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阮显忠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27:47
本期杂志刊登了两篇分别题为《拔哥,你好!》和《曹景行高考故事》的文章,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参军和恢复高考是知青在上山下乡期间一段重要的历史,对于许多知青的成长、发展或转折有着重要作用。类似的文章有很多,但写好
作者:林嗣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26:20
老杨者,忠泽老弟也。上海育才中学66届初三学生,曾因学业优异而为教育家段力佩校长赏识从初一跳级升入初三。1968年8月带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分配至46团4连任拖拉机手。返城后,为改善家庭住宿条件,弃稳定的国有企业转而开出租车,辗转于城市的各个角
作者:周培兴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24:54
作为知青为了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放弃了很多很多,得到的也很多很多!一路上体验到追梦之路的酸甜苦辣。三十四年前,我不顾别人“百分之一的概率”的预测,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攻克微积分课程,攀登上职业发展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体会到“生命无限可能
作者:徐春夏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23:28
在当代中国一系列纷繁复杂的政治、文化事件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因其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牵涉人数多,而成为了既是历史又是现实的敏感话题。从1958年“大跃进”之前的小范围实施到1960年代初的持续展开,从“文化大革命”后的急剧升温到1970年代末
作者:黄少雄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19:33
黄少雄、欧阳建中 ( 右,欧致富将军之子 ) 在东兰韦拔群塑像前 (2015 年 11 月 ) 河池是一块红色的七地,南宁是一个光荣的城市,坐落在东兰的韦拔群纪念馆和南宁的李明瑞韦拔群烈士纪念馆,庄严肃穆。带着父亲的世纪问候及后辈的缅怀之情,我们看你来了一一
作者:卢梦君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09:42
曹景行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一分为二,分水岭便是1977年邓小平主持的那场科教工作座谈会。 座淡会前,1947年出生的他是从上海来到黄山茶林场的下乡知青,因为父亲曹聚仁的“海外关系”备受困扰,几乎已抱定决心和妻子在黄山扎根。 住1977年8月举行的座谈会上,时
作者:郑连真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06:55
1964年,年仅16岁的上海知青李梦桃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告别黄浦江,高歌进新疆”,毅然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天山脚下,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进疆后,李梦桃被安置在兵团农六师马桥农场(今106团前身)。由于工作积极,三个月
作者:戴亮口述 秋至整理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03:27
2011年8月上旬,在上海闸北区一家茶馆里,上海汽车集团销售主管戴亮向记者讲述了他父母的爱情故事:“我有一个疯娘,但是我很荣耀。30年前,母亲因父亲而疯,父亲为母亲而留。别的知青回了上海,只有他选择留在东北,娶母亲为妻,照顾她的一切……父母以他们
作者:陈慰庭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7:02:06
2017年4月3日,长眠于海南岛42载的原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3团的上海女知青黄敏的遗骸,终于在亲人们的护送下回到故土上海。5月14日,亲人们在上海奉贤海湾园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黄敏生前的兵团战友纷纷前往表达对她的哀思。 黄敏,生于1948年12月2
作者:闻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58:37
平素爱好拍照。也喜欢看照片。闲暇里总忍不住打开相册静静地浏览。慢慢地电脑中也存了好多的照片。 有这样一个文件夹,我取名“小三家子的人们”。里面搜集了很多我能搜集到的小三家子人的照片,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非常喜欢,每每要打开看看。回忆,思念,
作者:何永根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53:39
王龙娣、卢发君夫妇 今年四月底,我在延吉采访留延知青刘慧娣老师时,她丈夫宋丕业告诉我,目前在安图县亮兵台镇东林村还生活着一个上海女知青,名字叫王龙娣。她生了三个儿子,没有退休工资,全靠几百元的低保度日。宋先生说:“如果何老师想去采访她,我负
作者:陆尚忠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52:30
挂断老同学的电话,我来了任务:明天去接站,高中同学梅来了。 回忆是巨大的漩涡,让人身不由已、无可奈何,无论是多么落寞和茫然,那些往事总会萦绕于怀、浮现于脑。 从乡下返城后,我们已经有40多年没见面了。一个电话,使40多年前的往事一下子浮现在眼前
作者:翁婉青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51:21
