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青春记忆多彩晚年

    ——记知青书法家、收藏爱好者沙岚

    2023年 01月 15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吴佩珍 点击:
    去年五月,在上海第三届“知青之春艺术节·中国民间作品展”颁奖会上,有人告诉我,台上受奖者就是贵州紫云县上海知青沙岚。他在贵州当了30多年老师,擅长书法,喜欢收藏,出过书。这让我喜出望外,相识恨晚。在他受奖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让我意想不到的


    去年五月,在上海第三届“知青之春艺术节·中国民间作品展”颁奖会上,有人告诉我,台上受奖者就是贵州紫云县上海知青沙岚。他在贵州当了30多年老师,擅长书法,喜欢收藏,出过书。这让我喜出望外,相识恨晚。在他受奖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收到了他托人转交的新作《蓦然回首七十载》,那是一本厚重的精装书,还附有一幅他亲手书写的新年挂历。一看就觉得他有文学、书法底蕴,从此走近沙岚。

    有一天,我专程去了沙岚先生位于松江泗泾的住宅,和他聊了起来……

    沙岚,汉族,祖籍江苏南通市,1949年2月出生于上海,是上海光明中学68届高中生。曾任安顺师范学校校长、安顺师专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2009年2月退休于贵州安顺学院。

    沙岚上有两个姐姐,在家里排行老三。因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故家里老人为他取名“沙财宝”。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风行“破四旧”,于是,大姐为他改名“沙岚”。

    沙岚祖父解放前来到上海,开了一爿“老虎灶”,生意还不错。“老虎灶”传到他父亲手里,正值上海解放,于是家庭成份定为“小业主”。说起父亲,应该说也是有一定文化的,会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还能写得一笔好字。可父亲最大的毛病是不善理财治家,并且嗜酒如命。母亲身体好的时候,尚能幸苦操持,管家理财,“老虎灶”还能正常经营。沙岚11岁时,母亲因患肺病,撒手人寰。从此,过惯“小开”生活的父亲便无所顾忌,整天喝得醉醺醺,“老虎灶”的经营管理状况可想而知。父亲续弦,继母先后带了三个孩子来到了这个家。继母是个精明能干的人,但她和周围邻居的关系处得不怎么和谐,以至于到“文革”时期,父亲又因所谓“历史问题”被批斗,家庭内外关系搞得非常糟糕。可以这样说,自祖父、母亲去世后,沙岚就几乎没有享受过母爱、亲情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

    沙岚从小喜爱看书,学习很用功,成绩很好。他在商职二小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市重点中学一一上海光明中学。当时他所在的商职二小全班共七位女生,一位男生。考入光明中学高中时,七位女生中只有三人录取,男生仍然只有一人,这位男生就是沙岚。

    插队入户到贵州

    高中刚刚读了一年,“文革”就开始了。从此学校再也安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出身“红五类”的学生,套上了“红卫兵”袖章,在校内外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而沙岚却因为出身“小业主”,参加不了“红卫兵”,成了逍遥派。逍遥自由啊,他每天去上海图书馆,索阅《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光明日报》……一连几十天,竟把1949年建国以来的老报纸看了个遍,让他获得了许多知识。

    转眼到了1968年7月,沙岚算是高中“毕业”了。1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发表了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沙岚原想回老家南通插队,从小过继给南通姑妈为女的二姐,也支持兄弟回乡插队。于是,沙岚三次往返于南通、上海,说通了村干部,同意接纳他回乡。殊不知,老家亲戚见沙岚长得瘦弱,手无缚鸡之力,不胜农活,又因生母去世,家庭经济拮据,唯恐给他们带来累赘,于是借口须有直系亲属同意才能接收,他们只是旁系。亲友们一张张冷血势利的嘴脸,让沙岚过早尝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如纸薄的苦痛……

    学校工宣队又传达政策:68届学生“一片红”,必须到外地“接收贫下中农接受再教育”,否则父母要在单位参加“学习班”。于是,沙岚向学校工宣队提出申请:去黑龙江或云南插队,遭到拒绝,原因是“政审”条件不合格,也不能享受到江西等离沪较近的省份,只能在贵州、内蒙古中二选一,于是沙岚和比他小三岁的邻居朱瑞龙商议,毅然决然一道结伴报名去贵州。

    “申请书”刚刚送上,批准“通知书”很快就下来了,安置地点:贵州省安顺地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松山区紫松公社一大队那王生产队。顷刻之间,沙岚的名字在无比金贵的上海市户籍中被注销。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注销,竞使他在贵州安顺生活、工作了整整四十年。

