿足捶胸的情景,却给人感觉特别隆重,庄严的感觉,人们对逝者充满了敬仰的神情。

    短短半小时的悼念仪式,主持者念的悼词和家属的答谢,使我对这位可敬的老人有了粗浅的轮廓印象。尽管逝者洪英女士的独子——知青文化的坚强支持者赵大砥先生,一再拒绝我们研究会的采访,但是通过此次追悼会,我对全力支持我们后知青文化活动的赵大砥先生的家庭,他的父母亲有了些许的了解。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滚滚洪流中,有许许多多普通的青年学生、爱国人士、知识分子,被时代的动荡、民族的灾难而唤起,从课堂走向战场,走上革命道路,枪林弹雨,浴血奋战,不惜为此付出青春热血、付出生命而无怨无悔。赵老师的母亲洪英女士便是这样一位热血青年。如今,已经建国快七十年了,那些当年的年轻志士大都逐渐远离我们而去了,后来的人们也许已经淡忘了他们的人生故事。然而,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已经深深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是无法磨灭的。

    洪英女士出身大家闺秀,从小知书达理。大学生时代,她接受了抗日烽火的熏陶,在战火硝烟中毅然放弃学业、离开舒适的家庭环境,投奔革命。她改名换姓,在中共的上海隐蔽战线和苏北解放区,从事情报工作和掩护地下党员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均表现出色,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丈夫、即赵大砥先生的父亲赵铮先生,是中共华东局社会部的情报人员,社会科科长,中和信托公司总经理。夫妻二人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南北,艰苦生活,克服困难,相互配合,掩护干部,为革命筹措资金,当家理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奉献了青春的岁月。

    解放以后,洪英女士没有居功自傲躺在功劳簿上,而是兢兢业业能上能下,不计较职务高低,不计较金钱报酬,默默无闻地服从组织安排,在财务会计、商行管理、仓库保管、政工管理等不同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期间,由于丈夫赵铮同志受到上海市公安局老上级扬帆冤案的牵连、影响,长期隔离审查,倍受冤屈,洪英女士也无可避免地受到打击,吃了很多苦,遭受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期间的委屈和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洪英女士在长期的锻炼考验中,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是以大局为重,革命利益为重,信仰不变,意志不衰,初心不忘。和许多在隐蔽战线工作过的老同志一样,她为党为国家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不顾自己安危,不出卖同志。经过了战争年代的考验,他们在和平环境中同样坚韧顽强。在小家庭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

    这些情况,当然在单位的简短悼词中是难以涵盖的,而亲属子女此刻也不会再计较和谈及。我听参加追悼会的人群中有人说,如果按照当年她的职务和贡献,离休时绝不可能只是处级干部。我难以想象她在扬帆冤案中所受的委屈折磨,只知道赵大砥老师是独生子,却在十五六岁少年时代就离开上海到偏僻艰苦的甘肃读书就业,比我们知青还知青。这一定离不开家庭的背景和父母的影响。从文革前到文革后在漫长的岁月中,整个家庭没有一般党的干部的优越和荣耀,而是长期处于受审查受委屈的境地。

    上海市公安局的悼词中还说,洪英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上海公安事业的发展,为维护上海的社会稳定作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说她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是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好同志;悼词说洪英女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坚持真理的一生,光明磊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我想在这样简短概括的评价后面,有多少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情怀,有多少难忘的岁月和不凡的经历,许多谜一样的过往,在赵老师的母亲去世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是我看着那张由年轻到年老始终充满大家闺秀气质的文静平和的面容,心中浮想联翩。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她肯定是大学毕业,当教授专家,相夫教子,生活安稳富足,儿孙满堂;而动荡的时代让她成为革命洪流中的浪花,在献身她为之奋斗的事业中绽放出生命中的光彩,虽然被冲得支离破碎,粉身碎骨,却初心如一。她已融入革命浪潮之中,已经超然升华了。

    有那样坎坷的经历和多病的身体,无数的磨难,依然能够活到九十五岁,说明她完全没有对那些不公正的待遇耿耿于怀、愤愤不平。正如赵大砥老师在母亲的追悼会大厅两条巨幅挽联上所写的那样,“贤妻良母慈祥长者多病多难竟长寿,前哨后勤普通一兵平凡平常见忠诚”。这是洪英老前辈一生的真实写照。

    我看到平时如硬汉般的赵大砥老师在致答词时不能自已,几度哽咽。母亲平凡而高大的形象在他心中是亲切而真实的,唯一的。我很想在之后采访这位真正的红二代,但是看到他忙碌消瘦的身影,打消了念头。而且我知道以前我们研究会领导几次提出要采访他都被婉拒了,也就没有进一步详细询问。

    我寻思,洪英老人的一生如果拍成电影,一定非常引人入胜,比前苏联的电影《乡村女教师》绝不会逊色。可是,谁来策划和实施呢?想想如今影视市场上那些雷剧,我只能郁闷无语。赵大砥老师对知青文化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和财力,投入巨资拍电影拍电视剧搞演出;如果能写写母亲,拍拍她的经历哪怕是微电影,都是一件多么值得多么有益的事情啊。但是他完全没有这样的计划。他是很低调的人。

    惟愿老前辈洪英女士一路走好。你的精神鼓舞我们。


    (原文写于2017 年5 月,修改于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