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长白天地映丹心

    ——《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吉林》征集、编辑、出版纪实

    2023年 01月 15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阳光之兴 点击:
    2018年5月,研究会副会长张刚与周培兴谈论征集、编辑、出版《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事项,由此拉开了一项伟大工程的序幕。雷厉风行,即刻启动,快速成立了编辑部及志愿者团队,由法律专家、美术专家、大学中文系教授、知青团队领导、摄影专家、出版

    2018年5月,研究会副会长张刚与周培兴谈论征集、编辑、出版《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事项,由此拉开了一项伟大工程的序幕。雷厉风行,即刻启动,快速成立了编辑部及志愿者团队,由法律专家、美术专家、大学中文系教授、知青团队领导、摄影专家、出版印刷专家、知青文化活动热心人士等组成。

    2018年10月《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编辑部第一次召开会议,作出有关征集编辑出版老照片的相关规定。

    编辑部成立后迅速通过微信、知青集会、个别交流等方式,发动了尽可能多的知青朋友参与征集老照片,顷刻间微信、视频、电话此起彼伏,广大知青朋友积极参与。半个世纪之前,2.3万名上海知青上山下乡来到吉林大地,分布在10个(初起9个)县的农村生产队,以集体户的形式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时过境迁,知青们没有忘记曾经的青春岁月是值得铭记和记入史册的,他们赞成征集和出版老照片,纷纷翻箱倒柜,寻找当年的老照片,相聚回忆当年的故事,为我们真实记录和反映上海知青在吉林的劳动生活提供了最好的佐证。这些几乎销声匿迹被藏于某家箱底柜内的老照片由敝帚自珍而融入到了一代老知青的集体记忆中。而他们自身也在参与历史回望,定格自己当年形象的同时,获得了芳华岁月的重温。

    征集初期,我们讨论是否排除摆拍的老照片,以充分体现历史真实性。经过充分讨论大家认为;当年的条件,用的摄影器材,价高而未普及,一般人难以消费,不可能轻易抓拍,无论是室内拍摄或野外拍摄,都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准备就是摆拍。由此可见当年的社会生态,摆拍是摄影的主流,所以我们征集老照片应该包括任何拍摄方式。现在审视当年这些摆拍的一招一式,无不透露着那个时代的诉求与美学,从某一个角度留住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氛围与场景,折射着那个时代的特点,当这些照片在经过岁月积淀后,她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终于浮出水面,体现出难得的史料价值。

    我们征集到的老照片,有些老照片既没摄影技巧,也谈不上视觉吸引力,但是往往鲜活而真实,如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某个场景、某种元素、某些人物,富有独特的个性,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之后,场景中的一什一物,被摄者的一颦一笑,都有了不尽的意蕴。这些老照片很多已经变黄失真,如果弃用,那是重大的损失,实在可惜,那么,修复老照片势在必行。修复老照片必然是一项重大的工作。我们的志愿者团队的辛勤工作确保了修复老照片顺利进行。

    同时我们充分用好知青中的人脉资源,联系上了吉林省政协文史委,随着交流,我们同时加深对征集编辑出版老照片的意义认识,我们一致认为,征集和抢救这类历史资料已成当务之急,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被发掘和整理出来,呈现出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文记事,以图证史,是文史资料编辑出版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必将在社会上产生积极的影响。经过充分的协商,确定联合编辑出版《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双方签订了合同,为确保合同顺利履行,吉林省文史委特别指定专门的干部负责这项工作。吉林省政协文史委的加入为这部巨著提升了一定的价值含量。

    经过吉林省政协文史委联系了吉林出版集团,我们和出版集团的责任编辑,几乎每天微信互动反复讨论排稿,有时候近乎于争吵,更多的是平心静气地讨论。吉林出版集团责任编辑不辞辛苦,先后八次排版,八次征求意见,确保排稿的高质量。

    我们通过吉林出版集团与吉林省出版物审查处建立联系,在初稿审查讨论中尽可能争取保留多方面的历史史料。比如,忆苦思甜、批判大会、忠字舞、样板戏、积代会等史料是直观的、全息的,有时一幅照片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抵得上千言万语的述说,同时是敏感的。我们反复探讨,最后取得共识,服从审查的结果,先后删除了涉及人物、背景及题材的一部分老照片,以保全大部分老照片通过审查。