    1969年3月31日,天高云淡,风和日丽。上海彭浦火车站人流如潮,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巨幅标语铺天盖地。当西去的列车长笛一鸣,车轮缓缓启动时,车站上一边是锣鼓声山响,欢呼声震耳欲聋,一边是送行人群队伍和车厢内近800名黄埔区上海知青的哭叫声惊天动地。沙岚告诉我:“他异常清楚地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我记忆的脑海中。我和高中同学张长平居然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笑容满面,还潇洒自如地向前来送行的亲友和同学挥舞双手,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壮烈感慨。说真的,我那时的心情反而充满了挣脱家庭藩篱的快意,毫无亲情的苦涩和长期的郁闷,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如同漫天乌云被驱散得干干净净,清清朗朗。我那时还真的有点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认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沙岚满怀着对新生活的美好期望,踏上了新的征程。

    知青生活摘记

    三天两夜后,列车终于缓缓地驶进了安顺火车站。就此,开启了沙岚人生旅程中的重要驿站一一知青生涯。

    一、下乡第一天

    在安顺休整三天,于4月5日坐上卡车出发,在紫云县城下车,那王生产队就在紫云洞坡背后。沙岚在他的《回忆我的知青生活》-文中写道:“……我永远忘不了到紫云那一天的情景,整个小山城沸腾了,全城居民和附近村民纷纷涌挤在路两边,可谓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像观看天外来客一样,簇拥着我们上海知青。到处是红旗飘飘,锣鼓喧天,高音喇叭播放乐曲。一拨又一拨的苗家布依族儿女,唱着粗犷奔放的山歌,弹奏着热烈、欢快的唢呐、芦笙,沿路捧上农家土酒,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寨。”享受如此待遇,沙岚感觉自己很风光、很伟大,这一步走对了!

    那王寨生产队长、会计和热情的村民送来了大米、腊肉、猪油、鸡蛋和盐巴,帮忙支起三脚架,砍柴挑水,发火煮饭。一会儿,一顿真正地道的山里农家饭呈现在三位上海知青面前:香喷喷的包谷米饭,腌熏的腊肉,盐巴辣子水蘸的白菜豆腐,一锅当菜吃的面条,还有农民自己酿造的米酒。沙岚在回忆录中写道:“……由于语言的障碍和初次进村的拘谨,这顿饭吃得很沉闷。在进村的路上,酒已经喝过三碗,开始并不觉得辣烈,现在又喝上两碗才感觉酒已上头,一阵热流直往上涌,不禁头晕目眩,飘飘然而不能支撑,我们醉倒在各自的床上。醒来时眼前一片漆黑,才知道村里还没有通电,摸出火柴点燃煤油灯,又发现脚下踩着的不是水泥地、木地板,而是又冷又潮的泥巴地。正感到孤苦无助、愁眉不展时,屋外雷电交加,泼天大雨,极尽淫威。草房顿时四处漏雨如柱,屋顶隔层的积尘一片片落下来,刚由邻居龙昌珍帮忙挂好的雪白雪白的蚊帐顿时染成了灰黑色。我们三个可怜地畏缩在草屋一隅,抖抖擞擞,挨过这一漫漫长夜。这就是下乡第一天的真实情景。”

    二、劳动偷懒,偷鸡宰鸭

    朴实、憨厚的少数民族农民是可爱可亲的,要不了几天,上海知青就跟全寨人混熟了。他们入乡随俗,有时也穿上农家的对襟上衣,头上裹着一圈土布帕,还真像电影《阿诗玛》中的阿牛:英武、彪悍,惹得不少苗家、布依族少女向他们暗送秋波。

    沙岚在他的《回忆我的知青生活》-文中写道:“……我们三个都是上海的学生娃,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下田栽秧,上坡薅谷,虽能胜任,但当烈日炎炎,汗流浃背、蚂蝗爬脚时,便支持不住,借口解手,就溜回家不出来了。记分员要扣我们的工分,瑞龙、复祥他们便撂下狠话:你扣我们知青工分,就一把火烧了你家房子。吓得记分员只好记满分。其实,生产队很体谅我们知青,三人中只须两人出工,留一人在家挑水煮饭,便算全体满工十分。”说起这些事,沙岚说“现在想来都感觉羞愧,当年我们年轻不懂事,浮躁,怕吃苦啊!”

