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集体户过年记

    2014年 07月 02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陈治强 点击:
    龙年春节期间,回想当年集体户杀猪过节的事情。 记不起是七几年的事了那一年留在上燕村过年的知青比较多,将近十来个人。圈里养的两口大肥猪也该出栏了。临过年前的一个晚上,大伙围坐在火塘边边烤火边商议,过节的方案很快便定了下来:将一头猪卖给国家,另

    龙年春节期间,回想当年集体户杀猪过节的事情。

    记不起是七几年的事了那一年留在上燕村过年的知青比较多,将近十来个人。圈里养的两口大肥猪也该出栏了。临过年前的一个晚上,大伙围坐在火塘边边烤火边商议,过节的方案很快便定了下来:将一头猪卖给国家,另一头猪自己杀;再搞些面粉,弄些鲜鱼,在年三十晚上包一顿饺子,大年初一搞一次聚餐,欢宴邀请来的知青客人。

    在讨论杀猪细节时,发生了争议:多数人主张请区山村的队长老张来杀。爱张罗的小宋身体壮实,提出自己杀。在养猪场当饲养员的小孙个子不大,却经常为老张当下手,心里技痒,想试一下身手,毛遂自荐由他来操刀。

    第二天一早,向队长借来一辆独轮车。几个男知青冲进猪圈里,将一头大肥猪放翻,绑到独轮车上。我和小高一个拉一个推,送往镇上。临行前,副班长林姐还特地关照我买些生姜回来,说是在肉馅里放些姜末,吃起来味道更鲜。二十来里山路,两小时左右便赶到镇上收购站。一过磅,扣除十二斤猪潲,还有一百五六十斤,够上一级猪的标准了。也许是捆得太紧了,一路上猪不能方便。过了磅,赶猪进圈时,猪停下来像狗一样提起左后脚,拉了一大泡屎尿。我和小高看了心里直乐。领了卖猪款和五十斤奖售饲料的指标,到对面粮站里买了一袋面粉,在街上置办了一些年货。小高又请住在江边的知青代买几尾鲜鱼,并请他们过年时来山里作客。平时我们上街时常叨扰他们,这次算是回请吧。

    年三十这一天,又起个大早。小宋早已把工具准备齐当。小孙手执一杆木棍,棍头上装着钩尖已磨快的铁钩,靠近猪圈,伺机对着肥猪的下颏,猛地一挑,便钓住了。猪痛得嗷嗷大叫,直往后退。我帮着小孙,拉住钩杆,把猪拖出圈外。我又扑上去揪住猪尾巴,把猪放翻。俩人把猪拖上并排放着的条凳上,各自用膝盖压住猪肩和猪臀。小孙左手紧握钩把,右手接过小宋递上的尖刀,对着猪脖子直刺下去。血喷出来了,猪狂叫着猛烈抽动着躯体,我和小孙拼命压住,不敢松劲。但血放得不多,可能没刺中心脏。小孙又连着捅了两刀,女知青小高闹着玩似的,也上来捅了一刀,血才放尽。等把死猪抛进杀猪盆里,我们也浑身瘫软了。在一旁看得惊心动魄的女知青小刘戏谑地说:"小孙,这头猪不是被杀死的,是活活痛死的。"而范大姐在屋里直抹眼泪,她教书回来,常常帮小高喂猪。这头猪是最乖的,用手去摸它,它也不动,对主人挺亲热的。

    小宋挑来一担开水,一古脑儿倒进盆里。小孙有些担心地说:"水太烫了。"小宋不在乎地嘟噜一句:"死猪还怕开水烫?"我赶紧试一下水温,烫得伸不下手。赶忙招呼他们把猪翻个身,再晃动几下,可惜已经迟了,半边皮快烫熟了,毛不易褪下来。费了好大功夫,才把毛刮尽,把猪的酮体搁上门板,开了膛,大卸八块,留一只猪脚和猪蹄送给老张作借资,卖了一些肉给村民,自己留了一大半。副班长领着几个女生,切的切,剁的剁,很快做好满满一脸盆肉馅。

    临近上灯时,我揉好面,开始擀起饺子皮。几个人围在桌边包饺子。我们中间没有北方人,包的饺子模样不怎么样,只要馅多,能捏上就行。余下的人下饺子、端饺子,先给村里每户人家送上两大碗。范大姐发问:"拾保家送不送?"拾保是她的学生,他家是富农,他的两个哥哥和我们也是好朋友。我不假思索,;中口说了一句:"送吧。"大伙也无异议。一大盆肉馅见了底,大伙也吃得差不多了,个别人还吃撑了。集体户年三十晚上的饺子宴,既有集体动手之乐,又有大快朵颐之乐,还有与乡亲们同飨美食之乐,实在是余味绵长。第二天的场景更热闹,山外的知青客人也赶来了。林姐亲自下厨掌勺,我和小高等人在外招呼客人入座。不一会儿,几大盘冷盆和热腾腾的米酒便端上来了。主客互致祝酒词后,大伙便开怀畅饮,频频敬酒,席间欢声笑语不断。一道道炒菜热汤,源源不断地摆上桌面。鸡鸭鱼肉,山珍野味,果蔬腌腊,应有尽有。除了那著名的赣江鲥鱼之外,其余都是山中自产的。菜肴之丰盛,烹饪手艺之高超,令客人大为赞赏。我忙于应酬,只注意到上的菜式多,没留意上了多少道。客人中为首的王胖子却注意到了。他翘起大拇指,惊呼道:"十六道菜啊!除了冷盆,上了十六道菜。"真是大碗酒,大碗肉,知青豪情不亚于当年的梁山好汉。班里的小宋"一醉方休"来真的,酒喝多了,摇摇晃晃离席走到外面,吐了一地。

    那一天客人是尽兴而归,我们也难忘这相聚的好时光。

    之所以难忘,是因为那是我们上燕村知青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式的盛典。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努力,我们已具备创造新生活的勇气、信心和能力,我们已是新生活的主人。


    (作者原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公社插队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