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当前位置:首页 > 征文报刊 > 知青征文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移山拦水建水库

    2017年 10月 29日
    来源:《广阔天地 终身难忘》征文 作者:萧毅 点击:
    万马千军战玉苍, 移山拦水治横阳。 风霜雨雪皆无阻, 筑坝截流斗志昂。 这首诗是我下乡插队参加水库建设时所见所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四十多年前知青生涯和岁月沧桑的难忘记忆。 位于浙南山区平阳桥墩的玉苍山,险峻挺拔,群峰环抱。莒溪水穿谷越涧,急流
    万马千军战玉苍,
    移山拦水治横阳。
    风霜雨雪皆无阻,
    筑坝截流斗志昂。
    这首诗是我下乡插队参加水库建设时所见所闻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四十多年前知青生涯和岁月沧桑的难忘记忆。

    位于浙南山区平阳桥墩的玉苍山,险峻挺拔,群峰环抱。莒溪水穿谷越涧,急流奔腾。源远流长的溪水,与鳌江支流的横阳支江衔接,形成温州地区南港平原的一条水利大动脉。旧社会,由于历代统治阶级和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无能,横阳支江泛滥成灾,南港人民民不聊生,家破人亡。新社会,党和政府领导群众兴修水利,建造水库,治理水灾,造福人民。


       1969年,我和妹妹一起,从上海到浙江省平阳县灵溪区渡龙公社插队,正赶上县里修建桥墩水库,我们先后加入了建库大军。
        桥墩水库工地上红旗招展,歌声嘹亮,民工们搬石运土、人扛车拉、干得热火朝天。水库建设工程指挥部派有军代表,并按部队建制,将县、区、公社编为团、营、连,我们兄妹俩被编在灵溪营渡龙连。
    妹妹被安排当卫生员,每天背着医药箱,跟随连队民工去大坝工地巡回护理。主要是为磕磕碰碰的民工处理伤口,有时也开些消炎、感冒之类的药,被大伙称为工地上的赤脚医生。
    我被安排在连队当通讯员,整天呆在工棚里埋头写简报和大批判稿。写多了,一点感觉也没有了,即便是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几个新鲜词来。领导和我都对自己的“作品”不太满意,干脆要求下连队当民工,同大伙一起挖土拉车,接受工农的再教育。
    我被分配在挖土组,同年纪较大的民工一起挖土装车,由于过去没干过这类粗活,仅几天功夫,手掌上就磨起了水泡。水泡破了,再拿铁镐铁锹,钻心的疼。我找到排长,要求调到运土组去拉车。
      在运土组,我同年纪较轻的民工一起拉车运土。山坡下有两条土路,一左一右分布,满载的车从左路下坡,空车则从右路上坡。从山坡上往下看,运土的板车在黄土路上来回飞跑、川流不息,尘土飞扬犹如两条长长的纽带,将东山坡挖土场与西边大坝工地连接在一起。拉着装满泥土的板车下坡时,由于冲力的作用,车子推着人飞快地向前跑,不断加速、越来越快,很危险。经过摸索,这时翘起车头让车尾触地,增加阻力可以减慢飞驰的车速。拉车人则把双臂挂在车把上,身子腾空,行驶一段路或到弯道时,只要双臂将车把按下去,再单脚蹬一下地面,车头又会翘起来,车子就继续加速前进或改变方向。我们掌握了这门“车技”,便可借力驾车,就省了不少力,危险也小了,还能提高效率,也算是苦干加巧干吧。
    桥墩水库建设工程主要分为二大部分,一是建造大堤水坝,一是修建泄洪道。建造大坝的主体工程又分夯实坝基、垒土筑坝、砌石固坝、灌注混凝土等多道工序。
    山上的泥土被运到工地后,先由推土机把土推平,再用压土机压紧,最后用吊夯机夯实,这样铺一层、压一层、夯一层,把整个坝体捣固得密密实实。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片喧嚣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和喇叭声,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泥沙、石子和混凝土像长了脚,自动地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板车、汽车、推土机和压土机在匆忙地奔跑……
    在水库工地上,我们吃的是大锅饭,住的是油毡和毛竹搭建的工棚,工作不分昼夜,“渡龙连”的旗子跟随着我们上班下班。虽然人很累,但年纪轻,吃得下,睡得着,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过着单调却催人奋进的准军事化生活。在“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精神激励下,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的热潮中,我完全将自己投入到建设水库的万人大会战之中。
    在连队干了一年多,我们连得到一个上调工程队的指标,连里把名额给了我,使我成了一名浇捣工。虽然还是在一个大工地上干活,但我的身份已经从民工变成了工人。
    修建泄洪道工程中我们浇捣班的主要任务是搅拌混凝土,并推送到隧道内进行灌注。
    我的班长老毛和工人陈师傅是复员军人。他们在部队服役时,就在舟山群岛执行“深挖洞、打坑道”的施工任务,退伍到水利工程队后,又参加了不少水库的工程建设,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毛班长对我很照顾,总是把我安排在隧道口搅拌混凝土,而他们则亲自带队深入洞内灌注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工作必须连续作业,我们分为早、中、晚三班,刚开始上夜班时,有点不适应,时间长了也就慢慢习惯了。后来,我竟被工地上夜班作业的场景吸引,您看那——明亮的电灯,汇成道道长廊,连起天上的繁星;探照灯的光柱像银色长剑,刺破夜空;忽闪忽闪的电焊弧光;时明时暗的汽车灯光,把坝体和道口照得通明晶亮。披星戴月的工人和流动的车辆,变成一串串剪影,在呼喊,在奔忙……。我甚至为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骄傲,我爱上了这份工作,爱上了工地。看着水库的大坝在一天天升高,泄洪道在一米米延伸,心里充满了喜悦。

    繁重的劳作,使我对建筑工程产生了兴趣。平时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我还主动到隧道内帮忙灌注混凝土,还经常观察绑扎钢筋和木模装卸等活儿,了解到许多建筑方面的知识。当时,有位北京来的大学生,在我们工程队劳动锻炼,我参与了他搞的一项混凝土技术革新,并取得了成功,心里特别高兴。此后,我又在工程兵部队服役,由此打下了建筑学的基础。没想到,返城后我所学的专业正好是建筑管理,以前在水库工地上学到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全都派上了用处。再后来,我到大学工作,参与上海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的筹建,还被派去香港理工大学学习进修。而后我和同事们在实训中心专门设立了土木施工实践工场和设施等,为学生教学实践创建了真实的环境。我校的这个项目被列入当时上海市十大实事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并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我的相关论文也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


    1972年,我离开了桥墩水库。四十多年来,我当过工人,当过兵,又到学校读过书。现在,我和妹妹都在全国重点大学从事教育工作,都被评上了高级职称。
      前几年,我回了一次乡下,重游桥墩水库。漫步在水坝上,堤内碧波荡漾、鱼翔舟游,堤外银瀑飞泻、水雾弥漫,发电站日夜运行,为城乡建设输送电力。我为当年曾参加水库建设而感到自豪,也为如今事业有成感到荣幸。我想,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历尽坎坷、逆境求生,正是当年筑坝的精神强力地支撑着我前行的。
    (作者系原浙江平阳县灵溪区渡龙公社插队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