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现役军人记忆中的兵团》摘编(之三)

    2014年 07月 27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谭祖培 点击:
    三、化干戈为玉帛 ◆砍柴生事 莫旗道歉 1971年初,我奉调到67团工作,至1977年l2月回原部队,其间有近7年时间。 67团是l970年由55团分出的原太平湖、金边,万发三个营组建的,团部在金边。耕地30余万亩,7000多人,属中等规模团。 到职不几天,汽车队长报告

    三、化干戈为玉帛

    ◆砍柴生事 莫旗道歉

    1971年初,我奉调到67团工作,至1977年l2月回原部队,其间有近7年时间。

    67团是l970年由55团分出的原太平湖、金边,万发三个营组建的,团部在金边。耕地30余万亩,7000多人,属中等规模团。

    到职不几天,汽车队长报告,他们有几台汽车连人带车被莫旗扣了。

    经了解,莫旗就是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在67团东面30多公里,是我们的邻居。67团组建后,现役干部陆续到任,家属也陆续迁来。团里建了一些住房,因为缺烧柴,取暖烧饭十分困难。为解燃眉之急,原农场的一些职工,带上酒和车,到100公里开外的莫旗林区,采伐一些次生小树回来,供现役干部当柴烧。没料到会弄出这么大的乱子来。

    因我和政治处那主任刚到,与此事无关,团首长就派我们两人去莫旗道歉,做工作,把人和车弄回来,以后再不能干这样违返纪律的事。

    第二天,我们要了一辆车去莫旗。到了莫旗,我们决定先去旗武装部,摸一摸旗里的态度,再看怎么做工作。莫旗武装部俾政委是达斡尔族人,他热情接待了我俩,表示愿意出面协调,做旗里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好。说罢,他叫来办公室主任,布置他先到旗里看看有那些领导在家,然后就陪我俩聊天。因都是军人,聊起来气氛很融洽。他谈了莫旗的形势,说莫旗地盘倒是不小,就是人少,又是少数民族,很穷,武装部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他也谈了他对文化大革命的看法,忧心忡忡,很悲观。他说:“国家搞成今天这样,什么时候才有个头啊!”

    我们向他介绍了67团当前的一些情况,说:“团里刚组建,现役干部刚到,情况都不熟悉,知识青年又多,物资短缺,不知如何着手。但由于实行的是军队领导体制和制度,各级党的组织已建立起来,形势比较稳定,比你们这里要好一些。”

    我们聊了有一个多小时。办公室主任回来说:“旗里领导都在,请两位过去吃饭。”

    我俩告别了俾政委,随办公室主任到了旗革委会食堂前,见有七个旗领导站在那里迎候。握手,问好,然后把我们引导到一张摆满酒菜的桌前。双方先做了介绍,然后落座。

    从相貌看,他们都是达斡尔族人。

    首先是革委会蔷主任起来说:“我们是邻居,是朋友,今天就不要见外,大家边吃边说,只叙友情,不谈别的。”于是倒酒,举杯,大家一饮而尽。

    三巡过后,另一个像是分管林业的领导起来给我们敬酒。

    那主任连忙起来表示不敢当,他说:“今天我们是特地来向各位领导道歉的,实在对不起。可你们还这样热情地款待我们,实在受之有愧。我敬各位领导一杯,诚恳地向各位领导道歉,也向莫旗的父老乡亲道歉。由于我们对兵团战士教育不够,他们犯了违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严重错误,砍了你们的林子,给你们造成了损失,我们一定赔偿,回去一定严肃处理,加强教育,保证今后绝不再犯。”

    我也一再表示道歉。

    我说完后,刚才那位领导接上茬说:“既然两位解放军同志说到这里,那我就直说,我们达斡尔人穷,爱喝酒,你们需要砍点小树当柴烧,夹个院子什么的,给我们打个招呼呀,我们还能这点面子也不给吗。可你们的人,不该用酒把我们的人灌醉后,偷偷砍我们的林子呀!我知道你们有个小烧锅,有酒。达斡尔人喝酒不要命。可我们也有个小烧锅,也能烧点酒。就是原料没有你们多,时烧时停的,老百姓喝点酒很困难。”

    听到这里,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一下就钻到地底下去。

    蔷主任一听这话说得太过分,再说下去不好收场,于是说:“这事就不要说了,人车货你们二位带回去,就这样结了。我们是好邻居,好朋友,再说就见外了。来,再敬二位一杯!”

