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知青血染的风采

    2023年 02月 26日
    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金光耀 点击:
    编者按:本文系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金光耀教授为《烽火南疆》一书写的序。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侵犯中国领土、严重威胁中国边疆和平与安全的越南军队发起自卫还击作战。一个月后,中国军队在完成作战任务后撤回国内。进入80年代后

    编者按:本文系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金光耀教授为《烽火南疆》一书写的序。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侵犯中国领土、严重威胁中国边疆和平与安全的越南军队发起自卫还击作战。一个月后,中国军队在完成作战任务后撤回国内。进入80年代后,中国军队又在法卡山、老山等处继续反击越军侵略,维护了南疆的安全与稳定。对越自卫还击战是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当年,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歌曲《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再见吧,妈妈》等传遍大江南北,表达了亿万民众对参战战士和他们亲属的热爱和崇敬。但当我们慷慨激昂地唱起“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时,我们是否知道那些为国流血甚至牺牲的英雄中有曾经的知青?当我们满怀深情地唱起“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时,我们是否知道支前大军中有不少还在农场的知青?这些知青或曾经的知青的参战经历可歌可泣,却鲜为人知,是知青史中容易被忽略却应该记载下来的一段珍贵历史。眼前这本《烽火南疆》,就是记载上海知青参加在云南的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作战的实录。

    云南是上海知青跨省上山下乡的重要省份,当年有5万多名上海知青来到云南,或去兵团农场,或去插队落户。这些知青中有一些在下乡几年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到1979年初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前,还留在部队的知青军人,大多已成为部队骨干,担任班、排、连长等。根据云南老知青刘平的调查统计,开战前还在昆明军区尚未退伍的上海知青军人约有100多人,他们都随部队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其中王友弟、朱建华等为国捐躯。

    本书作者中有20多位知青军人。当年,他们忠诚地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一声令下,扛起枪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如今,他们怀着历史责任感,拿起笔记录下自己的参战经历。担任红军连副连长的陈来旭开战初奉命穿插作战,突破越军防线,攻占垭口,切断越军后路。在激战中,连指导员牺牲,连长受伤昏迷,全连牺牲40人,受伤66人。陈来旭在右臂中弹的情况下坚持指挥作战。战后,荣获二等功。施雨舟因为在前线作战,妻子生孩子后得病要动手术,他只能给妻子写信:“对不起,部队在作战,不能请假,你自己照顾好自己,请理解。”3年后,孩子随母亲到部队探亲才第一次见到父亲,但开口叫的却是“解放军叔叔”。张仁龙在老山战役中,被敌人炮火击中,昏迷两天才苏醒过来,体内残留5块弹片未能取出,被评定为因战伤残3级。但他身残志坚,英雄本色不减。2019年,在上海浦东勇救落水少女,被授予“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些知青军人的平实叙述展现了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鲜活的英雄形象,读来让人肃然起敬。陈卫平、陈良奇、钱光华等在撰文之外,还将自己的战地日记原稿影印件附在文后,提供了参加自卫还击战官兵在战场上的亲身感受和实时记录,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因为撰文的是有知青经历的军人,我特别关注知青岁月与他们成为奋勇杀敌的军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中许多人都提到时间各有长短的上山下乡经历对他们参军后的影响。不管是在兵团农场,还是在农村插队,云南的乡村生活都是十分艰苦的。这些知青军人说,艰苦的生活锻炼了意志,使他们有了吃苦的底气,参军后能够很快就跟上部队生活紧张的节奏。此外,有些知青在农村的经历,直接帮助了他们后来在部队的迅速成长。夏祥生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后不久,就被调到刚组建的武装连,配备了枪支弹药,过上了准军事化的生活。由于在武装连表现出色,他被推荐参军,成了一名正式的军人。他说,准军事化的锻炼,为参军和参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柏钧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后担任连队卫生员,两年后入伍在师医院任军医。1978年恢复高考后进入昆明军区军医学校学习,自卫还击战打响后,他与军医学校学员主动要求奔赴前线参战,在自卫还击战中圆满完成运送伤员的护理工作,获昆明军区总医院政治部通令嘉奖。下乡初担任连队卫生员是黄柏钧参军后成长为一名出色军医的起点。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知青的经历是他们成为坚强而优秀的军人十分重要的因素。

    除了军人直接参战之外,有不少还在农场的上海知青也以各种方式参加到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祝阿龙1970年下乡到云南金平农场,到1978年底已经务农8年了。为准备自卫还击战,农场根据上级指示组建民兵迫击炮连,祝阿龙主动报名并被批准成为迫击炮手。1979年2月17日,自卫还击战打响当天,祝阿龙所在民兵迫击炮连就参加战斗,摧毁越军的机枪阵地和六○炮阵地,此后又为解放军部队攻占越军阵地提供炮火支持,因此荣获三等功。陈伟康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后,在营卫生所任医生。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他被抽调至解放军138野战医院手术室,协助军队医生抢救从前线送来的伤员,也因工作出色荣获三等功。居元下乡来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自卫还击战前参加支前民兵连,配属陆军37师后勤部。战争打响后,他和支前民兵冒着敌军的炮火,背扛肩挑为前线主攻部队运送弹药粮食,又将伤员从前线运送到后方医院。在跟随部队作战中,居元的英勇表现得到部队首长的充分肯定,被批准火线入党。战后,居元所在支前民兵连被记集体一等功,他个人荣立二等功,被云南省革委会、省军区授予“支前模范”的荣誉称号。这些知青,虽然没有参军入伍,但他们像解放军官兵一样,在枪林弹雨中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因此,在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史中,应该记下云南知青做出的贡献。

    从知青军人和知青民兵的视角来回顾和记录对越自卫还击战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起始于2021年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后知青时代”调查课题中研究会会员刘平的《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西线作战的上海知青调查》。刘平当年上山下乡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近些年倾力于上海知青在云南的历史资料的搜集和研究。他注意到有许多上海知青或以军人或以民兵的身份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于是找资料,做访谈,并对不同的史料进行考订,梳理出上海知青参加自卫还击战的基本情况。在研究会顾问张刚的推动下,研究会决定以刘平已做的工作为基础,进一步将参战知青军人和民兵的回忆整理汇编成书,并由云南老知青、研究会会员毛祖蓉担任主编。将曾经参加过自卫还击战的上海知青对参战的回忆保存下来,对知青史研究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而对公众尤其是年轻人也是一份很好的学习材料。在许多参战老知青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汇集了上海知青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回忆的《烽火南疆》这本书终于编成要付印了,这是值得庆贺的!

    作为一名研究知青历史的学者,我向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上海知青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为此书付出努力、做出贡献的老知青表示敬意和感谢!

    2022年11月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