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西大河之冬

    2014年 08月 10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沈徐 点击:
    西大河冬天的景象,在大多时间里是比较冷清的。 这个时候,知青们忙着收稻、开河、割烧草,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光顾西大河。 这个时候,西北风肆虐,西大河上浊浪滚滚。疯狂的西北风在西大河边的防风林里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防风林里的杨槐树们,尽管身上

    西大河冬天的景象,在大多时间里是比较冷清的。

    这个时候,知青们忙着收稻、开河、割烧草,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光顾西大河。

    这个时候,西北风肆虐,西大河上浊浪滚滚。疯狂的西北风在西大河边的防风林里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防风林里的杨槐树们,尽管身上已经没有了树叶,但它们枝枝相连,手挽手挺身相迎,兀自岿然不动。可怜河坡上的那些小草们,终因过于弱小,抵挡不住西北风的暴虐,在冬天中死去。

    河面上,偶尔会见到老乡们的水泥船划过。船上装满了烧草,纤夫们顶着寒风弯着腰,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了,拉着船,沿着西大河岸边艰难地前行着。

    每年底及来年初的时候,知青们回城探亲的日子进入倒计时了,他们多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巴望着早点回城探亲。

    这个时候,西大河却热闹起来,确切地说,是西大河摆渡口热闹起来了。一到休息的日子,知青们三五结伴,拿着旅行袋,旅行包,来到西大河摆渡口。他们要乘船渡过西大河,到东坝头、裕华镇,甚至大丰镇,到老乡的家里采购农副产品带回上海,去孝敬家里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

    他们来到渡口,见船在对岸待客,就会拉着嗓门喊:“老姚——摆渡喽——”

    老姚是摆渡口的一个船工,拉着一条小小的摆渡船,来往于西大河的东西两岸摆渡人们过河。

    假如老姚看到只有一两个人,就不会理睬而是叫他们等着。等到老姚这边也有人摆渡了,老姚才会笃悠悠地上到他的渡船上,两手握住穿在横贯西大河铁丝上的竹筒,手拉脚蹬,把人们摆渡到对岸来。

    渡口风急浪涌,船又不大。知青们上船后,只要船身左右一摇晃,就吓得女知青们惊叫连连,男知青们心里也发毛。现在可不是夏天,一旦翻船落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尽管如此,这个时候来往西大河的知青们从早到晚仍是络绎不绝。

    老姚一年的生意中,大概在这段时间里是最好的了吧。每人来回一趟4分钱,老姚的收费是绝对不会漏掉一个的。

    知青们买完农副产品回农场,扛着大包小包,还是要经过西大河摆渡回农场。他们一路走一路交流:八毛钱一斤的花生、瓜子,二毛四分钱一斤的羊肉,你买了什么,他买了多少。现在想来,这么便宜的价钱,恐怕我们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买回来的花生、瓜子,得保存好,当心被老鼠偷吃掉。有的人睡觉时,虽听到老鼠在啃咬东西的声音了,可没当回事。第二天起来一看,自己的旅行袋被老鼠咬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旅行袋边上还有一摊干干净净的瓜子壳,真是好气又好笑又后悔莫及。

    寒风萧瑟,西大河边没什么好玩的了,也就没人去了。没事可干了,知青们便窝在寝室打牌聊天。实在无聊了,就点上煤油炉,将刚买来的瓜子、花生炒上一些,边吃边聊天。如此这般,几天后,打开旅行袋一看,买来的瓜子、花生已经被吃掉了许多。算算回家后送亲朋好友不够了,第二天就又去采购,就这样,直熬到回城探亲的日子。

    终于熬到回家的这一天了。临走前一天的整个夜晚,知青们会兴奋得整夜不睡,常会嘻笑声响个通宵。

    这个时候,西大河被冬天的黑夜笼罩着,显得极其冷清,甚至有点孤独冷寂,只有河边的防风林忠实地陪伴着她,像一对恩爱的夫妻,日日夜夜厮守在一起。   第二天,知青们扛着旅行袋,背着大包小包浩浩荡荡地回城了。经过西大河时,他们都会对西大河望上一眼,向西大河告别。有人还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对西大河说:“西大河——再会啦!”

    纯朴的西大河水缓缓地流淌,无声地向知青们说再见。西大河边的防风林则摇摆着它的树枝祝知青们一路平安。

    在知青们回城的一段日子里,西大河真的是人迹罕至。偶尔有人经过,也不会在西大河停留。这个时候的西大河,萧条、荒凉、肃杀。

    只有当知青们探亲回来了,当春天再度来到,西大河才会再度热闹起来。

    40多年过去了。当年西大河边的健壮的小伙、曼妙的少女,如今都已是年过半百,有儿有女的人了。每当他们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聊到西大河,谈论有关西大河的种种轶事。

    西大河,岁月的河,已深深地刻印在了知青们的心底,他们这辈子也忘不了西大河了。目


    (作者系原江苏大丰海丰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