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在北京过年

    2021年 07月 27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董晓敏 点击:
    那年,我和妻子、大女儿一起去北京的小女儿处,过了个慵懒、轻松、惬意的春节。 小女儿和女婿都在北京的部队研究所工作。去北京过年,因为喜欢部队大院的气氛:宽敞的道路,茂盛的绿化,幽静的院落,处身其中感觉仿佛置身于公园。不管大院外面是什么特色,大

    那年,我和妻子、大女儿一起去北京的小女儿处,过了个慵懒、轻松、惬意的春节。

    小女儿和女婿都在北京的部队研究所工作。去北京过年, 因为喜欢部队大院的气氛:宽敞的道路,茂盛的绿化,幽静的院落,处身其中感觉仿佛置身于公园。不管大院外面是什么特色,大院内部总是社会主义。没有大小广告,没有乱搭乱建,没有四处堆放的建筑垃圾,没有故意泼撒的中药渣子, 因为不准养狗,人行道上也没有一堆狗屎,大院内也基本没有小偷和歹徒,你尽可以一个人夜晚去院里散步。大大小小的营房,年前刚刚粉刷一新, 在绿树的映衬下十分养眼。和北京的一些公园一样,院内的梅树绑上了可以乱真的花枝, 仿佛春天已经来临。夜晚,大大小小的松树、柏树、榆树和灌木上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彩灯, 点缀着节日气氛。

    女儿的级别,只能住“营职楼”,我们去了显得有些挤, 就在部队招待所开了一个房间。招待所离营职楼不过百米,这是专门接待部队家属和基层部队人员的招待所,除了门厅, 其他条件不亚于一般的三星级酒店,尤其舒服的是房间特别大、暖气特别足,140元一天的价格也不算贵。服务水准虽然不高,但服务员们一口一声“叔叔”“阿姨”,让我们感到亲切。招待所的边上就是食堂,这也是我喜欢的。一日三顿,面食内容丰富:带馅的有肉包、豆包、糖三角,不带馅的有白馒头、杂粮馒头、五米饼子,还有油饼、地瓜和玉米棒子,哪怕过年只有一二十人用餐,品种也没有少过,反而多了样饺子。食堂的稀饭是免费的,我特别喜欢玉米面粥。菜的口味偏向北方, 因为过节人少,品种少一些。如不满足,可以到附近的培训中心去吃小灶,五六个人在包房里吃一小桌,不过一二百元。我曾好奇地问女儿:怎么不见战士们来食堂用餐?女儿说, 战士有专门的食堂,他们吃得比干部们更好。因为他们是集体伙食,这几年国家的标准定的高。而干部们吃饭要自己掏钱,自然节省一些。

    去北京过年,就是为了摆脱世俗的应酬,享受慵懒。往年春节七天,有五六天用在拜年、走亲戚上,到北京以后, 除了与亲家一家吃过两次饭以外,没有任何应酬。每天愿意睡到几点就是几点,绝不用担心有不速之客前来拜年。以往过年,还有不少心思用在了吃上,而现在,院里有那么一个喜欢的食堂,就不必那么劳神了。早上一锅粥,几个食堂买回的干粮;中午如果在外面,就吃必胜客、麦当劳、吉野家一类的快餐,不出去就去食堂吃。晚上想改善了,或者去吃小灶, 或者切几盘小包装的熟菜,搞一个火锅。就这样过了十天自由自在的日子,没有张罗过一桌宴席,也没有吃过一天剩菜; 没有提着大包小包去串门,也没有在家里留下各种弄不清谁送来的补品、糖果和水果。

    当然,拜年还是要拜的。年三十的下午,乘孩子们在张罗火锅,我们夫妻俩开始拼命给老师、同事、同学、战友们发短信拜年。当然,我们也同时收到了同样多的拜年短信和电话。我在北京有四十多个上山下乡的战友,有十多个曾经教过的学生和几个当年九三一中的同事,甚至还有一个分别了三十九年的师训班同学。我真想去见见他们。尤其是当在电话中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心中忍不住有一种冲动,想告诉说“我就在北京呀”!但是, 我到北京过年,不就是为了更轻松一些吗?为什么在去打扰别人,让自己和朋友都忙碌呢? 何况,“相约世博”,我们不是都约好了吗?我终于忍住了。

    到北京十天,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好日子,气温也不算很低,在马路上行走,没有任何寒意,进入房间,又享受着暖气。这是在上海过年比不了的,只是气候干燥了些。为了不辜负这好天气,我们也去了北京的几个好去处。

    初一那天下午,我们去了首都博物馆。这是一个很大气的博物馆,通过参观,我们重温了首都北京的历史演变,还了解了老北京的民俗风情。在博物馆的茶室里喝茶也很温馨, 特别是偶一抬头,看到灿烂的阳光投射到墙上,想到上海此刻正阴雨不止,便有一些暗暗地庆幸。

