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食之变迁

    2021年 10月 18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吴小博 点击:
    如今中央提出光盘行动,不少人积极响应,饭店就餐后纷纷打包回家。当然也有点了不少菜,根本就吃不完,甚至没动几筷便扬长而去,造成极大浪费。作为我们这辈人,看着就心疼。我们的青春是在边疆度过的,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个新疆建设兵团的团场刚组

    如今中央提出光盘行动,不少人积极响应,饭店就餐后纷纷打包回家。当然也有点了不少菜,根本就吃不完,甚至没动几筷便扬长而去,造成极大浪费。作为我们这辈人,看着就心疼。我们的青春是在边疆度过的,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个新疆建设兵团的团场刚组建,条件较为艰苦,供应的口粮粗粮就占95%,所谓粗粮就是黄澄澄的玉米面;也有少量的高梁米粒。而细粮主要是小麦面,大米则成了十分稀罕的奢侈品。

    一般粗粮玉米面都打成糊糊,也就是煮半锅水,水开了把玉米面倒入,搅拌均匀,便成了所谓的玉米糊糊,也称玉米粥,当主食。午餐得有变化,一般是和上一大团玉米面,揪出一个个团子,捏成一个个半圆形,中间留空,便做成了北方人称之为的“窝窝头”。

    老吃糊糊,窝窝头既单调又腻味,时间一长,大家想到粗粮细做,人的智慧不可限量;做玉米面条,用玉米面团搓成一根根的细长条,边搓边下到开水锅里,煮熟了就能吃到别样的玉米面条了。还有一种绝活,就是把面团放在漏勺内,用手挤压,一根根面条就劈里啪啦下到锅里。于是一碗粗粮面条就呈现在面前,顿时食欲大增:吃到面条了!

    当然粗粮细做还可以烙煎饼,蒸发糕等。总之人们的潜能得以发挥,能尝试的烹饪方法都试过;尽管戈壁滩的条件异常艰苦,但我们这批城市青年倒也乐在其中。

    后来我和妻子由生产连队调到水管站,站里有个小小的蔬菜基地,种有青菜、辣椒、豆角、冬瓜等,比连队品种多。尽管粗粮仍是主角,但餐桌却丰富了不少。

    当然,一年中很少见到荤腥,人人盼着过年。家里父母省吃俭用,把分到的一点猪肉制成酱肉,等我们回沪探亲时,和几斤大米一起带回新疆。所以,凡从上海回来的知青就会轰动一时,互相探访带了什么回来。说来好笑,除了腊肉,香肠等食品,肥皂等日用品外,还有大白兔奶糖。

    有一次从水管点来到场部的小商店,见到有水果糖卖便高兴不己。而剥开糖纸露出棕色的糖身,原来是甜菜制作的。这么普通的糖果竟然难得一见,可见当时的物质有多么匮乏!

    如今的生活可说翻天覆地,内地有什么,边疆有什么。二000年初,有幸回到原来的团场探访。被视作贵宾的知青代表们,见到丰盛的酒宴呈现在面前时为之惊叹:这桌酒席与内地相比毫不逊色!不禁让人感慨;全国一盘棋,边疆与内地同步前进,食之变迁,与时俱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