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先有大昭寺

    2014年 11月 24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筱竹 点击: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大昭寺是西藏1700多座保存完好、管理有序的寺庙中最具盛名、最有代表性的一座,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圣殿。它由松赞干布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听说今天藏历初五是个佛日,正是参拜的好日子。不期然遇上,冥冥之中暗示着什么呢?请来转经筒,

    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大昭寺是西藏1700多座保存完好、管理有序的寺庙中最具盛名、最有代表性的一座,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圣殿。它由松赞干布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听说今天藏历初五是个佛日,正是参拜的好日子。不期然遇上,冥冥之中暗示着什么呢?请来转经筒,跟着导游崔春会虔诚地进入“佛之屋”(大昭寺藏语意为“佛之屋”)。

    入得正门,院子里几口水滢滢的大锅夺人眼球,与北京故宫的大铜缸有一比。小崔说,这大锅过去是几百个喇嘛做饭用的,后来用电饭锅了,大锅现在装消防用水。嘿嘿,佛法果然在饮食起居中。再神圣的庙宇,没有活生生的喇嘛和信徒们的活动,香火不会旺盛,佛法如何传扬?所以,佛法僧“三宝”中有僧的地位。遥想当年大锅煮青稞的场景,熊熊炉火该是多么跳窜,粮食的香味该是多么浓烈,哪儿都“民以食为天”啊!大锅告诉我:佛是人,佛法是人的智慧,智慧的人可以敲开佛门。为什么众生吃同样的饭食,供奉同样的佛像,诵读同样的经书,修为却完全不同?是否佛缘不同呢?

    写到这儿心下不免疑惑起来,过去没有自来水,也许这些大锅原本就是装水用的呢?因为昌都旧城区连马拉山上的强巴林寺,也属于黄教格鲁派,由宗喀巴的弟子喜饶桑布建于1444年。寺内有22口装水的大铜锅,每口锅可装水100多桶,是旧时寺庙外的百姓挑水来给庙内僧人喝水用的。比照来看,大昭寺的大铜锅应该也是喝水用的。导游小崔是否搞错了?

    不及沉思,小崔将转经筒拿去开光。我们双手合十拜过四大天王,拜过千佛廊院上万盏日夜光明的酥油灯,拜过暗藏玄机的历辈达赖喇嘛智慧座,一拐弯郡廊让你豁然开朗。郡廊即是内经转道,300多个转经筒、也叫玛尼轮蔚为壮观。有游人将此叫做“转运道”,不开悟也!接着摸桑顶大门,也叫中心殿大门。檀香木大门乌黑锃亮的和铁链,1400多年来每天有无数只手抚摸它,摸着它感觉温热,就像摸到历史、宗教和众信徒的体温。檀香木大门和铁链1400多岁,却是不老的老人,它们还会继续温热下去,世世代代的僧众会守护抚摸它们。然后观夜叉殿护法神,礼龙王殿。一转身来到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八大弟子像前,遥想602年前的1409年,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在此召开祈愿大法会的盛况,心神激荡。只有获得格鲁派格西学位的宗喀巴才有资格担任主持。

    小崔回来了,庄重地将2个转经筒交我们手上,言:“大昭寺最大的活佛尼玛开过光了,就在佛祖12岁等身金像前开的光。”结尾又跟了一句:“你们真有佛缘啊!我在寺里干导游十几年了,住二楼修密宗的活佛天顶帘子拉开了,这样幸运的事也是头一次碰到。”说着,她带我们转到松赞干布先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像前。赤尊公主坐东朝西,当年她带来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像,想在此建寺供奉。据说,木头修建的寺庙,白天修晚上倒。文成公主入藏后,赤尊公主请教她。文成公主通过观天像、勘地舆认定吐蕃地形为一仰卧的罗刹女,而红山东南的卧唐湖所在地就是罗刹女的心脏,泥沼水就是她的血液。于是提出以白羊负土在此填湖建寺,镇压邪魔。大唐公主真有学问!于是,松赞干布令下,乔迁成千上万只“惹”(山羊),负“萨”(土)填湖建寺。这就是为什么拉萨古称“惹萨”——羊土的意思。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她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供奉在小昭寺。文成公主像则坐西朝东,面向长安方向。后来发生很多战乱和动乱,尼泊尔赤尊公主带来的8岁佛祖等身金像头没了。于是2尊金像对换位置,现如今我才得以在大昭寺内瞻仰到佛祖亲手自塑的12岁等身金像。具有极高文物和宗教价值的真佛庄严自在,我和小梅赶紧等身长头膜拜,不能自己;起身后又入得佛前顶礼膜拜,并在大殿绕行一圈。奇怪的是,众僧只管自己倒酥油,没来阻拦我们,而游客一般是很少入内的。难道佛缘不浅?

