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有这么一群人⋯⋯

    ——记上海知青研究资料中心的志愿者们

    2021年 06月 14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傲 梅 点击: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自 2011 年 3 月成立,至今已走过了 10 年的历程。在这 10 年中,有无数个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偿奉献的知青志愿者们,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 为研究会做着不同凡响的工作。研究会能获得黑龙江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自2011 3 月成立,至今已走过了10 年的历程。在这10 年中,有无数个默默无闻、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偿奉献的知青志愿者们,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 为研究会做着不同凡响的工作。研究会能获得黑龙江省世博会特殊贡献奖、上海市社科联优秀学会光荣称号,在国内外知青中享有一定的声誉, 除了有好的带头人和工作班子的共同努力外,也和这些知青志愿者们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在这些知青志愿者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点点滴滴地做着人们鲜为人知的,但非常有意义的了不起的事情。他们就是上海知青研究资料中心里那些曾从上海北京等城市下乡到全国各地,现已退了休的知青战友。

    2014 年5 月的一天下午, 李庆梅接到时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刚老师的电话,要她速到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来一下,有工作商量。

    她从青浦区徐泾镇赶到青干院见到张刚副会长时,已近下午4 点,在座的还有时任研究会会长阮显忠。他们简要地说明了找她前来的原因:为了抢救和保存知青的各类资料, 留住那段可以供专家学者研究和后人了解的历史,研究会和青干院合作成立一个知青资料中心。地点设在院内的图书馆, 由青干院配备人员,对资料进行管理并输入该院图书馆国家统一的图书管理系统中,以求永久保存。研究会的任务是组织知青志愿者搜集、整理知青的图书及相关资料。请时任副秘书长的她代表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参加资料中心的工作,并担任主任。听到这个消息李庆梅感到很突然, 她对能参加这么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感到很荣幸,不过对于当主任,她实在没有思想准备。她认为,这个主任应该由青干院的领导人员来担任。因为是两家合作,资料中心建在青干院, 并派专人管理资料,直接受图书馆领导,同时这里还有青运史研究室,无论保管和研究都是国家体制内的。她可以作为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好此项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资料中心的长远发展。双方领导经研究, 接受了她的建议,由时任图书馆馆长的季琳娟老师担任主任, 由她和研究室负责人之一的赵文教授担任副主任。就这样, 资料中心的领导班子组成了。

    李庆梅的任务是组织知青志愿者,收集知青各类资料。她通过下乡到各地的上海知青组织的推荐,组织10 余位有热情、有能力、肯付出、不计报酬的知青先期加入到这个志愿者队伍中。2014 年6 月15 日, 有研究会、青干院双方参加的会议上,正式挂牌成立了上海知青研究资料中心。

    如何收集资料?没有经验, 大家就摸索着干;没有资料来源,他们就首先从自己入手。李庆梅、张勤华、郭解、马毓敏、王宗仁等志愿者们把自己家中的知青书籍等相关资料拿来了;沈国明、阮显忠、张刚、刘铭君等领导也送来了自己的书籍……于是,我们有了第一批的知青资料。同时,每个志愿者又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通过自己的亲朋好友、战友去寻觅,去索要。陈战还两次到海湾园的仓库中,在茫茫书海中寻找相关书籍;王有春主动到安徽省巢湖市、固镇县、五河县、凤台县等地收集知青档案资料;王礼民则专程到苏州知青馆、知青家去收集他们捐赠的图书。在大家努力下, 又得到了一些图书和资料。

    他们不仅各处收集,还应邀上门到知青们家中去接收。

    记得一次,罗凤朝老师告知志愿者,她有一箱图书要捐赠给资料中心,但书很重,她无法拿过来,要求上门去取。尽管当时人手很少,而且都是得用业余时间工作,但为了收集到更多的资料,中心还是满足了她的要求。那时正处炎夏, 李庆梅和朱盛镭老师冒着烈日从青浦和普陀来到闵行的罗老师家,收到了40 余本知青写的书,再送到虹口区的资料中心。虽然汗流浃背,尤其是朱老师身体肥胖,在烈日下搬书箱, 那个累那个热,更是不言而喻的。尽管这样,但能一下收到这么多的书,他们还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还有一次,一位市郊农场的知青老师来电话告知李庆梅,她有许多书信和照片,要求能上门去收一下。李庆梅和江克定老师即刻来到她家,查看她铺在桌上、床上的资料。江克定一页一页地核对并记录,足足搞了好几个小时, 才把认为合乎要求的材料整理拿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这种个别征收的做法,速度既慢,范围又小。他们及时做了总结,认为要扩大收集面, 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于是,他们逢会必讲,逢人必说,在研究会组织举行年会、文艺汇演、各种理论研讨会、座谈会、图书首发式之前,他们都会先发相应的安民告示,让更多的知青和相关人员知道资料中心在征收知青图书和资料。同时, 他们也会抓住许多知青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和活动的机会, 主动参与,到现场宣传或设摊直接收集资料。这个做法,已经形成惯例,成效还是显著的。