    北京的庙会特别多。初二那天,我们去了颐和园的“皇家”庙会。庙会最大的特点是人多, 我们绕着颐和园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停车的地方,只好将车开到地铁4号线的起点站,再乘地铁去庙会。(应该说,北京的公交搞得不错,地铁不论多少站,一律2元,为了鼓励乘坐地铁,中转处的停车场一天的停车费也只要2元)颐和园的庙会办得并不太好,虽然也有捏糖人、泥人、面人,做“毛猴”一类的老北京“玩意儿”, 但总觉得太粗糙。不过,我们五个大人,像孩子一样参加“嘉年华”活动,兴高采烈地套圈、投掷、投篮、打靶,中了奖洋洋得意,不中奖缠着工作人员要纪念品,仿佛回到了童年。颐和园有一个冰封的湖面,允许人们在上面行走,两个在北大荒出生的孩子早就没有了在冰上行走的记忆,需要我们搀扶着才敢行走,让我们乐不可支……

    去中国电影博物馆,也是一次美好的记忆。博物馆在朝阳区,靠近机场高速,我们是驾车过去的。和首都博物馆一样,电影博物馆也是一个庞大的现代建筑,像上海的一些“创意工场”。博物馆共四层,有二十个展厅,其中十个展厅展出的是电影百年的历史,包括电影的发明、中国的电影历史(分早期、解放前、新中国三段落), 其中又细分为美术片、记录片、儿童片、译制片以及港澳台电影等部分。另十个展厅属于“电影博览”的。展出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让人眼花缭乱。我们还参加了为迎春举行的电影谜语“嘉年华”活动。中心的园厅正在举行电影音乐展示欣赏活动,还有几个电影厅正在演出新老电影,可惜时间有限,我们来不及光顾了。

    初四晚上,我们在大剧院观看了俄罗斯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这无疑是春节中最美妙的一次经历。那天下午,我们在西单,太阳很好,我们不愿意在商场内浪费时间,便早早吃了晚饭,从西单步行去天安门广场西侧的国家大剧院。路上,经过中南海的“新华门”。它的两侧依旧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大红标语。正对着门的,依旧是题写“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的大影壁, 看着十分亲切。尽管门前有警察,马路对面也有警察,我们还是在那里照了像。到了大剧院,时间还早,我们又去了天安门广场,正好赶上降旗仪式。当仪仗班的战士们进入天安门, 广场四周的灯亮了,节日里华灯初上,让人感奋不已。晚上六点半,大剧院开始入场。说实在的, 大剧院外形并不漂亮,起码它不雄伟,让人缺乏震撼感,在周围绿化的映衬下,显得有些单薄。不过,大剧院里面还是不错的, 透过玻璃幕墙,在灯光影映下, 门前的人工湖很美。剧院内的两个大展厅,一个展出的是大剧院二十多个自创节目的介绍, 包括图片、服饰、道具、布景等, 印象最深的是《图兰朵》和《西施》;另一个展出的是“大三国”世界巡游展,很多有关三国的文物。可惜, 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只够走马观花。大剧院有四个专业剧场,中间最大的是歌剧院,另有戏剧场、音乐厅和小剧场。《天鹅湖》就在戏剧场演出。我们订票比较晚, 只买到280元的票,二楼最后一排,但依然看得十分清楚。

    这次来京演出的是俄罗斯圣彼得堡芭蕾舞剧院的芭蕾舞团。五年前,我去俄罗斯旅游时曾经在圣彼得堡芭蕾舞剧院看过他们的演出。这次演出的不知是否原班人马。演出依然十分精彩,服装、道具、布景依然漂亮耀眼。只是那次我坐在包厢里, 而这次坐在最后一排;那次乐池里有乐队演奏,而这次或许为了节约成本,采取播放录音的办法伴奏。孩子们都说,没想到芭蕾舞那么好看。

    过年的十天很快过去了。细细想来, 过年的方式其实很多:像这样悠闲自在,确实不错;像往年那样热热闹闹,也是人之常情;或者,还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旅游景点, 在消耗精力与发现世界的过程之中享受快乐。但无论如何,享受天伦之乐,终究是中国年的重要主题。当酒桌上听亲家母夸我的女儿“第一眼就觉得是个好孩子”的时候, 我感到骄傲;当看到小夫妻俩每次出行前要在在网上研究行车路线,我为孩子们对生活的认真态度而欣慰;当姐妹俩在一边没完没了地说着悄悄话的时候,我看到了她们童年的影子;当一家人围着一台25寸的小彩电看冬奥会,看到赵宏博/申雪夺冠, 孩子们乐得手舞足蹈,我们两个老的眼眶里噙着泪珠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实在太幸福了。

    就这样,我在北京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作者原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0团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