    一转眼我们到六世班禅像前,他老人家被藏族同胞当弥勒佛在供养。并列的还有密宗、红教创始人宁玛泰,显宗、黄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导游介绍,在这儿修行的显密双修,但不可结婚生子,可以还俗。见我上下抚摸大殿的檀香木柱子,小崔说:“柱子里有很多牙齿。年老体弱者因路途遥远来不了大昭寺,就取自己一颗牙托人带来,镶进大昭寺的柱子。”我相信,那颗牙代表一个人虔诚的宗教信仰,能够作为柱子的一部分与大昭寺融为一体,定是广大僧众无上的心愿和荣光。

    就在我怔怔地呆想时,一位披着僧衣、矮小却精神斐然的老者飘然而过。他好像脚不着地,轻快极了,一闪迅即不见踪影。小崔拉我衣袖,告诉我刚才看见的就是大昭寺的活佛,就是他给我们的转经筒开的光。话音刚落,我忽然又看见他了,就在我的斜前方二三十步远的地方站着微笑。我赶紧拉着小梅跑过去,弯腰,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地念着六字真言:晻嘛昵叭咪吽,晻嘛昵叭咪吽……活佛双手放在我脑袋两侧,微笑着念念有词。是摸顶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头不疼了,精神百倍。

    要说与藏传佛教结缘,始于3年前。一天,我从《新民晚报》获悉:上海东亚体育馆于某日至某日举办西藏文化展。票价60元。我第二天买票进去后,被琳琅满目的、极具藏民族特色的唐卡、佛像、藏医、藏药、文字、手工艺品所深深吸引,在白母渡、绿母渡等佛像前流连忘返,细细看介绍,并拿出纸笔记个不停,竟然不知道黄昏已至,竟然没有饿的感觉。印象最深的还有观看现场画佛殿,原料全部是天然的宝石和植物。绿粉是绿松石,红色的是玛瑙、红珊瑚粉,青的牛胆汁……

    晚上回到家里,照例盘腿休息。过去一直只能单盘,那天无意中突然很容易地一下就双盘了。我好生惊讶!告诉家人,都啧啧称奇。

    我不知道,这一切是否就叫佛缘呢?

    来到拉萨

    9月30号早9点安全降落拉萨贡嘎机场。藏胞大达瓦司机开着丰田4500牛头来接我们。一见面,他热情洋溢地给我们每人献上一条洁白吉祥的哈达。顿时,温暖如春的感觉,来到西藏的感觉,广大慈悲的感觉满满。长长的哈达代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欢迎我们,拥抱我们。四周,群山环抱,风和日丽。我们兴趣盎然,毫无不适。

    汽车驶在崭新的高速路上,大达瓦像导游一样说:“不久前习近平刚为这条路剪彩……雅鲁藏布江向林芝方向然后流向外国……这是新区……”车子穿越好几个长长的隧道,在新区转弯,进入江苏路,一抬头看见巍峨的布达拉宫,一低头看见与江苏路并行的拉萨河,河的对面是大名鼎鼎的哲蚌寺。江苏路上交通局、电力局、农业银行等企业占据有利地形,显得霸气十足。大达瓦当年在自治区给领导开车,长得黑壮结实,从来不知生病的滋味。他待人诚恳,朴实自然,是技术一流、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的老司机。后来,小梅夫君毕经文代表我们一行送他2条产自上海的“红双喜”香烟,以略表我们的谢意。

    汽车停在北京中路67号、西藏大厦门口。我们的房间在二楼。大厦一共2层,没有电梯。跑来2位黑黑精瘦的年轻男服务生,帮我们把行李提上楼。他们像藏北草原上的小羚羊,蹦蹦跳跳跑得快,在房间门口安静地等候我们。我们慢慢腾腾挪动上楼的脚步,感觉背负沉重。上了二楼,我们靠墙站定,调整呼吸。小梅突然说:“周哥,我头晕。”话音刚落,她人就往下出溜失去知觉。急得生根一把架住她胳膊,掐人中,往舌下放救心丸,她才缓过劲来。赶紧开门进屋,不忘感谢服务生的劳动,拿出2张10元递到他们手里略表心意。

