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挥毫谱写中华梦

    ——记知青设计师、书画家吴潇

    2022年 06月 23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吴佩珍 点击:
    偶然,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梳着小辫子叫吴潇的知青。想不到几天后,他特意写了一幅挂轴托人送来,上面是他亲笔书写的诗句,龙飞凤舞、刚劲有力,挂在客厅里,徒增几分书卷气。这吴潇,太有情意了,让我感动不已。 几个月后,又见到他了,那是2021年底,在迎春

    偶然,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梳着小辫子叫吴潇的知青。想不到几天后,他特意写了一幅挂轴托人送来,上面是他亲笔书写的诗句,龙飞凤舞、刚劲有力,挂在客厅里,徒增几分书卷气。这吴潇,太有情意了,让我感动不已。

    几个月后,又见到他了,那是2021年底,在迎春楹联比赛启动仪式上,他现场挥毫泼墨,写下了许多对联。再次见到他,就是在楹联比赛的颁奖大会上了,他荣获了梅花奖和最旺人气奖二项奖,也是现场唯一获得二项大奖的。看到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很为他高兴。他应该是个有故事的人,我要走近他、了解他、采访他……吴潇,1953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第三。父母亲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都能健健康康地成长。父亲文化程度并不高,就爱看书,给子女起的名字也是各有特色,健康的“康”是一定要有的:大哥叫金康,“金”是金银财宝的第一个字,二哥叫荣康,“荣”是荣华富贵的第一个字,老三叫福康,“福”是福禄寿喜的第一个字,吴潇就是这个本名叫福康的老三,吴潇是他的笔名。

    从小打下良好基础

    吴潇在石泉路一小上小学。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他在绘画、写字等方面的出众专长,老师推荐他去了区和市少年宫,学写字、剪纸、画画,就是这童子功,为他以后的人生路奠定了极好的基础,加上他天资好学、聪慧,更显出了他的优秀。父亲是第一人民医院图书馆管理员,每天都带回家一大包书编号,守着那么多书,就是近水楼台啊!还是小学生的他,有的字还认不全,可看书很有本事,看得特别快,且过目不忘,记性特别好。这为他积累了不少书本知识。

    中学在志长中学就读,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书。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始,许多课不上了,吴潇是个有自我想法、会独立思考的学生,不会跟风,每天去学校,能上的课一定上好,回家就是看书。在少年宫学习的剪纸,闲来有时间,就照搬,也创作了不少作品:马、恩、列、斯、毛肖像画,八个样板戏……至今依然保存着。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里有个爱书的父亲、两个爱看书的哥哥,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吴潇影响很大,小小年纪就开始看《新民晚报》《支部生活》,当然也看《中国少年报》,又加上在少年宫学过绘画,这一切,为他以后的艺术人生路铺好了坚实的基石。

    三兄弟同赴北大荒

    中学还没有毕业,上山下乡运动改变了一切。大哥、二哥去了黑龙江军垦农场,轮到他分配时一片红,他毫不犹豫去了黑龙江投奔哥哥。那时他长得瘦瘦小小,投亲靠友,被安排进了麻纺厂,成了织布挡车工。三年后麻纺厂转产,他被分到了41团基建队,从做装卸工开始,每天装卸四车沙。也许是他实在太瘦弱了吧,又调他去马号喂马,马号工作看似轻松,其实并不轻松,早上三四点钟就起身,一天几餐给马喂草料。都说“马无夜草不肥”,所以半夜里还要起来喂马。在兵团的几年中,吴潇干过各种农活。还记得草地放牛,苍蝇叮,蚊子、小咬咬,穿着套鞋放牧等情景。