1970年4月21日,我从上海下乡到江西省黎川县白沙大队插队落户。不久,大队领导通知我去白沙小学教书,我就当起了老师,整整干了六年。 白沙小学校坐落在大队部旁边,校舍十分简陋一一两幢旧平房,四间教室,朝东的教室门前有一块空地就算是操场了。 我被分配
作者:邵福林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49:51
当年上山下乡时,人家不少都是成双成对下到一个农场的,互相亲昵,互相照顾。我虽是孤家寡人,倒也没觉得缺啥。别看我的个子鹤立鸡群,可性成熟颇晚,文词儿叫不解风情。 我所在七星泡农场畜牧场的下乡知青中,除了哈尔滨一中的高中生外,就是哈尔滨红光中学
作者:吴佩珍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43:23
早春时节,举着大幅红色英文字母《ACAA》(亚文联)指示牌的礼仪小姐把我引入上海长城金融大厦报告厅。 由亚洲文化艺术家联合会举办的“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主题报告会在这里召开。会场济济一堂,来自马其顿、喀麦
作者:山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41:04
奥克兰( Auckland),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全国工业、商业和经济贸易中心。奥克兰位于新西兰北岛的奥克兰区,拥有56个小岛,一半是内陆城镇,一半是海边。城镇的特点使之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水世界。奥克兰在1841-1865年间为新西兰第二任首都,(原首都拉塞尔,
作者:崔宏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39:34
初夏,我们祖孙三人登上了海洋水手号豪华游轮,经过一天两夜的航行,终于来到日本的长崎口岸。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时间虽然短暂,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长崎,是日本九州岛西岸著名港市,位于日本的西端,与我国上海相隔仅800公里,自
作者:钱善鸿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38:12
当黑龙江和兴凯湖上的冰层 发出咔嚓嚓破裂的声响 当三江平原和完达山林里的积雪 变得像湿漉漉的沙糖 当晶莹剔透的滴水冰凌 挂上了农家屋檐 春天就这么简简单单来到了北大荒 唱响了纯朴的乐章 草儿顶着大荒特有的春寒奋力窜长 牛羊细语品尝着 刚解冻的黑土里
作者:程志强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34:30
手指关节随着你的体温 一阵阵,滚烫,寒冷 一针针,穿过一个又一个年轮 缝补冰冻的裂口,冰冻的面容 敲下一枚铁钉仿佛键盘上的炫舞 纸页暗淡,金黄月影,刘海拂过天门 七月太阳,砸下一个又一个火球 为蛟龙开道,双抢已近尾声 打谷场上,灯火点亮黎明 大田被
作者:张厉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33:22
还记得那身黄军装吗 肩宽袖肥 裹在里面的身体却小小瘦瘦 那时你们还是孩子 稚嫩的笑脸,眉宇清秀 当你们放下行囊 疲惫的身影 叫人心痛又心揪 你们是怎样地泪别父母 一路跋涉,从千里之遥的浦江 来到了祖国的最北头 还记得在呼中修路吗 下山背粮,上山放木 与
作者:葛天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31:48
2017 年的明媚春天, 冰雪消融,大地回暖。 人们惊喜地发现, 一晃,已经过了五年。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 五年的日子,弹指一挥间。 那曾是振奋人心的时刻, 迎来了令人惊喜的改变。 十八大新一代领导人闪亮登台, 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一个团结奋战的
作者:叶永平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30:24
一个遥远的记忆, 40 多年前发生在北大荒的故事…… 一群十六七岁的上海姑娘,叽叽喳喳,像一群山雀飞进了宿舍。 “这房子这么潮 ? ”一个姑娘推开那扇破旧的门面,对迎面而来的潮气发出了疑问。 “小心,走过来。”话音未落,一个胖姑娘被脚下坑坑洼洼的地
作者:王幼敏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29:03
“浙兴里”是一个里弄名字,它座落于上海四平路与溧阳路的交界处,靠近四川北路,原是一处不错的旧式里弄石库门住宅区。它是我的“老家”。我生于斯,长于斯,成家于斯,在那里度过了四十多年的人生岁月,该有多少记忆,多少感情储存于斯啊 ! 听老辈人讲,浙
作者:吴啸寒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17:09
我们是一群南京下放插队溧水的老知青,虽然上山下乡的岁月已经过去四十九年了,但至今脑海中仍会经常浮现出在溧水孔镇及东风大队插队岁月的场景。也许曾经的知青朋友已经没有多少联系了,但我们的心里还是非常牵挂曾经的兄弟姐妹们,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无不
作者:王木兰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15:59
一位身患重疾、被医生宣判“为时不多”的花甲老人,从2009年开始倾注7年时间,三易其稿,写就了长篇知青小说《融雪》。该书稿经过读者们的传阅,无数知青奉献爱心出资出力,历经三年筹备终于在今年的9月14日正式与读者见面了,该书描绘了北大荒垦荒知青的血
作者:朱银龙 来源:《知青》杂志 发布日期:2017-10-07 16:13:21
我怀着崇敬和钦佩的心情秉烛夜读看完了《风雪十年》。 阚治东先生的《风雪十年》回忆录是对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历史回眸和总结,从中看到作者的人生成长轨迹和他对这不可复制的历史瞬间的再度反思,值得我和当年曾经有过共同或相同经历的荒友细细研读,从中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