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勇敢往事

    作者:阮显忠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52:41 一部描写知青的电影《勇敢往事》在上海电影节上映并将公映,在知青中形成了热议。这种热议不仅因为这是描写知青的电影,还因为知青们有着许多勇敢往事。 首先是勇敢地上山下乡。知青上山下乡现在是历历在目的经历,当年却是未知的前方。无论是充满理想还是充

    时局巨变的起点——黑河印痕

    作者:张持坚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49:53 2017 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媒体广泛传播的“黑河——布拉格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开工仪式在中俄界河黑龙江上举行”的消息,引起了我诸多回想。黑河是个偏僻的地方,是黑龙江省一个边远的地级市,但它在中苏紧张关系的缓和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化解两国

    后知青时代的知青历史书写

    作者:金光耀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48:14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戛然而止,而对这一段牵涉到 1700 多万人乃至更多人的历史书写也几乎同时开始。这一书写首先从

    《风雪十年——我的北大荒往事》(续)

    作者:阚治东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46:43 第一章我知道的北大荒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北大荒大致是东北地区的东北地区。从中俄边界的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开始,自东向西,由三江平原一直延伸到松嫩平原,这遍布草原、湿地、原始森林的广袤地区都是北大荒。而从情感上来说,当年响应号召,投身到黑龙江开发

    小猴、狗熊&我……

    作者:张定伟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43:26 1971 年底,随着在云南下乡插队的上海知青成批上调,我从下乡地西双版纳勐海县被上调到更偏远的边境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被分配在孟连商业局南雅公社供销社。从孟连县城出发,伴随着叮当作响的牛铃声,跟随驮着我行李的黄牛,我足足行走了两个多小

    北大荒十年,我的生命之重

    作者:李慧蓉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42:07 1968 年至 1978 年,我在北大荒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十个春秋。那十年的知青生涯,因为艰难困苦而格外厚重。 北大荒十年的风雨春秋 我忘不了连队的一草一木,那人那事。 在大车店般的宿舍,倚靠在炕上半米宽的铺位被褥上,我写下封封思乡传情之鸿,与姐妹们互

    怀念张荣震,我们的好大哥

    作者:张凤珍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40:28 1968 年 10 月我到十四连时,上海知青张荣震已经是连队副指导员了。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大个,年轻帅气,文质彬彬。后经接触,给大家的印象更加具体——人品端正,才华横溢,为人处事心胸坦荡;工作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他不愧为知青的楷模,一个值

    羊皮袄

    作者:陆尚忠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37:32 50年前,不知自己是无奈的卷入,还是单纯的狂热激情,就踏上了上山下乡的列车。 敲锣打鼓的时候,还有啼哭和狂笑夹杂在一起,在“红海洋”的波浪里翻滚着。站台上铃声响起,汽笛长鸣,突然响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乐曲,使人们埋藏在心底的惜别之情突然喷

    今夜与猪共眠

    作者:曹跃莲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35:45 记得是 1970 年的 5 月份,我所在 12 连的连长通知我,说团部来了调令,要我去新建的 16 连当会计。 16 连在哪里?原来,团部早已决定在 3 连和 4 连相接的东南角的漫坡上开垦荒地,新建一个连队。新连队的成员从各连抽调。新任连长是原 15 连的谢连长,魏指

    钩沉往事

    作者:宁可威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33:05 人生每一个第一次的记忆都会铭心刻骨,埋藏心底不可忘怀。更何况接下来地回忆,是我踏上工作历程的第一步,钩沉的往事,是我步入社会,接触的第一批人,经历的第一件事。那时的我天真、活泼、热情、大方。刚出校门,无所顾忌,爱说、爱笑、爱唱、爱跳。怀揣

    哦,我心中永远的大草荡

    作者:何永良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31:45 我当时所在的新水稻队,每年有两个时节要去挑草,初春时节挑的是猪草,到了仲冬就要去挑茅草。草的繁殖力极强,有点土壤,就能扎根;非常耐旱,有点水分就能生长。 过了立春,老知青从上海探亲返回江苏大丰,我们新知青刚召入海丰农场生产队。老知青教我们新

    “我是阳求恩”

    作者:吴佩珍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8:13 第一次见到阳建平是在2016年“知青闹元宵”歌舞晚会上。当时,只见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大高个老外走上舞台,亮开嗓子唱道:“我深深地爱着你,

    诸神的黄昏

    作者:顾谦克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8:06 真正进入了普纳凯基千层饼石岩——大自然造化的神来之笔。 景区的大门平朴无奇,实在无法并肩于千层石岩的浩然名声。既无铁门,又无看守,出入于这个自然造化的圣地,竟无须耗费一枚纹银。 进口通往海岸有一段距离,一条人工铺设的环形小道包囊了千层石岩的

    南腊河断章四首

    作者:张志贤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7:53 (一)列车 沸腾的车站人潮拥挤, 沉默的列车唉声叹气。 爹忙着车厢整理行李, 娘伏在窗外哀声哭泣。 单程车票如断线的风筝, 背井离乡杳无归期。 一声娘亲莫担心, 万千的话儿说到无语。 列车缓起响鸣笛, 爹松脱了拽儿的手, 哥追着列车奔跑急, 姐抱住娘