    在整个征集编辑过程中,所有的编辑和志愿者想方设法寻找线索,挖掘关系,扩大征集人群,确保征集的覆盖面。地铁、公交,步行在所不辞,电话、微信、视频紧张而忙碌。

    封面封底摄影、封面封底设计、封面题字篆刻,知青朋友和志愿者们都各司其职,各尽所长,积极对待,几易其稿,达到最佳效果。

    征集初期,我们在徐善祯家转录了高梦龄数千张老照片,后来和高老联系登记表格的事项,引起高老的往事回忆,于是产生了一篇《半个世纪的内疚》的文章。但是,数千张老照片能回忆起当年的“五个要素”实属不易,最后根据要求采纳了几十张老照片,未采用的老照片归档保存。

    有一位主编不顾自身健康带着心脏起搏器,既要统筹安排全局,还要亲历亲为。不论酷暑严寒,不管地铁上下车的不便,浦东浦西来回二十多次,追踪信息,不厌其烦,虚心讨教专家,并直接与长春的印刷厂联系,确保印刷质量。

    有一位编辑在吉林当地,自费下农村、林场、各个家庭,先后走访上千公里,发动留守在吉林的老知青参与征集,并认真编写老照片登记表格,有效地确保了留守知青的征集工作。

    有一位老知青,多次与吉林有关部门电话联系,敦促出版进度并力争降低出版和书号的费用,有效地节约了有限的经费。

    有一位编辑利用丰富的人脉资源发动大家取得很大的收获,并不顾身体不适,拖着打着钢钉伤残的腿,驾驶私家车开着导航仪,奔波到郊区仓库提书,并兼当装卸工。

    从《悠悠岁月半世情》开始,有不少知青朋友捐款,一次次感动了我们。时至第二次印刷,有一位从草原走向世界的老知青得知印刷缺少资金,慷慨捐款,确保了第二次印刷顺利完成,给我们的老照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特别需要提到,这次征集编辑出版老照片,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四平知青与延边知青大规模的联合行动,更有怀德县和气公社老知青群体,全方位投入,即使是收到新书也不忘举办隆重的仪式,编辑部大受鼓舞。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正当大家砥砺前行,总有些不和谐的声音或流言蜚语,由此造成一些缺憾。我们本能地排斥缺憾,我们又躲不开缺憾的纠缠,我们只能坦然面对缺憾。2019年第6期《知青时代》刊登的“缺憾之美”一文中说到:历史在缺憾中发展,日月在缺憾中交替,事业在缺憾中完成。

    在即将付印之际,有两位参与老照片征集的知青朋友,因病而去世,痛惜之余,全体编辑更深感抢救知青史料刻不容缓,时不我待,编辑部加速最后阶段的冲刺。

    正是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路在人走,史在人记。几度寒暑,几多辛劳,终见成果。编辑们从多方征集的近二千幅老照片中,遴选出一千余幅刊于本书,配以简约的文字,成为记述上海知青在吉林劳动生活的影像史料集。未能入选的己作为珍贵资料整理成册登记存档,以备后人研究,该项工作已经在2022年4月完成。

    2019年11月《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首发座谈会在沪上召开。四十位来自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全国各省《知青老照片》的主编和《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吉林》-书的编委及部分吉林省的上海知青参加首发座谈会。会上由主编周培兴与肖俊锋先后介绍了该书的编著出版经历,研究会编审刘宏海、研究会总编马琳分别作了该书的评价,谈了《知青老照片》系列丛书的进展情况,与会人员谈了该书有关问题与感想。研究会党组书记阮显忠进行总结,充分肯定了该书出版的意义及来之不易的成就,感谢吉林省政协文史委,感谢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会会长张刚最后作了总结。全体与会人员拍摄了集体合影,留下难忘的印象而结束了首发座谈会。

    昭示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尽管这些老照片记叙的故事已是历史,但是依然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它给人们带来思考是民族进步,社会文明发展的坐标。

    茫茫长白之天地,殷殷热血映丹心。我们作为奉献过青春的一代老知青,希望能够为知青文化建设添砖加瓦,拼上老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上一把力。

    (作者为原上海赴吉林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