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我们为什么想念知青老师……

    一一新北大荒人的心声

    2021年 10月 18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一帆 点击:
    我是北大荒老军垦的后代,我上小学后的第二个老师就是知青。我的第一个老师是老军垦的妻子,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军人的风骨和牺牲精神;从知青老师这里,我则学到了城市文明和青春的魅力。 说实话,北大荒的孩子们很感谢知青,甚至还有崇拜的成份。去年,在北


    我是北大荒老军垦的后代,我上小学后的第二个老师就是知青。我的第一个老师是老军垦的妻子,从她那里,我学到了军人的风骨和牺牲精神;从知青老师这里,我则学到了城市文明和青春的魅力。

    说实话,北大荒的孩子们很感谢知青,甚至还有崇拜的成份。去年,在北兴农场50周年的时候,赵炎、李文玲等百余人回到了北大荒。一批新北大荒人把李文玲拉到OK厅,十几个40岁左右的人对李文玲说:“李老师,您坐好。我们给您唱一首俄语的《东方红》,这是您当年教给我们的。”他们恭恭敬敬站成一排,用标准的俄语演唱,40岁的老学生给年近60多岁的知青老师汇报演出,那场面实在令人感动,在场的人全部流出了眼泪,李文玲哭得泪流满面,说不出话。她实在没想到这个欢迎仪式会是这样的,当晚嗓子就哑了。

    文学作品中,云南知青留下的是《孽债》;现实中,北大荒知青留下的是贡献。

    以下摘录的,是我的几个同学对知青老师的肺腑之言。

    门惠民:

    我终生难忘的最亲爱的知青老师,清晨,天还是漆黑的时候,你们就来到教室为我们生炉子,提前烧暖教室;你们把厚厚的科普读物和小说拿给我们阅读,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生活;在我们中有一些同学的父母挨批挨斗的时候,是你们用手抹去我们花泥脸蛋上流淌的泪水,擦去“过了河”的鼻涕,轻轻抚摸着我们的头,把《毛主席语录》送给我们……你们和我们一起钻树林,告诉我们那些我们熟悉、亲切的树木、野花、野草的学名,我们也告诉了你们黑丘子、狗尾巴、狼尾巴等等我们给它们的名字。

    今天,望眼看去,农场已变得高楼林立,花团锦簇。我们也已步入了不惑之年。当年农场的印记和你们的影子已经完全没有了,彻底消失了。然而,当我们望着眼前的一切时不禁浮想联翩,林立高楼中,锦簇花团中仿佛浮现出当年的情景与现实融为了一体的景象,人群中有你们的影子,有你们的笑脸,有你们的歌声……。

    我们就是在你们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代人,他们为了祖国,为了理想,把他们的青春热血挥洒在了最艰苦的北大荒,他们应该为我们的后人铭记。他们就是可敬的你们!

    你们返城了,没有扎根,但你们与我们父辈的友情却在北大荒这肥沃的土地里深深的扎下了根,代代相传。

    代艳:

    在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这里来了一些大城市的年轻人,叫知识青年。这对于我们这个偏远的小村庄来说,无异于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全村男女老少敲锣打鼓站在公路两旁迎接他们。人们腰系大花绸子被面,扭着大秧歌,唱着为知青改编的歌曲:“东风吹来传喜讯,红旗飞舞迎呀亲人,敲锣打鼓欢迎新战友……”那场面之盛大之热烈,至今仍历历在目。斗星转移,不觉间己过天命之年,停下脚步去回味过去的岁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有时候我想,如果知青没有来到北大荒,如果知青没有走进我的生活,如果我没有受到知青的影响和熏陶,我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王江:

    怎能忘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就在那间低矮的教室里的那张裂着宽缝的黑板前,知青老师让我们早就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他们用不很多的知识浇灌滋润了我们荒芜干涸的心田,让我们一颗颗愚顽蒙昧的心头,燃起了向往和追求文明的火苗,扬起了梦想和渴望飞翔的翅膀。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山村,走过一座又一座城市,但无论走到哪里,儿时的理想总伴随着你们的身影,始终坚定耸立在我的心头,始终没有泯灭,相反始终鞭策激励着我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如今,你们都走了,而我每次回去探家,都会徘徊在先前的大礼堂和知青宿舍的旧址前,缓步在早己荒芜、长满野草的篮球场上。我不知道在这下面是否还凝固着当年知青的欢笑和泪水,是否还藏有你们略带凄婉的真实故事。

    我总想告诉你们.北大荒有一个不再是孩子的第二代北大荒人,一直在怀念着知青,怀念着知青在北大荒的那段日子。

    冉正宝:

    知识青年我们其实习惯叫城市青年,强调他们的城市身份。那时城乡差别的确很大,尤其是文化教育方面。知青上山下乡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对于我们这代农场人来说却是大大的幸运。

    最幸运的是我的整个小学阶段,一直有知青做我们的老师。

    从这个意义上说,1700万知青是光明的使者,是真正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我们“荒二代”只是被他们照亮的一个部分,全国更多的农场人、农村人为此走上了追索知识的道路。