    说是三兄弟都在北大荒,

    都在41团,可平时谁也见不着谁。一家三个儿子去了东北,家里负担很重。作为特困,按政策大哥先回了上海,后来二哥顶替母亲,也回上海纺织厂当了机修工,只有他还在农场。

    兵团生涯炼就本事

    因为喜欢看书,特别是连环画,吴潇对画特别感兴趣,还常常动手自己画,时间一长,都知道吴潇会画画,团部有活动,就到连队来借他。这回借他去与老专家们一起绘制“黑龙江省第六规划图”,几位老专家用缩放机缩小原图,后续吴潇的工作量就相当大了,用描图纸在总图上把所有实景一点点标上去:公路、水库、大道、营房、树林、商店……山要标上等高线……标实景不能有一点点差错,还要配文字解说,一千多字,要用很细的绘画笔一个个写上去,整整一个多月,终于完成。当牡丹江水利局的两位领导探望环视所有参与人员,看到专家都是五六十岁的,心想怎么会有一个小青年啊?师部领导说:是老专家提供数据,全靠这位小知青的两只手画上去的!林局长、徐队长紧紧握着吴潇的手:城市的知青就是能干啊。吴潇绘制的黑龙江省农垦水利规划系统500万分之一的总图,送往北京水利部,得到钱正英部长夸赞,他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很有成就感。

    当上了老师

    因为吴潇常常被借到团部的宣传科、电影放映队,他能画啊,把连队的好人好事画成幻灯片,每次放电影之前就播放,时间一长,学校的老师都认识他。三营学校的校长、教导主任觉得这样有才能的知青应该充实到学校,经与连队商量,还真把他调到了三营中学。吴潇当上了教书育人的园丁。一去就当班主任带小学毕业班,语文、数学自己教。画一手好画的他不会闲着,学校的黑板报设计编排、报头插图等,他一手搞定。农场有十多所学校,加上连队学校就更多了,他教的毕业班在全团学校考核中排名前五。说起当老师的那段经历,吴潇自豪感满满,他告诉我:那时每班都有二三十个学生,带了两个毕业班,有些学生现在很有出息。

    重返上海再踏新路

    1979年知青大返城,吴潇办病退回到上海。在家里待业让他很难过:一身才能没有了用武之地。要养活自己!他天天看报纸找招工信息。一天,《解放日报》刊登了一条宜川街道工艺美术厂创业事例的报道,是专门画日本和服的,正招聘画师。他怀揣自己用心画的画找去了。张厂长接待了他,看到他的画,当场拍板:请他来厂当画师,他的画技完全能胜任!吴潇满怀信心、满怀喜悦,只等上班了。

    没想到社会大招工马上开始了,都是国企:银行、轻工业局、公交公司……一权衡,他更愿意去国营大企业。大哥准备资料,二哥帮忙辅导,吴潇如期参加考试,通过良好地发挥,他从600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录取到轻工业局电光源公司。

    进厂当上了工人,尽管是很苦很累的灯管排气工,吴潇一下子觉得自己扬眉吐气了!上班不久,偶然下班看到厂门口好些人围着两块大黑板,原来是工会宣传科在出黑板报。在黑龙江兵团,出黑板报是吴潇的强项啊。他站着看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多嘴了:这花边该怎么画,那标题应该用什么美术字……他们听了,就说:“啊!你也会啊?来试试!”他毫不犹豫跨上跳板,横着拿起粉笔,简简单单勾勒几笔,一下子把版面设计好了,又“嚓,嚓”几下,美术字体标题上去了,一会会,小小插图也画好了,让周围的人看得目瞪口呆。一了解,他是新进厂的。很快,他半脱产了,负责共青团工作。两三个月后,全脱产当上了团总支书记,同时兼宣传科科长,负责广播室,厂里的通讯报道,黑板报也由他负责。又可以施展才能了,吴潇感觉找回了自己,幸福感油然而生,工作也就格外用心、格外努力。

    轻工业局电光源公司下属40多个单位,局里要搞一次黑板报竞赛,评委是《解放日报》美术编辑和一些行家。吴潇单位的黑板报由他设计、制作。1米乘2米的黑板报被划分了七八个版块:评论、漫画、篆刻、插图,有文字稿,还有好人好事专栏……别有情趣,他是行家啊!看过现场所有板报,心里有底:“我出的黑板报即使拿不到第一名,也一定名列前茅!”评委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专家了,看到吴潇厂的这块黑板报时,意见相当一致:这块黑板报第一名!第一次参加局里比赛,就拿了第一,吴潇名声大振。

    林家巷街道组织辖区包括华师大在内的单位搞黑板报比赛,吴潇出的黑板报在长风地区得了第一名。比赛结束,前三名板报集中到区里,沪西片区的许多国营大企业都送去了展板,在沪西工人俱乐部的草坪上展示一周,吴潇出的这块展板赢得了普陀区特等奖。最后一天,他去了现场,当被人认出他就是特等奖的获奖者时,许多人来和他交朋友,都是很有能力的同行,他觉得收获很大。