    永不褪色的记忆

    作者:贺镇德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7:40 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群体 几千万人的共同名字 它虽已退出历史舞台 却是时代永久的印记 一声心悸的汽笛长鸣 告别了含着泪水的亲人 带走了青春和梦想 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来到广阔无边的农村 让汗水把思想洗涤 开山垦荒变绿田 苦乐相伴朝朝夕夕 衰草寒烟北大荒 一片

    沁园春·插队农村

    作者:应伟忠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7:24 插队农村, 投笔从耕,壮志未休。 令苍山蓄水,碧溪改道; 巍峨耸坝,阡陌平畴。 汗洒秧苗,血肥沃土, 得获金黄香更稠。 茶当酒,捧清汤淡饭, 一展歌喉。 青春献给神州, 尝苦涩甘甜何所求? 爱熔炉锤炼,志坚骨硬; 急流淬砺,质朴筋柔。 师拜田郎,相濡

    那一年

    作者:方洪威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7:13 那一年我十七 穿着妈妈手缝的新衣 跟随不认识的哥哥姐姐 走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土地 我课本上学过辽阔无比 可从没见过如此的一望无际 从前只是街的尽头 现在是心中的广阔天地 劳动渴了 我们奔向小溪 看着水中的游鱼 旁若无人地游来游去 我见过大海 那是假日的追

    青春的碑

    作者:陈奎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6:53 荒原上飘着濛濛的细雨, 滴滴浸润着当年的记忆, 或模糊或清晰。 逝去的青春与年华, 你的墓碑在哪里? 是那片白桦林, 还是那片芳草地? 飘飘渺渺看不到边际。 自从你匆匆离去, 就盼你带回春的消息! 可我们怎能不怨你,是你, 带走了我们花样般的年纪。

    知青之歌两首

    作者:李善鸣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6:32 (一)生命的礼赞 渴望平原沃土 祈盼雨润风抚 可他们的生命 却在顽石的缝隙中复苏 他们的根柔情刻骨 含蓄每一滴水 拥抱每一抔土 在困苦中延伸寻觅生路 岁月沧桑 月华日酷 成就了一代知青 无与伦比的钢筋铁骨 他们缚住青山 茁壮成参天大树 他们聚树成林 覆盖

    痴迷古典文化的成根荣

    作者:叶苹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25:09 “上海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幻方研究者协会会员”“家谱班教师”“中国知青志愿者联盟秘书长”“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会员”……家住普陀区桂杨园的成根荣,衣着普通,生活俭朴,是个再平凡不过的老头儿,如果不说,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他竟然拥有

    那年,我当通信员

    作者:林嗣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11:36 到兵团不久,我就担任了连队的通讯员。通讯员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说简单,就是每天去团部一次,把每天需要送出的信件捎去团部的邮局,把连队的文件通讯报道送到团部机关的各个部门,顺便去商店为大家买点日用品,随后再把报刊信件和团部的文

    山乡记忆之舌尖上的流源

    作者:晓歌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10:17 看电视片《舌尖上的中国》,使我不由得想起了50年前在江西峡江流源农村插队时的生活,那时江西农村很贫穷的,知青的生活也很艰苦的,但毕竟也有苦中作乐的感受,比如那些不同于上海的、舌尖上的特殊美食感受,或者说,是舌尖上的流源,多少年过去,对我的印

    下乡遇恩师

    作者:纪旭光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08:57 1969年7月我在汕头市东风中学高中毕业,此时学校正在大力动员同学们上山下乡,我便与同校的一百多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乘坐“红卫轮”来到海南东方农场,被安排在二连当文书。翌年元旦之后,团部成立报道组,我和另外两个知青一起调到报道组当“小记者”。组

    后知青时代工作志愿者洪铮

    作者:搜狐-知青人家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6:06:53 在河北栾城有一座知青小镇,叫“龙化知青之家”,于2016年11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截止2017年5月底接待的知青和参观者已超万人。这座以知青文化为主题的小镇,倾注了一位70岁老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承载了一位老知青50多年来对知青割舍不断的感情。这位老

    我的退休生活之视频讲座

    作者:王礼民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5:37:38 对于过了耳顺的一个人来说,快乐地活着就是成功的人生,快乐并非人人拥有。但耳顺之后的我,退休生活既充实又快乐。 我这一生,下乡十年垦过荒,上山几年教过书,航天系统二十载。退休后,我才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了。整理起上山下乡工作时留下的照片和录

    蒙以养正甲子年

    作者:吴绍釚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5:35:00 顾凡新的自传体小说《蒙以养正》,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12月出版。此书洋洋洒洒,约25.8万字,是一本内容非常丰富的作品。俗话说,人生六十一甲子。这部书中的主要人物托名为范子奇,这个名字耐人寻味。全书描写了范子奇六十年的人生经历、体验和感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言

    作者:朱银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8-07-29 15:33:02 人物专访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这就是忧国忧民情怀,坚定不移的信仰,治国理政的雄心。让习近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信心百倍地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愤图强,续写新的辉煌。 全书共分三个章节来
    • 共 1 页/27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