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难忘的告别

    2021年 06月 13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万惠芬 点击:
    我是常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66 届毕业生, 1968 年 12 月 24 日插队到江苏省武进县百丈公社谈家大队顾西生产队。 1970 年下半年的一天,我突然被大队书记叫去。在去的路上,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将发生什么事。 见到书记后,得知本大队的一所村校,原老师突然因

    我是常州市第一初级中学66届毕业生,19681224日插队到江苏省武进县百丈公社谈家大队顾西生产队。

    1970年下半年的一天,我突然被大队书记叫去。在去的路上,我心里忐忑不安,不知将发生什么事。

    见到书记后,得知本大队的一所村校,原老师突然因病休假,故交给我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当临时代课教师,直到学期结束,而且明天就要上课。

    接下来我所听到看到的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个村校地理位置与安家舍、魏村两公社接壤,是一所只有一个教室的学校,学生不过20人,而且是一、二、三、四共4个年级的复式班;学校没有操场,教师没有办公室,上下课不用打铃也没铃可打,全由老师掌握时间。课桌是用长条木板加4根木棍钉起来的,长短高矮不一,也没抽屉放书包,两边的学生把书包挂长条木板上,中间学生的书包只能放桌面上。

    临危受命的当天下午,我就寻找到这位病休老师家,一是看望慰问,二是学习取经。这种临渴掘井,临时抱佛脚式的恶补,对我日后的教学受益匪浅。

    尽管我没进过师范学校,没接受过哪怕是短期的师资培训,好在我原先读的是当时的全国红旗学校,初中三年各门功课名列前茅,当过副班长、团干部、三好生。

    面对4个年级,我只能以最快速度先布置3个年级的学生做作业,然后为剩下的年级上课。讲完课后布置该班学生做作业,再为其他年级上课。有的脑子灵活的学生还是老习惯,完成作业后就会站起来告知我,也会走下来看其他同学怎么还没做完,甚至教其他同学做。我就不断摸索着作业的数量与时间的最佳结合点,逐步改变现状。

    除了语文、数学课之外,唱歌、体育等课程也是我一人兼任,我戏称为“全科老师”。唱歌是我的软肋,我就找个唱歌较好的学生领着4个年级学生同唱一首歌,一星期一换。体育是我的强项,我就发挥特长,搞各种活动。没想到,所有学生特别喜欢我给他们上体育课。比如跳绳,有单人跳、单人向后甩绳跳、双绳蹦、集体花色跳等。再如踢毽子,有左脚踢、右脚踢,有用左右脚踢蓬、钢、侧、面,有跳起来踢,有围成圈互相踢等等。还有“大家来造句”“老鹰抓小鸡”“滚铁环”“抓恰子”“丢手绢”“造房子”“打乒乓”等等游戏。“恰子”,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用小布头装点米再缝好送给他们的。所有体育活动我都与他们一起参与,同学们不会的我就先示范,教要领。

    同学们在活动中融洽了关系,增进了友谊,看到和学到了以前所没有的知识和技巧;我也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在他们眼中,我似乎和蔼可亲、又似乎样样都会,有的同学还把家里的小秘密偷偷告诉我呢。放学后,他们都不想回家,总想与我多呆一会,而我总是劝导他们赶紧回家劁草放羊喂猪,帮助父母多承担点家务。

    有一次,一个学生病了,我准备去家访,想请一位同学当向导,没想到所有同学全部举手,有的甚至站起来把小手尽量向前伸,希望他能被我选中,可由他带我去家访。

    有一次,有个学生问我:“老师,你的家在哪儿?”我说:“我有两个家,一个在常州,一个在乡下。乡下的家天天住,常州的家难得去。”我从他们稚嫩的脸庞以及似懂非懂的面部表情上看得出,他们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家五六个人、七八个人只有一个家,而你一个人怎么会有两个家?

    转眼,学期就要结束了。

    虽然学生只有一二十名,但语文、数学的试卷4个年级却要刻8张蜡纸。那年的冬天特别冷,零下五六度的气温,要在钢板上刻字,也没手套,手冻得冰凉,我还是早早地准备完毕,但是由于气温低油墨抹不开,最后还是步行5里路到百丈中心小学帮助印好了试卷。

    学期结束放寒假的那天,是我最后一次站上讲台,我对同学们讲了好多话,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考上大学,一定会比我这个初中生拥有更多的知识,你们一定要超过我。世界是你们的,你们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最后我宣布,今天是我们相处的最后一天,下学期仍旧由原来的老师为大家上课。我真的没想到,在我讲这最后一句话时,同学们先是寂静片刻,接着就突然大声惊叫起来,争先恐后地你一句他一句反复地问我:“为什么你不教我们了?”“我们要你教!”“你不教我们,那你去做什么了?”“你是否要去常州的家了?”“你什么时候再来教我们呢?”……

    那一天,同学们谁也不肯首先离开学校……

    无奈,我只能把他们“赶”出学校,目送他们踏上回家的路。在我锁好教室大门,正想回头最后一次挥手与他们告别时,忽然发现他们全都面朝学校面朝着我的方向在一步一步退着“走”回家……

    此情此景,虽经历了四十二年时间的洗礼,至今犹在眼前,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作者系常州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