    走上了设计之路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有的人天生就是有悟性,就是喜欢动脑子。每天上班,单位里的那几份报纸,吴潇是必看的:《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一天,看到报纸上有一条向社会征稿的启示,是一长江轮船公司征标志,他花了大半月的时间,把轮船的形象、长江三峡、上游、中游、下游等许多理念都融了进去,第一次投出耗费自己心血的设计稿。当采用结果揭晓,不是他的作品,只寄了点东西给他,他有点丧气。可吴潇仔细一看,这标志全是他的设计理念,整个构图同他的构思大同小异,本想去论理,但转念一想,笔在手中,就当练兵,却给了他信心,说明他有能力去设计徽标。

    中美合资勇仲汽车引擎清洗有限公司要设计徽标,公司老板曾请了许多人设计,结果都不满意。有人恳求他帮忙,吴潇答应下来,几经努力,终于有了好的构思,徽标样稿设计出来了,他设计的徽标美观、简洁、大气,内涵又非常丰富。设计稿第一天刚送去,第二天,就送来了现金人民币1500元,那个年代,工人一个月工资才百把拾元钱呀!这意外的收获,很让吴潇振奋,而那个公司老板比他更开心,他说:“这徽标设计得就是我想要的徽标!”所以毫不吝啬,马上把设计费给了他。吴潇终于在设计这条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以后,他的业余时间就常常投入到动脑筋搞设计方面了。接着,做电信方面产品的中日合资三禾有限公司来找他设计会标,也很成功。即使到了现在,龙吴路拐角上还竖着他设计的不锈钢超大徽标。

    最让他得意的是为上海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做标志。当时《解放日报》广告部、几家大型广告公司都参与设计投标,同学推荐吴潇去投标,为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参赛作品无记名全部挂出去,请员工投票,让中层干部投票,全体无记名投票,当场开票揭晓结果,吴潇设计的二号标志获票最多,一举中标,获得设计报酬18000元,他的一号作品获得了二等奖。

    就这样,吴潇走上了设计之路。他设计的徽标、会徽,入选中国设计年鉴。上海市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一直沿用他投标设计的标志。出租车行业拥有7600多辆车的“蓝色联盟”的标徽也是出自他手,上海滩上有几十家社会团体、公司采用的都是他设计的标徽。

    设计之路越走越宽

    吴潇所在的企业中外合资后,他以自己的才能留在了总经理室,专门负责产品销售与展示。因为工作,他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进了中央一些部委、机关,这让他大开眼界,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好精彩。恰逢改革大潮汹涌而来,尽管他的工作环境很舒服,待遇也很好,可总感觉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感觉自己会被埋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他看到《新民晚报》上刊登一家中外合资电脑印务企业,招聘电脑美术设计师的广告时,不甘心安于现状的吴潇又不安分了,他请了病假,带着一些设计作品去应聘,没想到:马上被录用了。一开始,吴潇是请了病假去上班的,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他提出留职停薪,名正言顺去了电脑印务公司上班。

    新工作让他结识了上海市侨联的朋友,那时,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教育台正在联合策划“侨之夜”活动。印象最深的是1994年那一场,主会场设在兴国宾馆一号楼的大草坪上,是市里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型直播中秋联欢节目。

    为这一台晚会,吴潇付出了许许多多。当时的兴国宾馆提供不出平面图来,临时要绘制一张精细地图,时间上不允许,可舞台走向、舞美、灯光、摄像机位、观众席位、人员车辆进出……没有图纸根本无法操作,一张图纸,卡住了瓶颈,所有的工作无法开展。吴潇凭着曾经在兵团做过《黑龙江第六规划比例图》的经验,非常有把握地说:“给我两天时间,把比例图给你们!”“你需要什么我们提供什么?人手?航拍机?”“我什么都不需要!”这两天,他靠自己摸,把上百个数据点都画了出来:主楼、道路,河流,香樟树、小路、绿化草坪……图纸精确度在五公分之内,晚会顺利举行,吴潇功不可没。

    通过这样的合作,他的才能再一次得到了显现,应邀跳槽去了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属下的文化公司,任策划设计部主任。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为增加充电,他挤时间在上海大学美院进修美术设计专业。就此,吴潇做了许许多多的项目,还编画册样本,这一做又是好几年。

