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综合 > 热点新闻

    《烽火南疆》新书首发座谈会在沪举行

    2023年 02月 26日
    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毛祖蓉 点击:
    春风拂面,大地回暖。2023年2月17日下午,知青研究会在上海社科院图书馆仲礼讲堂举行《烽火南疆——上海知青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作战纪实》新书首发座谈会。44年前的这一天,正是我国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召开会议,显得更有意义。会议

    春风拂面,大地回暖。2023年2月17日下午,知青研究会在上海社科院图书馆仲礼讲堂举行《烽火南疆——上海知青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作战纪实》新书首发座谈会。44年前的这一天,正是我国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召开会议,显得更有意义。会议由研究会副会长钟德津主持,金光耀会长及研究会有关人员参加,《烽火南疆》编委会全体编委出席了会议,上海社科院图书馆馆长钱运春等也应邀出席。


    会议首先听取了主编毛祖蓉题为《铭记烽火岁月 弘扬奉献精神》的编委会工作总结汇报。汇报共分三个部分:一是《烽火南疆》是在研究会2022年完成的调研课题《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西线作战的上海知青》(课题负责人刘平)基础上,用了两年时间(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编辑印制成书。金光耀会长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二是研究会重视并推进了本书的编辑工作,分别于2021年11月3日和2022年2月10日,召开《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西线作战的上海知青》调研课题座谈会、上海知青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专题研讨暨《烽火南疆——上海知青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纪实》编撰工作会议。三是参战的“知青兵”,在和平年代“屯垦”,在战斗中真正担负起了“戍边”的神圣职责,他们不惜流血牺牲,有的受伤致残、有的为国捐躯。因此,这段历史是共和国历史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烽火南疆》编辑成书的宗旨是:反映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知青,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保家卫国、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建立功勋的信念和胸怀。尤其是活着从战火中走出来的“知青兵”,面对功名主动谦让的高尚品格,更是令人肃然起敬。这种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时代精神,塑起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一座座雕像,供后人仰望,让历史铭记。将这段历史编辑成书,将在共和国保家卫国的历史上、在知青“上山下乡”的经历中,留下一段可歌可泣、浓墨重彩的一页,将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书由36位作者撰写的40篇文稿18万字,分为“烽火淬炼”、 “百炼成钢”、 “血脉相连”和“碧血丹心”四辑,辑录了一部分战地日记原件影印件,汇集了照片180余幅(包括立功证书、嘉奖证书等),无论是文字、图片、统计分析表等,都极具史料价值。本书记叙详实跌宕,让人如身历其境,感同身受,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研究会会长金光耀在讲话前,首先起立向当年的参战战士鞠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从历史研究的高度,充分肯定了本书作者以参战的战士、知青的亲历者身份作记叙,有日记原件(影印件)、立功嘉奖的奖状、照片等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他说,在此之前,这是知青历史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课题。他介绍了目前研究会正与社科院图书馆合作,成立知青史料文献库,若捐赠史料的原件可以得到永久的保存。另外,研究会还将与市方志办合作,组织撰写《上海知青志》,本书内容将成为知青史料的重要章节。

    钱光华(本书编委、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团上海知青、荣立二等功军人)作了题为—— 《铸就铁血军魂 不忘军人使命》的发言。他说:“2021年,研究会确立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作战的上海知青调查》课题,课题负责人刘平经过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四次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搜集了参战上海知青的大量资料,终于完成了课题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会决定将参战人员的回忆文章以及当年留存的战地日记、照片等资料整理汇编成书,并委托毛祖蓉担任主编,帮助我们参战人员编辑成书。对此,我们深为感谢、深受感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是我们参战军人用行动对和平的坚守和渴望,也是一生的荣耀和自豪。一时为军人,终身是战士。保家卫国,维护和平,永远是我们有生之年的责任和使命!”

    陈良奇(本书编委、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六团上海知青、荣立三等功军人)作了题为《上海参战知青的荣耀》的发言。他说:“本书的编辑出版,实现了参战上海知青民兵及军人的心愿,将44年前上海知青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这段历史真实地记录于史册。战斗中,我每天都写日记,记下了25天出境作战的经历。本书辑录了我的战地日记,成为这场战争的佐证,我感到很幸运满足。上海知青参战指战员在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斗中,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山河寸土不可丢”的铮铮誓言,展现了英勇无畏,勇敢杀敌的血染风采。今天我们回首这段历史,心中无愧于共和国的卫士,这是上海知青的荣耀和光彩,也是上海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范俊杰(本书编委、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团上海知青)谈了对《烽火南疆》一书出版发行的感言,他说:“本书为上海知青历史的纪实和研究,充实了内容、填补了空缺、载入了史册,研究会做了一项功德无量的善举。我们知青兵经历了农村艰苦生活的磨砺和锻炼,又经历了战火生与死的考验,多了一种身份,多了一层光环。但骨子里,我们仍然是知青群体中的一员,让我们共同讲好知青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强盛、民族复兴而尽心尽责和尽力。”

    李建申(本书编委、原赴嘉定县插队落户上海知青)所在的149师,是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主攻部队。座谈中他介绍了这支英雄部队打硬仗、打胜仗的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并以一首诗《假如他们还活着》为发言结尾,意在深情缅怀牺牲的战友,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展示了经过战争历练的军人宽广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

    葛建华、戴钱鑫、毛践(均为本书编委、原赴云南上海知青),简要回顾了当年参战的经历。一致认为,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记录下来,实现了参战人员的共同心愿,牢记使命,为后代留下弘扬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教材。

    特邀代表谷玉生原是西双版纳勐腊县插队落户的上海女知青,参军后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上海知青兵中唯一荣立战功的女兵。她回忆当年在42师野战医院救护伤员的情景以及牺牲和负伤的战友,可谓永生难忘。

    马琳(研究会宣传部门负责人)在发言中强调,知青历史文化研究工作时不我待,工作量大。今天座谈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知青兵”,这是我们以前所未知的。十年前我们研究会原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朱政惠教授即提出了构建“知青学”的设想,而对知青兵参战的研究,将从新的角度研究新的课题,既弥补了当前研究的空白,也将成为未来《上海知青志》和《知青学》的新内容。

    朱盛镭(研究会《中国知青图书要目》主编)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选题独特,采访对象典型,填补了知青史料的空白,开辟了知青历史文化新的视域。二是内容扎实,史料性强。三是体裁丰富多样,可读性强。它涵盖史实综述、口述历史、战地日记、笔述历史、文献资料、纪实散文、照片图片、研究调查等。尤其是应用了互联网时代和新时期初现的“笔述史”新形式,弥补了口述史不足,也让史料采集更便捷、更准确可信。

    郭渭靖(研究会办公室负责人)说,今天的座谈会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非常感动。相信这本书将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刘平(编委及总策划)汇报了新书首发的善后工作。

    最后,钟德津副会长作了总结讲话。他说,《烽火南疆》凝聚了老知青对参战知青无比崇敬的真切情感。体现了参与编辑工作的研究会各位会员、理事,各位编委对这项工作的无私奉献,也得到了社科院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本书真实反映了知青战士,在共和国历史上屯垦戍边、保家卫国、不怕牺牲、奉献青春的历史片段,是知青精神的具体体现,是爱国主义的生动写照。本书的出版,在我国知青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尤其是迄今为止在知青研究历史上具有首创性。在当下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在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斗第二个百年的新时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青年人的引导教育,不忘奋斗历史、传承斗争精神,应对国际霸权的挑战,努力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也极具现实意义。

    (照片提供:沈永宝)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