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知青书信日记征集】让知青书信日记“活”起来

    2022年 07月 02日
    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林旭飞 点击:
    编者按: 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全国各地知青研究会合作开展的知青书信日记征集活动自今年4月份开展以来,获得了广大知青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们选择在各次会议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稿件予以发表,希望能够推动知青书信日记征集活动深入并有

    编者按:由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和全国各地知青研究会合作开展的知青书信日记征集活动自今年4月份开展以来,获得了广大知青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为此我们选择在各次会议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稿件予以发表,希望能够推动知青书信日记征集活动深入并有序地开展。


    我们海垦知青博物馆在馆建模式上是三馆合一(海南农垦博物馆、海垦知青博物馆、天然橡胶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目前海南省三个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当下被批准和拥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悬牌16个,内容涵盖社科普及教育,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红色文化传承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实践教育,党员干部培训教育、期货证券投资者培训教育,华侨文化国际交流等领域。2021年3月,入选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发布的“海南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同年5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本馆为全国优秀科普胶基地。

    我们在收集、陈列、并发挥知青书信日记的作用中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收存好知青书信日记

    收藏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关系到博物馆的容量、厚重、品质、等级。文物收藏涉及到文物的保护,内容有分类、建档、修复、存藏,重要的是不能让文物二次毁失。因为有了专业手段和科技设备做保障,“博物馆是文物的最好归宿”才成为现实。

    自2009年海南省农垦总局发文【2009】666号文件筹建馆、2011年月正式开馆至今十一年来,垦博从筹备到正式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我们先后组成文物征集组,在海南、广东、香港等地开展知青文物征集活动,在原海垦广州办事处、粤海(兵团)知青网和海口、湛江、广州、汕头、揭阳、香港等地知青联(会)和邹粤桓等知青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共收藏数万件见证知青历史的图片及各类文物旧物,仅本次会议涉及到的内容就有上百本知青书籍、几十封知青家书,近百件知青笔记。

    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有海口知青彭传盛笔记。知青彭先生1968年上山下乡来海南农垦,五十五年之后在垦区二级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休,生命轨迹成长轨迹笔记本上留有笔录。如1972.4.16被批准入团,1973.12.4申请入党,1974.12.26党支部通过,1975.1.23填写入党志愿书入党誓词,1975.4.27被中建农场党委批准入党。都详细记载。让我们感动的还有,海垦知青博物馆建成开馆后,在每年他上山下乡动身启程的纪念日,在做好饭照顾好年迈的母亲后,就来垦博巡馆重温。他多次捐赠见证知青历史的文物旧物,仅反映建党百年历史、共和国建设历史的邮票就达3600多枚(套)。

    二、陈列好知青书信日记

    陈列体现着一个博物馆的专业功夫及艺术水平。空间布局及声光电、多媒体现代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在收藏的数万件套藏品中,有文物旧物,文献图片,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图书笔记,图书书法作品等。为了更好运用博物馆语境,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我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做到位不容易,形式再好如果没有文物内容可能就乏力。海垦知青博物馆的陈列,好就好在热心的知青们舍得心爱,把沉藏多年压箱底的宝贝奉献出来,使知青馆的陈列更具历史的见证价值。

    比如,广州知青“老三届”胡向东先生,他是当年离开羊城奔赴海南农垦的热血青年之一,也是当年《给广州市三百万革命人民告别书》的起草人,考上大学走向社会后,成为中国知名的电脑数字修复专家,为金融系统和客户挽回巨额损失。1968年11月6日,《南方日报》报道:《沿着毛主席开辟的革命巷道奋勇前进——给广州市三百万革命人民告别书》,陈列他的故事和《告别书》,能在内容上客观真实地记载了那段历史,广大知青爱国情怀建设边疆的激情耀然纸上。

    又如,潮汕知青“老三届”张桂和先生,当年告别故乡奔赴海南农垦,锻炼成长至农场场长、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在农垦奋斗几十年他先后辗转多个单位,但压箱底的一封信他始终细心保护珍藏。为了支持垦博,他与捐献书画作品的坚守海南知青兵团战友郭克辉同日一起,捐献了自己压箱底几十年的至爱,那就是:1969年6月23日汕头市555名知识青年《给毛主席的致敬信》。

    还有,十二年前的2010年6月,上山下乡到红明农场的湛江知青王菲女士,向海垦知青博物馆捐献了女儿鲍晔创作的《知青馆设计图册》,我以为这是知青群体中母女俩用心智情怀呈现的最生动的“日记书信”。

    三、让知青书信日记“活”起来

    收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新时代给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但知青博物馆收藏展示历史文物文化,仅仅怀旧情怀是不够的,要跟党史国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融入改革发展大趋势。还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科普性、趣味性。做得好,博物馆可以成为历史过来人怀旧的地方,同时也成为青少年了解历史、接受教育的校外实践、文旅乐意“打卡点”。目前,博物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开展“微课堂”“主题讲座”,传播价值、讲好书信日记文物背后的故事,已成为拓展博物馆力量的一种方式。

    垦博实践证明,博物馆是知青历史文化见证物的好归宿。知青馆既定位为公共文化,,就要在文化服务供给,文化服务效能上下功夫。日记是心路、情怀;书信是牵挂、感恩。知青日记书信,纸短情长,价值抵万金。收藏是前提,阐释传播才有意义,可持续希望在于聚焦青少年。

    作者简介:


    1954年出生于海南岛国营东太橡胶垦殖场。中共党员。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讲师、高级政工师、副研究馆员、研究员。历任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第二团武装连战士、团(场)文艺宣传队队员、电影放映员、团(场)宣传理论干事、海南农垦加来干部学校政治理论教员、海南农垦局宣传理论干事、副处长,中共海南区党委农场工作部政工处处长。海南省农垦总局团委书记、海南农垦博物馆副馆长(常务)。曾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委员。现任海南农垦博物馆专职高级专家顾问、海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海南省创意文化行业协会会长。个人专著主要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橡胶帝国》荣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海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环境科普丛书《生命呼唤绿色》、《生命渴求淡水》、《生命守望森林》获海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海垦的品牌之路》参加全国征文大赛获二等奖入编《中国企业故事》,有多篇作品获多项奖项。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