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我当土记者

    2016年 06月 19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马镇兴 点击:
    我是1968年8月响应毛主席号召到江苏丹阳访仙公社孙家大队当知青的。插队八年,我最难忘怀的,是当土记者的经历,因为这段经历不仅大大充实和丰富了我的知青生活,更与我后来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密切相关。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所插队的公社,

    我是1968年8月响应毛主席号召到江苏丹阳访仙公社孙家大队当知青的。插队八年,我最难忘怀的,是当土记者的经历,因为这段经历不仅大大充实和丰富了我的知青生活,更与我后来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密切相关。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所插队的公社,根据县里的指示,成立了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通讯网。我因之前写过一些黑板报、大批判发言稿,大队党支部认为我有点写作基础,便让我担任大队通讯组组长。因为是不脱产的业余通讯员,所以又被称为土记者,一如当年的赤脚医生一样。我白天和社员一起出工,一起干农活,晚上抽空写写稿子。那时生产队还没有通电,稿子都是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写出来的。但当时自己一点都不觉得苦,相反却感到很高兴很快乐,因为自己的写作爱好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大队党支部这样信任自己,还因为当土记者让我有了一个更多接触群众、接触社会的机会,给单调寂寞的插队生活增添了几许亮色几多乐趣。那时我们采写的稿子主要投向两个渠道,一处是县广播站,还有一处是县通讯组,县通讯组以我们的稿子为素材重新整理后发往省报省电台。但省报我们看不到,省电台也收不到,了解稿子是否被采用,唯一的渠道是听家家户户都有的有线广播。我每写好一篇稿子,盖上大队公章寄出后,每天早晨就格外注意聆听广播,当听到播音员播送自己采写的稿子时,我都敛声屏气,竖耳细听,生怕漏掉一句话一个字。付出的劳动有了收获,一种成就感、愉悦感充盈内心。生产队、大队的干部、社员也都听到了,他们也和我一样高兴和自豪,甚至奔走相告:我们生产队上县广播了,我们大队上县广播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大队党支部书记更是觉得我为他们争了光,亲切地鼓励我:“写得不错,继续努力啊!”

    当时我们采写的稿子,形式上多以消息为主,内容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关生产方面的,如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农田水利建设等;二是有关政治运动方面的,如学习中央文件、狠抓阶级斗争、忆苦思甜、批林批孔等;三是宣传社会新风,表扬好人好事方面的。这些消息素材有些是以我所在的生产队为主,再加上其他队的材料综合而成,有些则是其他生产队所发生的事。不管消息来自哪里,都得前往采访。采访有时是在白天,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晚上,因为晚上不耽误农活,时间也更充裕。

    随着自己采写的稿件被一篇又一篇地播出,我这个土记者在大队也变得小有名气。于是,大队党支部对我更加器重,把凡是有关文字的工作都统统交给了我,比如社员大会上的报告,党支部年终总结,大队在公社三级干部大会上的发言稿和在公社现场交流会的经验介绍,等等。这些文字工作让我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的鲜活信息,为我采写新闻报道提供了不少新的素材和线索。

    在大队当了三年多土记者后,我被抽调到公社通讯组,负责给公社广播站写稿子。采访的范围扩大到全公社,通常是白天到下面各大队采访,晚上在办公室写稿,第二天播出。在公社通讯组半年多的时间里,因为是专职从事通讯报道,时间多了,又随时可以向公社负责通讯工作的丁秘书请教,所以不仅写稿数量增加了,平均每天都有两三篇,稿子质量也有了提高,采写能力和报道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写出了一些有一定深度的好新闻,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稿件也经常被县广播站采用播发。

    现在回头来看,自己那时写的通讯报道,文笔还非常稚嫩,程式化也很明显,还不免带有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的烙印。但不可否认,当土记者,写通讯报道,以及从事的其他文字工作,对自己练习写作,打好文字基础,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培养了自己注意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诸如如何选取写作角度,如何选择和组织材料,如何提炼文章中心,等等。我后来能够从企业招聘到出版社,在编辑岗位上愉快胜任,能够在国家级刊物和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能够一直把写作作为自己的爱好,无不与在农村的这段土记者经历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受用无穷。

    而我从土记者经历中得到的意志锻炼和思想升华同样让我获益匪浅。那时没有自行车,更谈不上汽车,采访全靠两条腿。在公社通讯组时,到下面大队去采访,一个来回往往要走十几里路。为了报道及时,常常说走就走,跟着公社负责通讯工作的丁秘书去现场,哪怕大风大雨,哪怕天黑路滑,哪怕饥肠辘辘,都置之不顾。这对自己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磨练。而由于当土记者,使我有机会接触、结识了许多人,上至公社干部,下至普通社员。他们平凡但却有着高贵的心灵。他们的勤劳、纯朴、节俭,他们的善良、无私、坚毅,都曾无数次感动了我,震撼了我,也激励鼓舞了我,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大队妇女主任。她出身很苦,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把妇女社员视为自己的亲姐妹。她全副身心扑在工作上,很少顾到家庭。白天她和大伙儿一块儿劳动,晚上到各家各户访贫问苦,排忧解难。她严于律己,从不以权谋私,深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她后来不幸得了白血病,但她一边治疗,一边仍然念念不忘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所传递的正能量,无疑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短短几年的土记者经历,作为我当年知青生活中一段充满激情和梦想的岁月,一段开启我职业生涯起点,使我终生受益,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我引以为豪、永远铭记在心的温暖而美好的回忆。


    (作者原江苏丹阳知青,插队于当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