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下岗,使我圆梦

    2015年 05月 08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钱华玲 点击:
    逆境是一所自修自悟的大学,不一定能使人富有,但会让人变得聪明。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文革”和上山下乡使梦想成了泡影,而逆境却奇特地让我梦想成真。 1970年我下乡去云南农场,青春岁月历尽坎坷,1979年回沪顶替进厂。 1996年,对我来说是个灰

    逆境是一所自修自悟的大学,不一定能使人富有,但会让人变得聪明。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文革”和上山下乡使梦想成了泡影,而逆境却奇特地让我梦想成真。

    1970年我下乡去云南农场,青春岁月历尽坎坷,1979年回沪顶替进厂。

    1996年,对我来说是个灰心之年。半个多世纪的五和针织厂,享誉中外的“鹅牌”,在雷电交加中摇晃飘渺,白鹅终于折断了翅膀,从此一蹶不振——出卖厂房、职工下岗,最终被三枪集团并购。

    一纸协保表格,犹如凶猛的洪水, 一下子把我冲回了家庭。那年我44岁。今后干什么?能干什么?这些问题一直死死地困扰着我。

    说实话,我非常清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知识是改变命运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十年动乱造成了我国科学文化的断裂层,我们这代人正是“文革”的受害者。年近半百,既无文化,又无技能,失落的心情把大家推进了深渊的谷底。

    路在何方?我对天发问!

    人总是要活下去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是逃脱不了的。有经济头脑的老金下广州经商赚大钱去了,身强力壮的老丁在街头吆喝着卖晚报,好动活络的小夏开着摩托车到处拉客、运货。工友们有的开出租车,有的当营业员、保安员等,还有的破罐子破摔沦落为麻将赌徒。

    上山下乡的十年磨练,培养了我不屈的精神和独立的个性,我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想开开心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怕是最不起眼的工作,最低微的报酬。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去帮别人带孩子。我坚信:只要努力了,幸福就会向我招手。

    经熟人介绍,我到一对年轻的高级白领家带孩子。那男孩4岁,叫志远, 非常聪明,很讨人喜欢,但也调皮得出奇。那孩子原先放在外婆家,因老人过于宠爱,孩子很任性,零食当饭吃, 体质很差,经常打针吃药。年轻的父母决定把孩子带回身边。我的具体工作就是以带孩子为主,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习惯,增强他的体质,并教会他一些学前知识。

    从此我每天早出晚归,心思全部用在那孩子身上。刚开始,最头痛的是小志远吃饭不爽。别看他小却很机灵, 宁可饿着也坚决抵抗就餐。有时他哭累了,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花,小肚皮还是空空的。我也心疼过,犹豫过。凭借当年在农场当卫生员的经验,我认为小志远的厌食,单单靠禁止零食是不能达到治愈效果的。征得主人同意后,我带这小志远去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 孩子的确患了小儿疳积症。为了配合小志远的治疗,我坚强了预防与护理。根据小儿食谱食疗手册,我不断地为他的饮食换花样,增强他的食欲;我还经常带孩子去户外骑小自行车锻炼身体, 沐浴大自然的阳光,增强他的自身免疫力。为了让孩子喜欢和亲近我,我还制订了吃饭、玩耍、睡觉的作息时间表。我常常和小志远一起听音乐,一起玩跳棋和飞行棋,一起弹琴唱歌、画图、识字、做算术、拼模型,给他讲童话故事, 讲《十万个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的食欲提升了,个子长高了,身体也长结实了,还学会了学到学龄前儿童应当掌握的知识。

    在他家的墙上,贴有一张正方形的表格,用来记录小志远每天吃饭、睡觉和做作业的表现,还挂了一张小猴爬大树的公分刻度表,门后还摆了一台磅秤,用来测量他的身高和体重。这三件宝贝成了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也赢得了不少赞誉和红包。两年后,小志远上学了。我离开了他家,但我们之间的情谊从未间断过。

    之后,不断有人找上门来寻求帮助, 我又带了邻家小孩咪咪和“童得梦”小学的广东女孩小昕。后来我又去大学做高复班班主任的工作,协助教师管理学生,与更多的孩子结下了难忘的情缘。真没想到,下岗、退休后,我通过自修丰富了知识,圆了我儿时想当老师的“梦想”。令人欣慰的是,我用多年辛劳的报酬,在房价低迷时买了一间位于市中心的房子,改善了居住条件,也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人生如同故事,不要羡慕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要叹息生活的苦痛。只要乐观向上,永保平常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在逆境逼迫中,走出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快乐!

    (作者曾为下乡云南农场的上海知青)


    本文选自《艰难岁月 坚毅青春》知青记忆征文大赛,本栏目编辑已稍作修改,但不代表征文评委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