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下乡带了五件宝

    2014年 09月 07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刘珠耀 点击:
    兵团“文物”留存(证件为边境居民身份证和兵团农垦大学毕业证书) 1968年上山下乡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根据自己的擅长、爱好和以文化知识服务农村建设的愿想,我带了几件非“生活必需品”:一套理发工具、一副围棋、一套《革命歌曲大家唱》(上下两册)、


    兵团“文物”留存(证件为边境居民身份证和兵团农垦大学毕业证书)

    1968年上山下乡奔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根据自己的擅长、爱好和以文化知识服务农村建设的愿想,我带了几件非“生活必需品”:一套理发工具、一副围棋、一套《革命歌曲大家唱》(上下两册)、一把计算尺和全套高中数理化及外语教材。

    来到连队之后,渐渐得知我带的这五件物品竟然都是“蝎子巴巴,毒亦粪(独一份)”。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下乡之初,其中具有公用效能的三件物品便很快上岗,派上了用场:连队百十号男知青和部分老职工都靠那套理发工具拾掇脑袋、美化形象,而我的理发技艺堪称连队“第一把刀”,服务频率也就最高;节假日或工余时间,那副黑白棋子少有闲着的时候,“借”过来“借”过去,下围棋者悠然手谈,下五子棋的速战速决,观棋者凑个热闹,在那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成为知青战友们丰富业余生活、打发闲暇时光的好帮手;那套崭新的《革命歌曲大家唱》,我是因自己喜爱唱歌才在临下乡前“咬咬牙”买下的,(当时父母是举债为我准备的行装)没成想来到农村我自己的手还没有捂热,就被抽调到团宣传队的同学“借”走了,并就此“奉公”,发挥它的“最大效益”去了。(想起此事心里至今还有点纠结,既为自己痛失一宝感到惋惜,又为它能发挥更大作用感到颇“值”)

    其他两件物品曾经静静地躺在一只木制的“固本牌”肥皂箱里被“雪藏”多年。在我别无选择充当一介劳力的岁月里,象征知识与文化的它们,难有用武之地。直到1975年,我有幸赴兵团农垦大学育种进修班学习,回来后担任营部农业参谋(兵团改制后为分场农业技术员),那把计算尺首先熬到了“出头之日”。借助它,我半天功夫能把全营(分场)十万亩耕地的播种计划搞定,在麦田实地测产中以快速准确的绝对优势令统计、会计等算盘高手甘拜下风。计算尺的神奇威力助我这个行业新人“一朝成名”,引起上上下下的关注。(2009年重返第二故乡时农场老人还提到这件事)

    那套高中数理化及外语教材的价值是l977年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制度后才显示出来的,它几乎在顷刻间成了我和机关同事复习迎考的无价之宝,不仅助我们踏进了高校之门,还被一名1969届的北京知青“把根留住”,后来他也考上了大学。

    回顾往事,觉得饶有趣味。当年不经意间带下乡的五件物品,演绎出这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它们无一例外的能在北国边疆物尽其用,发光发热,让我这个“搬运工”颇感自得。


    (作者原黑龙江兵团一师3团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