    知青带给农场孩子们的不仅是音乐,更有成长意义上的特殊价值。在八五二农场教育科工作过的荒二代邢元利,对回来探访的知青冯敬兰说:“你们把知识给了我们,把城市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使我们从小就有了榜样,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动力。”荒二代大都是在田野中长大的孩子,但有幸接受了“城市文化和新的生活方式”的教育。

    知青在时,农场的教育和教学水平都是很高的,明显比周边地方的学校要好。如果能一直延续下去,我们完全可以在农场自己办的学校考上大学的。可1978年后的“返城风”迅速把他们刮回了城市,造成了所有农场学校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开始下降。等我到了考大学的年龄,大多数分场中学根本无力开办高考班,只有职高班。从对荒二代教育的角度看,知青真不该返城。他们走了,风一般地来,云一般地去,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知如何表达。我们没有被父母抛弃,但我们却被知青抛弃了,那么地决绝,决绝到来不及让我们思考,只是把一种无言的伤痛留在内心的某一个角落里,静待岁月的发酵,在生命的某一节点蓦然回首时,才觉悟出这命运弄人的安排。

    从开发和建设北大荒的角度看,知青不应该走。

    我不愿他们走,终究还是情感上的不舍,知青叔叔和阿姨们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承担什么道德或所谓政治上的压力,作为荒二代也没有资格对他们做出走与不走的良心判断。城市是他们的故乡,回去既是情感的需要,也是尽快结束精神流浪的需要,那里有他们的父母兄弟,也有他们曾经的梦想,当时他们大都30岁上下,还很年轻,还能在城市创造奇迹,展现辉煌,他们应该返城。而返城后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离开了艰难的农村,又在城市开启了艰难的“二次拼搏”和“二次苦难”,他们比同龄人多吃了一次苦,但很多人也因此实现了梦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知青是应该返城的。返城让他们的社会价值放大了数倍,相比之下给我们荒二代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我们毕竟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微小的存在,是很难写进历史的一个有点特殊的群体。而他们是已经写进共和国历史的一群战士,燃烧了青春的岁月,牺牲了无数的生命。

    付出青春代价的知青应该返城,他们已经在我们心中种下了信仰、理想、良知、道德、文化、文明的种子,在北大荒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滋养下,这些种子早已成长成才,结出硕果。很多荒二代成为垦区的精英,乃至国家的精英。知青之于北大荒的贡献为此是双重的,一方面参与了富饶北大仓的建设,一方面播种了未来的希望,这也是知青返城后可以安心的地方。

    不是每个知青都需要忏悔,相反,还要接受来自荒二代和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荒一代的感谢和祝福,知青促成了荒二代命运的改变,给了我们文明的曙光,可知青们并没有把这些功劳记在自己的身上。

    罗永占:

    40年光阴一闪即逝,我们与知青时代擦肩而过,但我们却是他们最大的受益者。童年的学生时代,是在知青的辛勤教育下匆匆度过,使我们在幼小的心灵就有了城市的印记。如今,我们昔日的恩师也已经两鬓斑白,不知他们在离开农场之后又经受了怎样的艰难,而我们做学生的,对老师的恩情却无以报答。我们从知青身上学到了知识,又在他们的影响和教育下走上了社会。在知青大批返城之后,我们中的许多人又接替他们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当我们踌躇满志之时,不曾忘记,这一切的奠基者,正是那些为北大荒作出巨大贡献的广大知青。

    娴静:

    当时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知青,他们在教给学生文化的同时,还给学生讲一些城市里发生的新鲜事,讲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偏远、封闭的北大荒的孩子,不出门便能够知晓天下事。可以说,今天第二代北大荒人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有先进的理念和文明的气质,是与当年知青们的启蒙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截然分不开的。

    顾春燕:

    知青那时正当青春年华,是他们无私、无畏的把自己的文化知识、聪明才智,勤奋善良、明理坚强、受家孝顺、刻苦忍让的优良品质毫无保留、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你一个懵懂的孩子心中,手口相传地成就了我们北大荒第二代特殊的成长经历。

    知青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形成了特殊的群体,造就了我们北大荒第二代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知青老师教诲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会我们唱歌、跳舞,吹拉弹唱,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虽然现在我们当中大部分都身在他乡,但是我们始终把北大荒当做第一故乡,因为有知青老师的培育和教导,我们这些北大荒第二代无论身在祖国的哪个城市,处在哪个环境中,哪个岗位,我们都是有着红色血液的中坚力量,都在发扬着北大荒人的无畏精神,在为祖国奉献着我们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在运用和传承着知青老师授予我们的文化知识,聪明才智,为祖国的振兴发展,为圆我们的中国梦在努力奋斗着!

    今天此时我要真诚地说声:谢谢你们伟大的知青,是你们用青春和热血把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北大仓;把北大荒的第二代塑造的如此优秀、打造的如此坚强,我们无论在祖国的任何地方,我们都会为那里发光添彩!是你们教会了我们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让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和青睐!我们是你们的骄傲,我们是你们的光芒,是你们把那片黑黝黝的土地变得如此神奇,是你们的无私付出、真诚培养才有我们走到哪里都是佼佼者的今天!在此我要大声的呼喊:知青万岁!我们永远爱你们!(一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