    接下来,他们的人就轮番给我们敬酒,非要把我们两灌醉才肯罢休。

    我一看,刚才那个像管林业的领导说的也是实情,意思也明白。于是就说:“谢谢!谢谢!谢谢各位领导如此宽宏大量。我们一定深刻检讨,绝不再犯。你们烧酒原料困难,我们包了,回去就给你们送20吨过来。今后我们加强合作,互相支持,永做好朋友,好邻居。”

    对方听后,一再表示谢谢,刚才那种尴尬局面顿时烟消云散。

    饭后,几位领导一直把我们送上车。我俩如释重负地带上装满小树的几辆汽车返回。

    回团后,我俩向团首长汇报了这起事件的处理情况,大家一致表示支持。至于烧酒原料,田副团长很快就给落实了,派车给送了去。从此,两家的关系处得很好,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平服“上访专家”

    1971年5月,军务股史股长向我反映有个叫何龙的人总来办公室闹,听说他是一位“上访专家”,已经上访了很多年,地区、省里、中央都去过,有丰富的上访经验,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此人是原金边农场的临时工,因长期不上班,现在没有具体单位。

    一天上午,我在军务股办公室约见了何龙。只见他40多岁的样子,穿得破破烂烂,胡子拉碴。我对他作了自我介绍,让他有什么问题慢慢说,并叫一个军务参谋做记录。

    何龙开始滔滔不绝、没完没了地陈述他的事。到l2点吃午饭时,何龙说他没钱没粮票,还说已经好几顿没吃了,我给了他两斤粮票一元钱票,叫参谋领他去食堂吃饭。下午何龙继续陈述了一个多小时。

    何龙陈述的事很多,既哕嗦,又颠三倒四。我们需要把问题梳理一下,经过研究,按有关政策,才能提出解决办法,还需要向团首长汇报同意后才能答复他。与史股长商量后,我让他先回去,等我们研究后给与答复。

    第二天,我们请来原农场管劳资的人,找出有关档案和政策文件,梳理研究了一整天。

    他提出的问题和诉求有四个方面:

    一是他的职工身份问题。他说他是1958年在齐齐哈尔市被一家单位招工当的工人,应该是正式职工,但又提供不了证明任何材料和证人。原农场劳资档案中的调查材料只能证明l958年齐市确有这个单位,1960年后撤销,有人下放到农场做临时工,但无材料和知情人可以证明何龙是其中的一员。何龙的档案资料可印证他是l960年5月由齐市劳资部门按临时工安排到金边农场的。何龙认为,他原本是正式职工,把他按临时工下放,他不服,所以才不断上访。他的诉求是确认并恢复他的正式职工身份。

    二是工资问题。何龙认为,是农场不给他解决问题,才导致其多年上访。(每次都是批回原单位解决)农场停发其上访期间工资不合理,要求全额补发。

    三是上访过程中挨打挨骂、人格受侮辱的问题。何龙要农场负全部责任,赔偿其全部精神和物质损失。

    四是住房和成家问题。何龙认为他的现状是农场一手造成的。要求解决住房,帮助他找个对象,成个家。

    我们研究认为,何龙的问题,按事实和政策,他的诉求一个也满足不了。主要是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同时要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把他安置好,使他安定下来。否则,不仅影响不好,也影响社会安定。研究决定:

    第一,由我负责做他的思想工作;   第二,给他预发3个月工资l20元,先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住处暂时安排在团直职工宿舍,被褥由管理股从招待所借一套给他暂用,待他自有后收回。所需生活必需品,如脸盆、毛巾、牙刷牙膏之类的东西,由管理股解决,费用报销。

    第三,鉴于他连行李都没有,在团的“困难职工救济补助经费”里安排救济金200元,所需布票棉花票,由商业股从机动票里解决。

    第四,给他安排好具体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这个有点难度,他是“上访名人”,哪个单位都不愿意要他。根据他有一手好焊工手艺的特长,由军务股

    股长负责与机修厂、汽车队商量,安排落实。

    我将上述处理意见向张政委汇报。   因何龙是“上访名人”,闹得大家都很头疼,张政委召集临时常委会讨论这件事。在我汇报后,大家一致表示支持,只要他愿意接受息访。田副团长还表示第二、三条由他来解决。

    常委会后,我找来何龙,作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就其提出的诉求给出下列解决“套餐”:

    一、因缺乏实据,不能认定他的正式职工身份。但考虑到他的临时工身份已有十多年,认定他为“长期临时工”,享受正式职工一样的福利待遇,包括退休。

    二、农场对其系列上访无直接责任,他的二、三、四条诉求或无文件、政策方面的依据,或非组织能够解决,不予考虑。

    三、考虑到他当时所处的窘境,按方案第二、三条予以一次性特殊照顾(预发3个月工资,借给一套被褥,发给200元救济金等)。

    四、给他落实工作单位。上述系列解决办法,看似未能满足何龙的任何一项诉求,但让何龙从此能够享受与正式职工一样的待遇,实际上变通满足了他的核心诉求。人性化的一系列处置办法,让何龙感受到组织上解决问题、帮助他走出困境的诚意。

    人非草木,加上对军人的特别信任,何龙接受了上述解决方案,在谈话记录上签了字,并表示“说话算数”,今后绝不上访再闹。

    后来,根据何龙的电气焊技术特长,史股长出面安排他在汽车队做了一名电焊工。何龙表现不错,再也没有上访。由于他技术好,还成了汽车队的骨干。不过,在我离开67团时,他还是单身。


    (作者原黑龙江兵团46团作训股股长、67团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