    他们也意识到,仅仅在上海知青群体及相关人员收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扩大征集面。于是,他们开展了面向全国的征集工作。2015 年1 月, 市社联请来了一些外省市的知青朋友到上海来开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李庆梅以资料中心的名义,介绍了资料中心的情况及收集知青图书资料的目的意义。由郭解组织了8 名下乡到新疆的知青作家,介绍了他们撰写的书籍,并当场捐赠给了资料中心。外地的知青代表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也主动把自己带来的图书捐了出来。至此, 中心拉开了每年召开有全国各地知青代表参加的上海知青图书交流会的序幕。2016 年的图书交流会,不仅安排知青作家介绍新书,还增加了场内设摊就地交流图书的活动,并和各地的部分知青馆合作,请他们成为我们的资料分中心, 实现资源共享。在分中心的建设中,除了李庆梅、庄蔓菁、王礼民、朱盛镭曾随张刚会长一同到几个知青馆登门拜访外, 田钧祥、陈战、马毓敏、王礼民、张勤华及李庆梅,都是自掏腰包,利用到外地办事、学习、旅游的机会,主动推荐、联系、落实安徽、鸡西、四川、哈尔滨、云南、内蒙、天津的部分知青场馆成为分中心。孙咸隆、颜玉君不仅推荐了新疆绿洲知青志愿者书库加入了分中心队伍,并且担任其中的工作, 使资料中心的资料库得到扩展。2018 年是有着42 万知青下乡的市郊农场的专场资料交流会。这场交流会充分显示了这支庞大的知青队伍的实力,不仅有前面已经交流的方式,还有展板、实物的展示,丰富多彩。2019 年,在往年交流方式及内容的基础上,又通过展板,增加了著名知青作家叶辛著作的展示及介绍他作家生涯的专题报告,使与会者受到深刻启发, 激发了许多知青朋友的创作欲望。2020 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疫情关系,无法在线下开展交流,就改在了线上召开,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李庆梅、田钧祥、马毓敏、王礼民、张

    勤华等人还多次到外地参加各知青组织的活动,相互交换, 收取资料。

    在每次图书交流会时,资料中心的所有人员都会各司其职,认真圆满的完成这项被研究会作为重要任务的工作。当研究会在全年计划中确定出图书交流会召开的时间后,至少要在正式开会前2 个月之前就开始准备。首先,由李庆梅制定好活动计划,再征求部分人员意见后,报研究会秘书处通过; 随后召开资料中心全体会议, 做好人员分工;然后大家按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分头准备起来。罗晓华用微信或自费打电话联系全国各地的可能参加会议的知青代表;吴昌健联系宾馆并安排外地代表食宿;王礼民负责制作会议宣传版面设计及电子会标,组织他的62 微视频团队全程跟踪拍摄及后期制作; 王雁、胡云芳、陈战负责打席卡、做会标、做分中心铜牌等相关的会务事宜;林升宝落实场地,制作会议宣传板,会议手册等;马琳安排会议报道及相关文字工作;沈永宝、周凤鸣、翁卫军负责会议拍照;田钧祥、郭解主动推荐落实参会知青作家,组织知青团队参加设摊交流;马毓敏、林渌依负责签到, 发放资料;孙咸隆、颜玉君在现场收资料;江克定除了平时做好资料的收集保管登记和制作打印捐赠证书,有时还要晚上加班或利用休息日接待捐赠者,会议期间则会在现场办理; 刘培德、刘建初负责会场安保; 王有春、张勤华负责会场联络及相关事物的处理。图书交流会得到了市青干院(团校)、二工大、经管院、大丰知青馆、叶辛文学会及各知青组织和各地资料分中心的大力支持。

    2015 年下半年,根据中宣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先生的建议, 在阮显忠会长的要求指导下, 中心志愿者们开始了《中国知青图书要目》的整理编辑工作。首先请捐赠了自己的知青日记, 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写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文章的身残志坚的志愿者王宗仁编制了总目模板,经大家多次讨论后, 将方案确定下来。2016 年暑假, 志愿者们在七八月的酷暑中, 汗流浃背地进行整理编辑,这对于非图书专业出身、年逾花甲的老知青来说,实属不易。马毓敏不会电脑编辑就现学; 陈战用不来电脑,就和打字快手刘培德搭档……参加这些编辑工程的还有李庆梅、王礼民、朱盛镭、王有春、刘建初、张勤华、林渌依、江克定、孙咸龙、庄蔓菁、吴昌健、周伟等人, 共编辑了348 册。编辑的图书目录内容有:名称、作者、书号、出版社、版次、开本、页数、字数、定价、CIP、图书简介、图书书影(封面)等。如果编辑出版, 将是一本图文并茂,可以让读者对图书有一个概况了解的目录书。后因工作量太大且出书成本较高,而改为现在大家看到的《知青图书要目》的版本。

    同时,中心的志愿者们大都参加了各地区老照片的编辑工作。王礼民还经过几年的努力,编写了《中国知青馆》这本厚书。期间,中心还召开了多本图书的专题书评会。

    在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 在各相关单位、组织、知青场馆、团队及个人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参与下,资料中心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收集知青图书及资料方面,从无到有,目前各类知青资料达到11 万件(本)以上;整理编辑出版知青图书和内部资料27 套69 本。同时与全国众多知青馆合作,成立了36 个资料分中心; 与15 个图书资料收藏者实现了资源共享。为丰富知青资料库, 为专家学者研究著书提供资料做出了贡献,为资料中心的有序发展,科学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年来,中心的志愿者们无偿奉献,克服着年龄大、身体弱、家务重等各种困难,有时还要承受着被误解,甚至是流言蜚语攻击的委屈。但大家一致认为,能够为还原知青历史、开展知青研究、丰富青年运动史的建设和研究,出一点力,心甘情愿,且无比自豪!

    (作者原为黑龙江建设兵团25 团北京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