    社区学校最早是从静安区开办的,吴潇的工作室就在静安区,他接受了将市西中学部分教室设施改观成社区学校功能教室的任务。他将双面印制的中英文兴趣班名称做成套卡,使用时一套,教室顿时秒变《时装班》《越剧班》《钢琴班》《编织班》……他还别出心裁在教室门口挂上了可活动的课程表,周一至周六的任何课程和授课老师都可互换。在校区花园般入口处的玻璃宣传长廊中,吴潇还根据要求精心设计了社区学校的办校意义、方针、内容、形式介绍等展示版面,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意义更加深入人心。上海市、区各级领导前来参观视察,中宣部丁关根部长、中组部贺国强部长及全国文明办主任刘云山等都来此调研过,社区学校推向全国。

    为研究会设计系列标志

    长期在上海市侨联华侨文化公司工作,为市、街道社区及社会各集团设计了几十个标志、会徽,到底设计了多少展板、多少标志,吴潇没有统计过,不计其数?多少好心人提醒他:为什么不编一本书呢?他说:“想过!因为忙,终也没有实现!”

    看到他头上戴着的鸭舌帽帽檐中别了一枚纪念章,我问他:“这纪念章也是你设计的?”他自豪地说:“当然!”这是为上海知青爱乐艺术团演艺联盟总会设计的徽章,白玉兰代表上海女知青之元素,图案表达了:走台、跳舞、唱歌……几颗星星表示演出总会有成千上百的人,群星璀璨发出的激情……

    他看着我手里的包,说:“这图案也是我设计的!”什么,这图案是研究会徽标?我有点不相信。他拿出珍藏了十年的设计稿:“十年前,要成立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需要找人设计徽标……”我仔细看他的几幅设计原稿,设计理念是这样写的:“知青文化就像一本记载着历史时代,岁月的书,它承载了那代人的坚毅、磨难、历练、情爱……”研究会选取了其中一款。

    在这基础上,他又设计了一整套系列:会旗、铜牌、杂志、包袋、纪念卡、工作证、U盘……所有的设计理念离不开三点:1.日、月、星光记载着时空、岁月、历史;2.镰刀是知青务农的时代表征;3.笔则寓意着知青、文化、书写、研究等。想到他在外接活,只要中标设计稿费不菲,我笑着说:“你真是个生意人!很会赚钱啊!”他一脸正色道:“给研究会做的所有设计,我可没有拿过报酬啊!”“啊?!”这回,轮到我惊讶了。“不仅没有一分钱报酬,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编制了一本画册,第二页整版就是我设计的徽标,连设计者的署名都没有!”说到这里,吴潇眼眶湿润地低下了头,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失落。我心里忿忿不平起来,他在外设计徽标,只要中标就是成千上万的稿费啊!“那也太不公平了!”我脱口而出,他抬起头,轻声说:“其实没什么,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署不署名都无所谓!是我设计的谁也抹不去!”他告诉我:他是知青,知青就是一家人,没有你、我之分,凡是为知青做的事都分文不取,不但不取,还捐赠,在研究会举行的书画拍卖会中,成功拍卖了他的九幅字画,钱全部捐给了研究会。

    收藏是他的爱好之一

    吴潇多才多艺,爱好也很广泛,除了写书法、画画,他还热衷于收藏。对连环画情有独钟,下乡黑龙江,收藏连环画有难度了,他通过报纸信息,写信请求邮寄。广东、广西、辽宁、河北、北京、朝花……许多美术出版社都为他寄过。32块津贴,除了吃饭和寄回家,剩下的都用在买连环画上了。返城后,继续收藏连环画。有点时间,就去各新华书店找,南京东路、提篮桥、淮海路、曹家渡……上海大大小小的有点名气的新华书店,在他心里了如指掌。他收藏的连环画有好几千,很多都是成套的,还有大开面的连环画,八部样板戏……常常有人来借看,可借去了又不还,使他的连环画数量日益减少。最让他心痛的是,家住底楼,一不小心,整箱的连环画都发霉,好多都是珍品、绝品,损失好几万,且再也集不到了。通过收藏连环画,让他熟悉了国内许多著名画家:伍启中、陈衍宁、雷德祖、詹忠效……北京、天津、江西、辽宁、江苏的画家……对画家的手法也了如指掌:黑白画、素描画、白描画、铅笔画、彩色画、钢笔画……那年月,吴潇把全身心都放在买连环画、收藏连环画上了。