    毕经文是秦皇岛国家游泳中心主任,特别会关心照顾人。他不顾自己气喘吁吁,下楼上街买来罐装氧气和氧气袋。我们赶紧吸氧,生根坚持不吸,说他没事。休息片刻,大达瓦来电话了,车已经停在楼下,接我们赶往不远处的“上海大厦”午餐。餐桌上,双手接过郇秀志秘书长的名片,脱口而出:“郇秘书长,我们有位战友跟你同姓呢!他叫郇江。”秘书长很高兴,说:“怪不得呢,没有读错我的姓。很多人不认识这个郇字,读XUN。每次我都要纠正他们。这个姓太少了。”我内心很是感谢郇江,让我们认识这个郇字,避免了和来这里的大多数人一样念错别人的姓,那是很不礼貌、很难堪的事。

    他很健谈,说到西藏来旅游,白天最好是发呆,看看蓝天白云,把脚步和生活的节奏慢下来。一个“慢”字,道出了生活的真谛!他说高原反应每个上西藏的人都有,“别刻意,越刻意说明心理负担越重”。郇秘书长说,很多人来到西藏会变得爱掉眼泪,“掉眼泪等于擦玻璃,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我听了,心里一震,比喻太妙了!玻璃越擦越亮,眼泪冲洗的心灵也会变得纯净。原本乌突突蒙上尘埃的心被水洗了一般,露出单纯的本色。这个水,不是外接的自来水或江河水,而必须是从自己内心流出来的心之液,是滚烫的,饱含温度和感情的。

    午饭后,大达瓦送我们到正规店铺买红色遮阳帽,请转经筒,到大昭寺。从大昭寺出来,我们都兴高采烈,十分兴奋。晚饭后,暮色苍茫,我们穿过马路,进对面胡同观赏甘珠尔塔和药王山石刻。往上一个斜坡,看见左手面的“三界千佛墙”壁画。壁画以人物传记为主,色彩鲜艳夺目,用笔细腻工谨。右手面是一排平房,点着一排排长明的酥油灯。中间开阔地带,不知为何如此开阔?有那么多人来吗?我心暗想。一回头,看见围墙上面挂满一个个鼓囊破旧的口袋,灰蒙陈旧,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我好奇,问:“这些是什么?”身边不知何时站着个当地藏民,他告诉我,里面是卡垫,“就是磕等身长头铺在地上用的。明天天不亮,这里就满满的,全是磕头的人。”哦,我恍然大悟,在宗教圣地再开阔的地方也永远是狭窄的,虔诚的教徒前赴后继、蜂拥而来,来晚了就没地方铺卡垫了。

    忽然发现,壁画前有2位藏族姑娘摸黑磕等身长头,虔诚至极。小梅去了平房那边,交200元,明晨5点会有200盏酥油灯点燃供佛。2位藏族姑娘起身收拾东西,一抬头,哇噻,好漂亮啊!我们与她们交谈合影。她们羞涩地微笑,双手比划着。大达瓦说:“她们是姐妹,叫扎庸、嘎庸,从昌都来的,来20多天了,明天就回去了。”有大达瓦当翻译,我们问:“扎庸、嘎庸,照片发哪里?”姑娘指指胡同口方向,大达瓦说:“发给我。我再给她们的奶奶送去。奶奶就住在那里不远。”

    壁画前方是个山坡,坡上屹立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经书塔。我摸黑爬上去,看见一个纪念碑,依稀辨认出“药王山石刻《甘珠尔塔》”几个大字。请教大达瓦,他说:“经书塔是个人修建的,里面全是石头版刻的经书。从1995年的藏历4月开始,一直到2009年藏历4月10号完成,历时14年,这个人74岁,就去世了。”小梅接道:“这个人就是为办这件事而活着的。”大达瓦说:“是。”语气肯定。我也深以为然。生命的价值,金钱的价值,智慧的价值,全部体现在保存石刻经书的行动中。现代条件,电子化时代,薄薄一片芯片就能搞定的事,为什么还要保存石刻经书?只能说明这是个有历史眼光的智者。保存石刻经书,就是保存历史,保存文脉,保存经书的原始面貌不走样。漆黑夜中,我对这位不期而遇的智者肃然起敬!他的灵魂一定没有离开过这里,为了藏传佛教的石刻经书,他不会舍得离开这里的,我坚信。那么,他会收到渺小的我这份小小的敬意吗?一定会的,我同样坚信。

    (作者原黑龙江兵团50团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