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午夜的风雨和泪水

    2014年 12月 04日
    来源:未知 作者:朱宝元 点击:
    (一) 闲暇时,游览知青网站,随着手指一次不经意的点击,东风农场龙泉公墓的画面出现在视野中。71名知青静静地长眠在这里,冥界中又相聚在一起,总算有了一个无奈的归宿。凝视着一座座冰冷的墓碑,蓦然想到:一座沉寂坟墓的亡灵,在无垠的岁月中,还在孤独


    (一)    

    闲暇时,游览知青网站,随着手指一次不经意的点击,东风农场龙泉公墓的画面出现在视野中。71名知青静静地长眠在这里,冥界中又相聚在一起,总算有了一个无奈的归宿。凝视着一座座冰冷的墓碑,蓦然想到:一座沉寂坟墓的亡灵,在无垠的岁月中,还在孤独地企盼着亲人。四十余年前发生在身边的沉重一幕,被思绪徐徐拉开……

    景洪农场曼莎分厂15队是一个新建连队,人员由北京、上海知青和一部分湖南籍老工人组成。两年前(1969年),它还是人烟罕至的原始森林。由于有着大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因而让人感到在这片诡异的土地上,神秘莫测,到处暗藏着杀机,是一个充满许多未知危险与死亡的世界。辛勤劳作的人们,常常和毒蛇、地蜂及一些不知名的毒虫不期而遇,险象环生。

    1971年6月的一天,太阳灼人,虽然西双版纳早已进入雨季,然而,。半个月来,老天爷依然在旱季中酣睡,滴雨未落。正当人们在开山伐木之时,一阵阵凄厉的呼救声从山巅传来,大家马上追寻着声音向山上跑去。有人已经判断出:上海知青周××正在被地蜂围攻,地蜂的尾针犹如淬毒的钢针,堪称蜂类最凶狠的。

    小周是一位腼腆、羞涩、少言寡语只有17岁的上海女知青。平时,人们和她打招呼时,她总是羞涩地一笑,来表示她的问候。闻讯赶来的北京上海知青,在得知自己的姐妹身处危难之中,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时间就是生命,几名知青冲在前面并迅速砍下树枝解救小周。当到现场后,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只见小周在地上翻滚,危在旦夕,一群地蜂正在无情地攻击她。大家迅速地用树枝轰赶,然而寡不敌众,地蜂的攻击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发起新一轮更为猛烈的攻击,许多知青成为新的攻击目标。它们在人们的头上、脸上和身上肆意的蜇咬,只能听到周围是一片嗡嗡声和凄惨的叫声。

    (二)

    在这危急关头,不知是谁大吼一声:快把蜂群引开!把小周抬离现场!大家才如梦初醒,几名北京上海知青一面近乎失声的呼喊,一面疯狂的挥舞树枝,另外几名知青和老工人迅速抬起小周离开了这片恐怖的区域。在此,我不忍心将小周受伤的状况和被地蜂蜇咬多少针在此作一个详细的描述,这不是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够平静接受的,写到这里,当时一些女知青掩面而泣、男知青惊恐万分的目光立刻在眼前浮现出来。因为这些北京上海知青在现在看来就是十六七岁的孩子。

    连队距团医院约十余公里,早已筋疲力尽的人们轮流抬着她跌跌撞撞的奔行。已是命悬一线的小周用极其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的重复着一句话:我要见妈妈……。她的潜台词对知青们来讲已是心照不宣,一丝不祥的预感,掠过大家心头。

    连队安排两人照顾伤员,其他人返回连队。已是傍晚时分,十几名北京上海知青聚集在同一间宿舍,没人说话,也没人睡觉,空气凝重得令人窒息,只能听到风吹草排的沙沙声和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午夜,老天爷一改往日的吝啬,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突然,门被推开,一名从医院赶回来的知青伤心哽泣地将噩耗告诉了大家。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即逝,他们永远失去了这位朝夕相处的战友,此刻谁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十几名知青相拥在一起,已经积蓄了很久的泪水喷薄而出……。

    风声、雨声、雷声和撕心裂肺的哭声交织成一首凄楚悲壮的交响曲,在雨夜的空中回荡。

    (三)

    第二天,小周的遗体被运回连队,两位北京高中女知青噙着泪水,为她梳理好头发,擦干净眼角的泪痕,并给她沐浴更衣。最后全连全体人员,将她安葬在距她遇难不远处的山腰上。知青们在她的坟墓旁种下了一簇绿竹,以表示哀悼。她带着对亲人的牵挂和遗憾,对人世间的无限眷恋与迷茫离去了。

    几天来,连队一直在霏霏细雨的笼罩下,姗姗来迟的雨季,一旦到来,又会使人感到它的漫长、乏味和压抑。而她,正值17岁的人生花季,是充满好奇与理想的季节,如花似水的年华,却飘逝于大自然的萧萧风雨之中……

    两天后,连队领导组织30余人,将身边的危险因素一一排除,尤其对树蜂、(葫芦蜂)地蜂等用火烧、土埋的方法,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清除,亡羊补牢,时犹未晚,这片土地又恢复了它往日的平静。在这场灾难中,知青们与死亡擦肩而过,它造成一名上海女知青遇难,一名上海知青和北京知青重伤,其中上海知青的眼睛被蛰伤后,造成永久的失明。在这场人蜂大战中,以人类的失败而落下帷幕。我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这场蜂口救人的过程中,北京和上海知青(当时重庆知青还没有到)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了勇敢、无畏和对知青兄弟姐妹般的真情。直到现在我们聚会时,大家依然会含着泪水,总是反复的说着那句话:如果当时能在第一时间先救人,而不是和地蜂纠缠,小周可能还有一线希望。就是那么一瞬间啊,如果连队领导能采取措施,及时清除隐患,如果……大家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遗憾和悔恨。现在无论哪位二分场知青在返回云南时,都会自发地为她扫墓祭奠,这已经成为知青们约定俗成的习惯,尽管她的坟墓在一个偏远的山上。

    (四)

    已是到了午夜时分,四周已是寂静无声,家人早已进入梦乡,只能听到手指敲打键盘的哒哒声,思绪却依然在沉重的回忆中难以平静。尽管事情过去那么多年,每当到了雷雨交加的夜晚,那悲痛、凄怆的一幕,依然呈现在我的面前。从哀牢山脉到无量山区,从澜沧江畔到流沙河边,在云南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分布着多少知青墓冢,无法统计。79年吹响知青大返城的号角与返城的喧嚣,并没有将他们从长眠中唤醒,他们更没有享受到彻底离开云南时内心的兴奋和狂喜。我们今天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他们却永远地留在了那里,与青山为伴,以绿水相依,大家应该永远铭记他们……。

    四十五载春秋已逝,西双版纳已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知青们在此生活战斗过的痕迹,已不复存在。而没有变化的是:那座孤伶静默的坟墓,依然掩映在一簇高高的绿竹之中。如今它已是枝叠根连,郁绿挺秀,在日日夜夜陪伴着小周,也给牵挂她的战友们一丝安慰。


    (《午夜,风雨和泪水》文章作者朱宝元,1969年5月13号从北京到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农场曼沙分场十二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二营十二连>。1975年2月调往河北省唐海县文工团工作,1977年调回北京。根据范绮霞大姐2007年口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