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推荐“口编”一帆

    2023年 01月 15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赵全国 点击:
    一帆自按: 荒友金喜在微聊我说:“一千个人嘴里,有一千个版本的你,而你还是你……”老编一帆我搞笑道:“那我至少有两个版本,线上的竹筒版和线下的茶壶版,而我还是我……线上横掐竖贬,烽火不断,线下四目相对,无语凝噎。” 中学校友赵全国此文正好对

    一帆自按:

    荒友金喜在微聊我说:“一千个人嘴里,有一千个版本的你,而你还是你……”老编一帆我搞笑道:“那我至少有两个版本,线上的竹筒版和线下的茶壶版,而我还是我……线上横掐竖贬,烽火不断,线下四目相对,无语凝噎。”

    中学校友赵全国此文正好对这两个版本的一帆做了诠释。


    我要郑重向电视剧制片方推荐我的老朋友一帆先生来口编电视剧剧本。所谓“口编”是我杜撰的词,它是“口头编撰”的简称。剧本都是用笔写的,好像没谁是用口编的吧?除了流传在民间的口头文学。

    我友一帆,是我朋友群中做文章的佼佼者。以他的才学,用笔来写剧本自然也会很不错的,但是编剧界像他那样层次的编剧太多了,他算不上很出挑。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电视剧越编越长,千方百计将剧本像抻面条似地抻得越长越好。30集根本打不住,40集、50集是寻常事。情节的开展尽量缓慢,对话的语速尽量放慢,内容则尽量啰里八嗦,总之,即便在很危急的关头,一句话就能说清的话,非要用十句话来表达,令观剧者替剧中人捏着一把汗。至于观众的感受如何,大部分电视剧的制片方与编剧是不大考虑的,反正不指望去评个飞天奖、金鹰奖什么的,又反正别的电视剧基本上也是这个德行。他们不是比赛谁编得更精彩,而是比赛谁编得更长。

    一帆作文一贯讲究简洁,而且很有见地地认为,文章切忌把话说白、说尽,应该留有让读者自己去现想象的空间。以他这样的文风编电视剧的剧本自然质量有保证,但缺点是,原本40集的内容不免会删减到20集。谁跟白花花的银子有仇?这样的编剧谁敢用?

    您老必定疑惑:“既然他做文章十分简练,为何员外你又推荐他来编剧本呢?”哈哈,我说得很明白,说是请他来“口编”剧本。您老还是疑惑:“这‘口编’与‘笔编’到底有何实质性的不同呢?”

    我这么跟您说吧一一一般人,口叙与笔写确实没啥实质性的不同,把口叙的内容整理一下就跟笔写的差不多了,可一帆不同。同一件事情,他用口和用笔两种方式来表达,效果就天差地别啦!前面说过,他的文章非常简洁,没有一句废话。他的口叙又怎样呢?如果您是初次与他打交道,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听他说话是废话连篇,离题万里;再去读他的文章,却见他惜墨如金,满纸珠玑。您肯定会怀疑:这作文的一帆跟说话的一帆是同一个人吗?即便是熟悉他的人,也很难相信是同一个大脑在主管他的语言与文章。

    众所周知,一帆秀于心而讷于口,说话嘟嘟囔囔。不但如此,我觉得更要命的是他说话极其哕嗦,不着边际,半天还说不到点子上。他有事找您说还好一点,倘若您有事找他说就麻烦了。比如那次我打电话问他,那本知青征文集出版了没有。因为其中有我的一篇文章,所以我对此很关心。一般人回答很简单,立刻回答说“出了”,或者说“还没出”,再不济就说“不知道”,如果我追问,他再介绍具体情况。谁知他老人家在电话那边,不肯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却絮絮叨叨地说起征文有两本,一本是知青老照片,一本是知青回忆文章,又嗯嗯啊啊、哼哼唧唧地绕着大圈子。说实话,我对老照片一点也不关心,只关心征文集,可他就是兜来兜去,不肯说出我急于知道的信息。我几次小心翼翼地打断他的话,直奔主题发问。开始他没注意,还是我行我素地唠叨。被打断了几次,他发觉了,有点不高兴地说:“侬听我讲呀!”我肚肠根发痒,却又怕失了礼数,不好发火。这种类似的情况太多了。我性子比较急,现在我无事不敢给他打电话,有事也担心一下子问不到我急切想要的答案。

    这还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一次见到他夫人小赵,当着一帆的面,她也数落他,嫌他说话太哕嗦,喜欢绕圈子,还举了个例子说:“那次他去见一个朋友,回家后我问他见到朋友了吗。按理只消回答‘见到了’或者‘没见到’,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成了,可是他不,他是绝对不肯爽爽快快地回答的。他只会按着自己既定的思路说,先从出门说起,再说路上的种种情况,说了老半天还是没说到底见没见人。真急得煞人啊!”我深有同感,不禁放声大笑。

    又想起上高中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随便把他说的一段话记录下来,再稍加整理,就是一篇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的文章。我很以为然。直至遇到了一帆,才对这个我一直笃信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以他的不折不挠的啰嗦劲,“口编”的电视剧的剧本一定是非凡的冗长,请人记录下来保管是一部百集注水电视剧。结果,制片得利,剧组开心得利,“口编”一帆也得利。至于电视剧的观众虽然不大满意,但是这无关紧要一一反正像这类裹脚布似的电视剧看多了,谁还在乎又多看一部呢?

    (作者原为插队江西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