    吴潇收藏的火花贴也是成千上万。还收藏剪纸、各种稀奇古怪的瓷器、好看的小摆件、小工艺品、四大名绣……真可谓琳琅满目。全国各地哪里盛产什么?广东牙雕、西安陶俑、北京景泰蓝……他了解得一清二楚。书法、画画是每天的必修课,有点时间吴潇就看书、写些小文章、淘书……

    说起淘书,在上海有一个地方是吴潇每周必去的——文庙一条街。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庙书市开户,书市老板、书商、书贩都认识他。他的上万本藏书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这里淘来的。有一年,上海电视台《上海人家》《上海故事》栏目要拍一档节目——“文庙书市一日”。到文庙问:有哪位收藏家可以到电视台做这套节目?结果大家都说:“请吴老师去讲就可以了!”结果,他真的去了,滔滔不绝讲了两个多小时近20个故事,都是他在文庙淘书的亲身经历,电视台分两次才播完。

    至今依然无私奉献

    看着像小青年的吴潇,作为知青也已步入老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订的杂志一份不少:《上海老年报》《新民晚报》《良友》报,等等。他是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所以还存有《知青》杂志、《知青时代报》。他关心各类大新闻,参加各类活动,人退心不退,反而比上班更忙。家庭婚姻幸福,儿子成才,不用他去操心,吴潇把全身心投入到知青事业、社会活动中,那是无私奉献啊!吴潇是知青,心中最割舍不了的就是知青情。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之际,许多知青团体都请他设计纪念章,他有求必应,绞尽脑汁,力争完美,设计出的《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大铜章简洁美观、富有内涵,连北京、哈尔滨、天津、浙江、牡丹江的知青都争相请求邮购。他应知青团队特邀赴九三农垦局,为筹建原46团知青纪念园而精心设计完成了花岗岩知青碑雕塑,已被编入中国知青馆文献中。所有的付出关键是:无偿奉献啊!2006年初春,著名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会长郑加真的力作《北大荒六十年》初稿己成,吴潇担任了该书的封面设计和整书的装帧设计工作。书籍出版后,吴潇收到了几本郑老亲笔题签的赠书。2013年九月,他参加了上海首趟“知青专列”赴黑龙江活动。在哈尔滨农垦局大展板上介绍的就是吴潇参与策划设计的《北大荒六十年》,那天,吴潇为购书的读者和书店服务员签名,成了旅途中亮点花絮。

    吴潇好静,静时看书;吴潇好动,动时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社会和知青团队的书画活动,忙不迭地奔走于各会场,常常现场挥毫,无偿为大家献墨宝,每年用于购买挂轴就耗资逾仟元,让现场每位朋友都幸运地得到了他精心书写的作品。吴潇热情,还常常被请去当评委、当嘉宾、甚至当演员现场互动。吴潇能写,读书会请他写心得,他提笔就写。吴潇豪爽,丝路驼宝的高总、杨总……凡是为知青做事的来请他帮忙,一律分文不取。真是浓浓知青情啊!

    吴潇的名气越来越响,常常有人来请他设计,请他参加市、区及街道社区举办的笔会,每当这时,他都会捐送作品。身在社区,他为追求艺术梦想的书画爱好者、退休老人传授书画知识,这在圈内颇有名气。还应邀为静安区多个街道社区书画班讲课、讲评、义展……一路走来,吴潇很感慨,他是上海红星书画院理事,上海当代硬笔书法院院士,加上他热情豪爽、乐于付出的性格,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再忙,每天必须临帖练字、锻炼身体,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写出刚劲有力的好书法。

    这一路走来,吴潇从来没有颓废、彷徨、失意、灰心、胆怯、丧气;这一路走来,吴潇显现的是勇气、胆量、精神、豪情、干劲、能量。

    要分手了,我笑着指着他的小辫子:“小辫子!小辫子!比我长啊?!”他也笑了:“侬晓得伐?这20多年,可省了我好几万理发费呢!用这些钱做做好事、善事多少好啊!”

    吴潇!梳小辫子的男人!

    绝对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作者原为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