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生命中永不磨灭的地方

    2016年 09月 11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谈慕坤 点击:
    47 年前,我曾在黑龙江红五月农场上山下乡。返沪 N 年后,我又回到了那里,我曾生活工作奋斗了十几年的地方,那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我的记忆中从黑龙江九三农管局到红五月农场是一条沙石路,弯弯曲曲,上岗下坡,几十道弯。晴天汽车开过,后面扬起一条灰尘,
       47年前,我曾在黑龙江红五月农场上山下乡。返沪N年后,我又回到了那里,我曾生活工作奋斗了十几年的地方,那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我的记忆中从黑龙江九三农管局到红五月农场是一条沙石路,弯弯曲曲,上岗下坡,几十道弯。晴天汽车开过,后面扬起一条灰尘,宛如一条黄龙在奔腾,雨天泥泞不堪,又滑又反浆,很难通行,而如今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一直通到了红五月农场。

      由于农场正在进行小城镇化建设,不少基层连队已被拆除,老职工们都动迁到了场部,那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脑海里旧时的场部没有了。文化宫、供销社、修理厂、加工厂、车队、基建队都被拆除,盖起了楼房,只有场部的办公大楼还在那儿。

      6月份的农场虽然没有78月份那样,金色的麦田一望无际,大片的豆田果实累累,但景色如画般展现在我的眼前,绿绿的麦田如青草地般,成垅的豆苗整整齐齐排列着伸向远方。南阳河清澈的溪水沿着草甸子向南流去。放牧的人儿,不时地吆喝成群的牛羊,蓝天下洁白的羊群吃着鲜嫩的青草。我站在小桥上心情无比激动,唱起了当年的歌“南阳河畔尽朝晖”。

      回想起刚到2连时,我们上海来的知青都住在种子库里,库内墙的两边搭起了两排木板床,上面铺上草栅子,再铺上苇子编的炕席。每人平均80多公分,一个挨着一个,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开始还可以,后来卫生问题就出现了。从5月下旬一直住到10月中旬,夏天蚊虫叮咬,冬天气候寒冷,晚上睡觉戴着皮帽子,缩成一团。后来天气实在太冷了,都搬进了刚建成的毛坯瓦房内。

      上山下乡远离父母,自立能力很差,年龄又小,水土不服,条件差困难多,很多青年都想逃回家去。在连队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刚开始上班,天还没有亮,连队小学操场树上挂着东方红的齿轮被敲得“铛铛”直响。紧急集合进行军训,半小时后回来,洗脸刷牙吃早饭然后开早会,安排一天的工作,每天如此。

      虽然农场生活比较艰苦,但各地的知青和当地的职工,团结互助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连队的知青很多,来自五湖四海。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齐齐哈尔共计200多人。每到吃饭的时候,大食堂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炊事员忙得不可开交,十几张桌子,因为没有凳子,大家都站着吃饭,所以养成了吃饭快的习惯。每年春播和秋收时,各连队都要搞大会餐来动员和庆祝。杀上几头猪,做了十几道菜,管吃管喝,场景热闹非凡。

      北大荒美丽富绕的黑土地,你是我第二个故乡,是我生命中永不磨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