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知青生活二三事

    2020年 07月 31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张广昆 点击:
    我是当年的知青,参加过农场文艺宣传队。这段生活虽说不长,但记忆里的留痕,总是挥之不去。 大年过后没多久,接到通知,我被调进总场文艺宣传队了。私下里很开心,一眼望不到头的垄沟儿,拜拜了。 宣传队人不多,也就三十人左右。全队上下,本事不大,胆儿

    我是当年的知青,参加过农场文艺宣传队。这段生活虽说不长,但记忆里的留痕,总是挥之不去。

    大年过后没多久,接到通知,我被调进总场文艺宣传队了。私下里很开心,一眼望不到头的垄沟儿,拜拜了。

    宣传队人不多,也就三十人左右。全队上下,本事不大,胆儿不小,专捡大活儿摸。我们排过《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沙家浜》选场,还排过全本的歌舞剧《井冈山道路》。凭啥?凭的就是一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犟劲儿。我们走的是乌兰牧骑的路子,什么说的,唱的,跳的,喊谁谁上,没话说。不会说山东快书,自己去拜师学艺;腰腿不争气的,自己去早晚练功。个顶个的都憋足一口气儿.绷着一股劲儿。队里有一个曲艺演员,当时就特有台缘儿,受欢迎,观众不让下场,他就从快板书唱到大鼓,从大鼓又说到相声,一个人包了小半场晚会,卖力气,不容易。单说乐队吧,那是我们的半壁江山。他们每位都会玩几件家把什儿,放下弦乐,随手就能操起管乐,两把扇子不说,还要兼着幕前幕后的伴唱任务。没有乐队的烘托和帮唱,《井冈山道路》根本出不来那么大的声势,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演出效果。

    当然,我们演出,也出过一些让人捧腹的乐子事儿。

    有一次,我们演舞剧《白毛女》选场。演到“喜儿哭爹”,出麻烦了。饰演杨白劳演员的棉花胡子没贴结实,演到他被打死平躺在舞台上,各种角色都围过去,谁料想,他的胡子堵着一侧鼻孑L、糊在嘴巴上了。他躺在那里喘气不舒服,就用嘴巴往外“噗噗”地吹气,没“死”透。惹得周围的演员忍不住想笑。还好,  “喜儿”没出戏,悲痛得挺逼真,没太注意这个节目外的节目。不然,悲剧恐怕就演成喜剧了。

    还有一次,我们演《沙家浜》选段,唱“十八棵青松”。哪有那么多男演员啊,象征一下吧。好歹凑了七、八个战士,台面上一站,造型一摆,看上去,场面还行。按剧情设定,只要群唱一收声,锣鼓点儿即跟着响起,接着,从台面右手最边上的战士开始,依次走圆场,然后,左手边幕下场。可谁也想不到,群唱刚落音,还没等锣鼓点儿敲响,右手边儿的战士,啪,一个亮相,抬脚就走起了圆场。一个人认认真真、煞有介事地走了小半圈,感觉前后没人,知道出岔子了,只好硬着头皮又绕回到原位置。“郭建光”定在那儿直纳闷儿,台上愕然,台下哗然。乐队愣了一会儿,赶紧敲起锣鼓点儿,战士们憋住笑,鱼贯退场。

    时隔这么多年,想想那些没心没肺的日子,还真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