    那年月,知青们正值青春少年,是长身体的时机,但腹中清汤寡水,经常没有肉吃,于是起了偷宰农民鸡鸭的歪念头。将偷来的鸡鸭开膛洗净,爆炒蒸煮,其速度之快,手脚之麻利,连他们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有一回,竟然偷杀了谢队长家的鸡,被逮了个正着。山里农民老实憨厚,好说话。晚上,知青们拿了点上海糖果糕点去赔罪道歉,谢队长一家便喜逐颜开,也不追究他们要赔鸡钱了。只是神情虔诚地向沙岚问道:“小沙,上海是哪个国家啊?”村寨的干部、村民,真的敦厚、宽容、可爱,文化又落后到如此愚昧无知的程度,至今想来仍为之扼腕,可叹可悲。

    三、鞭打倔牛,骑马逛店

    吆牛犁田,是寨子青壮劳力的活路。沙岚正值青春少年,自然不甘落后,主动要求牵牛犁田。“我这洋相勿要出得太大哦!以至于我一生一世都难以忘记。”沙岚笑着如是说:“我穿着有如耕田老把式一样的装束,头戴草帽,手执牛鞭,高高卷起裤腿,赤脚牵牛下田,但任凭我怎么吆喝也驾驭不了不听使唤的倔牛。不禁无名之火起,挥舞皮鞭,重重地打在牛屁股上。牛被激怒了,于是拖着我一路快跑,不料,我的脚底一滑,一头栽倒在水田里,啃了个满嘴满身的泥,活脱一个令人忍俊不禁、贻笑大方的泥胚子,只是两只大眼珠子还在滑稽地转。”

    比沙岚年轻两三岁的知青同伴朱瑞龙、郑复祥喜欢骑马进城。有一天,他们借了两匹雄健大马,一个骑马逛商店、大饭店,一个骑马去有女知青的生产队,炫耀他们不同凡响的骑马雄姿。这着实震撼了紫云县城。紫云人祖祖辈辈还没有人骑马进商店、进饭店的,却让上海知青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段史无前例的佳话笑谈,紫云的父老乡亲至今还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四、参加“整党建党工作队”

    沙岚插队落户的“知青”生活是短暂的,前后不到两年。1971年秋季,他被抽调上来充实教师队伍,一开始是先参加“整党建党工作队”。近一年中先后参加了白石岩、白云、水塘公社三期工作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参加白石岩公社“整党建党”工作,那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要求实行与农民“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内容是沙岚宣讲“整党建党”文件,帮“积极分子”填写入党志愿书,和帮写入党申请书。沙岚自然很认真地完成了工作队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也给当地的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发生过一段趣事:1975年沙岚在紫云松山区的白云小学任教,遇到了当年他帮助填写入党志愿书的村民,沙岚提出帮忙买一棵打家具的树。其实,当时的沙岚也就是顺嘴一说,谁知道他们竟然信以为真,不到一个星期,四个农民步行30多里路,扛着一棵4米多长的核桃树来到了白云小学,并当天截断刨平成18块2米多长,6寸宽,1寸厚的方子。当付钱给他们时,他们不收。后来沙岚说,这50块钱是请他们吃饭用的,那些村民方才勉强收下。他们是这样说的:“沙同志,当年你帮我们写入党申请书,发展我们入党,我们至今都还记得。送你一棵打家具的树又算什么呢?”沙岚当时一听,不觉愕然:“我那时不是共青团员,更不是共产党员,怎么说是我发展他人党的呢?”中国农民朴实可爱,知恩图报,竟至于此。

    五、教学生涯四十载

    紫云县教师奇缺,知青中的高中生也被认为是难得的人才。“整党建党”工作一结束,沙岚就被分配到了离紫云县城27公里的水塘学校。先教小学,后又成为初中、高中语文教师,直到1978年考入安顺师专,前后在紫云担任乡村教师7年。

    说实话,在紫云任教之前,沙岚仅有高一文化水准,既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更没学过一个教师的必修课一一教材教法,完全是赶鸭子上架,现学现教。沙岚如是说。

    但是不到半个学期,学生开始认可了沙岚老师的任课水平:备课特别认真,板书特别恭正,讲课思路特别清晰,批改作业,特别是批改作文,评语甚至比学生写的还长。尤其是沙岚老师的“三笔字”一一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更是令全校师生刮目相看。

    1976年后“四人帮”垮台后,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改革春风席卷祖国大地,国家终于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这对一大批渴望知识、重圆大学梦的“老三届”来说,无疑是自身奋斗目标的重大转折点。沙岚于1978年9月考入贵州省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科。两年的大学生活,同样留下了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记忆。1980年7月毕业,安排到安顺县东屯学校任教,半年后分配到安顺县师范学校,任教两年,从此与安顺结下不解之缘。从1982年起,到2009年退休,沙岚一直坚守在师范教育战线上,从安顺师范到安顺师专再到安顺学院,见证了这所“安顺黄埔军校”的发展变化全过程。

    1986年7月沙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3年走上了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安顺师范学校副校长、校长,党总支书记,安顺师专党委副书记。沙岚在他所著的《蓦然回首七十载》一书中,刊登了他作为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的部分发言稿:相关章节《国旗下讲话》《学校发展方案》《专升本解说词》《学校发展史略》以及一系列教育教学的讲话随笔。见证了沙岚从师专的学生嬗变为该校的一位领导,也从中可以折射出他不凡的教育生涯的传奇。

    六、在贵州安顺安家

    从安顺师专毕业后分配到安顺师范工作,沙岚正是31岁风华正茂的年华,一对江苏籍的大学生夫妇向沙岚介绍了一位漂亮的安顺姑娘邓新华。邓新华在县粮食局工作,业余爱好多样:绘画、唱歌、拉手风琴、会太极拳、剑、扇……那是一段幸福的日子,沙岚尝到了恋爱的甜蜜。每到休息日,沙岚就步行到安顺市小邓家里去,老丈人特别喜欢他,坐在一起谈诗词,聊书法,无话不谈,全家人都喜欢他。有安顺县教育局局长夫妇牵线,有老丈人宠着,有未婚妻爱着,有弟弟妹妹们敬着,沙岚的感觉:不要太幸福啊!他毫不犹豫,随即成家,一年后,1983年,他们的婚姻结晶一一儿子沙聪来到人世间,更加增添了沙岚夫妇俩的生活欢乐。

    婚姻生活是需要磨合、需要呵护的,贵州小邓和江苏小沙有很大的地区差别,好在有爱,沙岚夫妇俩互相照顾、互相谦让、互相补台,婚姻生活很融洽,日子过得风调雨顺,沙岚就此在安顺生活工作到退休。

    他特别提到了“老泰山”邓同森先生。邓老先生当过区长,小学校长,是一位名符其实的文化人,在当地小有名气。他擅长音韵格律,擅写诗词,还写得一笔好书法,舍得花钱买书。他的藏书特别丰富完备: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辛弃疾等古代诗词名家的全集应有尽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言两拍”,甚至中国四大古代戏剧《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也在他的藏书之列。可惜,岳父于1995年因病去世,临终前将全部精神财富——所有藏书一一留给了沙岚。如此偏爱,让沙岚很感动,他深情地说:“这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恩情!”

    七、广泛的爱好

    之一:书法书法艺术是我国宝苑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沙岚幼时受父亲影响,师专读书时受袁本良老师影响,成家之后受岳父影响,可以这样说,从小就潜移默化,让沙岚酷爱书法,乐此不疲,一以贯之。他楷从颜,欧阳人手,行草以二王,文征明为范,崇尚潇洒俊逸风格。对书法学习,他有以下感悟:

    1.学习书法,必须临摹和阅读名家碑帖。这是学习优秀的书法艺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书法非一日之功,绝无捷径可走,只有一心一意,老老实实,先“摹贴”,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反复摹写,待练习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临帖”。

    2.学习书法,必须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激励人们读书治学必须辛勤刻苦,才能有效进步的格言。学习书法也不例外,必须不折不挠,长久坚持。

    3.学习书法,必须从娃娃抓起,小学起就要开设书法课。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这一文字艺术一一国之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发扬广大。

    沙岚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区书展上获奖。大型彩色画册<祖国颂》《中国书画名家2013癸巳年经典艺术挂历》《八一之歌·中国老年书画名家红色艺术史籍》等都刊载其作品,并被授予“弘扬传统文化当代书法艺术家”等多项荣誉称号。沙岚还于2019年、2020年两次在安顺举办个人书法展。

    之二:收藏走进沙岚的家,映入眼帘最多的就是奇石,无论是客厅还是书房、阳台,都摆放着众多形色各异的石头。有的奇石状如威武醒狮、千年神龟、精灵猴头、健硕马首、巍峨山形;有的奇石则呈现缤纷五彩:大红、碧绿、漆黑、纯蓝、嫩黄……让人看一眼就难以忘记。

    还有一组古拙凝朴的贵州铜石,若干块形成于距今两亿多年前的贵州化石。看到如此精美多彩的石头,我不禁对他竖起来大拇指。沙岚告诉我,安顺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安顺地处云贵高原,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奇水清,巉岩耸峙,怪石嶙峋,蕴藏着丰富的石资源。当地人都爱收藏石头,家家都有几块石头摆在显眼处,可谓“园无石不秀,水无石不清,室无石不雅”。他之所以收藏贵州奇石,得益于当年插队落户去了贵州,以后,又几十年生活在安顺,才收藏了这些宝贝。他所收藏的奇石,比起安顺众多的奇石收藏家,实属冰山一角。实际上不过是寄情于他深深挚爱的贵州青山绿水、风土人情而已。

    从沙岚收藏的物件来看,偏重于一个读书人的文玩,如:多方质地各异的砚台,用海南黄花梨雕琢的“龙生九子”印章和各种用玉、翡翠、象牙、寿山芙蓉、铜仁鸡血石等各种材质雕刻的各种印章。除了石头,沙岚还收藏了一些名人字画。

    在沙岚的客厅、书房里,我看到了他们夫妇自己的字画:沙岚的书法,妻子邓新华的工笔国画……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他俩艺术人生的追求和不俗的情趣爱好。

    八、热心社会公益工作

    沙岚于2009年退休返沪,朋友介绍他去金山石化一所私立学校协助管理工作,但不到两年,终因办学理念有悖沙岚多年形成的办学教育思想而分道扬镳。随即沙岚参加了金山区、金山卫镇市民巡访工作和所在小区的文化室筹建工作,他还同时担任“党风廉政监察员”“老娘舅”等5、6项志愿者工作,奔走于各个乡镇村街,搞调研,当评委,为基层单位和老百姓排忧纡困.解决问题,忙得不可开交。特别是他参与筹建的“金山卫镇绿地居委会文化室”更是在当地独树一帜,成为社区文化驿站样板,不但为居民的读书、看报、绘画、写字提供补脑造血空间,更成为建设文明社区的标杆。每到新年来临之际,他为市民送福写春联。每逢国家重要节假日,他还热心参与组织书画展览。由于沙岚“老骥伏枥,壮心不己”,热心社会公益工作,业绩突出,荣获“2013年度优秀市民巡访员”“2014年度金山好人”和“金山区最美书香家庭”荣誉称号。其优秀事迹多次被新闻媒体报道。

    作为贵州上海知青,沙岚积极参与知青活动。2020年5月,沙岚应邀为贵州省上海知青老照片图集《青春留痕》题写书名。2021年1月,沙岚参加了由“我们这一代·知青大本营”组织的“2021新春楹联比赛”,并荣获“牡丹杯”“最旺人气”两大奖项;“2022年迎新楹联”比赛中,他又再次获奖。在颁奖仪式上,沙岚上台感言:“知青步入晚年,应该参加一些有意义活动,珍惜生活、保重身体,过好每一天。参加比赛,实际上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素质提高的过程。”现场,他和书法高手们挥毫泼墨,写下了一幅幅励志对联,更增添了壬寅虎年的浓浓年味。

    辛劳了一辈子,沙岚步入安度晚年的岁月。在沙岚退休后回到上海的十三年里,凭他的真诚和睿智,积累了一大批极其珍贵的人脉资源:有很多扎根在最低层的乡镇社区干部朋友,有无私奉献的区、镇市民巡访队员朋友,有一大批情趣相投的文友、书友、石友,更有一批共和国最能忍辱负重最有责任心的知青战友。所以,他们经常会在一起交流沟通,互相切磋学习。晚年生活过得很有意义、很充实。

    沙岚书房的墙上,有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奇形怪状,无言而能言,石也;沉着而有灵气,永埋土中而成大地之骨干,石也;雨打风吹耐寒坚固不移者,石也;质坚而能完成大厦高楼之基础者,石也;默默伫立山中庭院,增加生活趣味并能抚慰人心者,石也。书日本水乐寺熊泽禅师“石德五训”,赏石悟性,藏石明志……”沙岚爱书法,他的字端庄、秀逸,潇洒、凝重、富有韵味……沙岚爱奇石,因为奇石有灵气,沉稳、坚韧不拔、无言而能言….

    沙岚爱付出,无私奉献,心有大爱,最美夕阳红……

    (作者为原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