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知青高康良

    2020年 07月 28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肖介汉 点击:
    1969 年高中毕业刚满20 岁的高康良,怀着建设新农村的远大理想,从上海来到江西省永修县虬津公社张公渡大队田埠生产队插队落户,担任知青班班长,带领5 男5 女十名上海知青。 张公渡是个古老渡口,这里风光旖旎,景色如画,然而就在这年仲夏,一场强降水突然


    1969 年高中毕业刚满20 岁的高康良,怀着建设新农村的远大理想,从上海来到江西省永修县虬津公社张公渡大队田埠生产队插队落户,担任知青班班长,带领5 男5 女十名上海知青。

    张公渡是个古老渡口,这里风光旖旎,景色如画,然而就在这年仲夏,一场强降水突然来袭,暴雨如注,咆哮的山洪汹涌而至,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紧急关头,高康良不顾个人安危,一马当先,奋力堵漏抢险。他时而在圩堤上来回奔跑,时而在水里钻进钻出。经过三天三夜连续奋战,终于制服洪水,赢得社员们的交口称赞。

    洪水过后,高康良继续和乡亲们奋战地头,无论挑土修堤,还是抢种送肥,处处,活儿拣脏的干,担子选重的挑。乡亲们见了,个个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小高哪里像城里人,比我们还吃得苦耐得劳!” 

    1974 年,高康良担任了张公渡大队副主任和团总支书记, 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更高, 一门心思全扑在了工作上。这年双抢大忙,高康良在一个生产队蹲点,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一天,突然发现喉咙里有两个肿块,软软的,不痛不痒, 但吞咽食物时觉得难受,医生担心他患的是恶性肿瘤,建议他赶紧回上海检查。高康良听完只是笑了笑,轻描淡写地回答:“不可能吧,没那么严重。就算是恶性肿瘤,早去几天又有何用?”此刻,他想:“双抢是一年中最紧张最繁忙的日子,我是大队干部,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做“逃兵”呢?”于是,他执意留了下来,和平时一样,与社员们一起战晴天,斗雨天,丝毫没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可因为吞咽食物困难,他每天只能喝一点稀粥。社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无不为他的忘我精神所感动,大家干活的劲头也更足了。就这样,在他带领下,这一年的双抢任务,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完成得早,完成得好。让人惊喜的是,到双抢结束时,他的身体竟安然无恙。

    当时有不少招工、招生、参军的机会,他都一一放弃,说:“我在上山下乡路上刚刚迈出第一步,怎么能离开呢?”他决心沿着自己认定的路走下去。后来,田埠知青班只剩下他一个人。

    1975 年秋,分散在全公社的24 名上海知青被公社集中安排在麻洲大队涂家岭(窖上), 重新组建了一个单独核算的知青队,由高康良担任了队长。他把知青队命名为“沪光青年队”。

    涂家岭,离虬津街5 公里, 是个杂草丛生的荒山野丘,坡度大,土层薄,植被稀疏,保水保肥能力差,人们称其为“望天丘”。当地有首民谣唱道:“岭上旱,岭下涝,一场大雨全泡汤。”可见其耕作条件之恶劣。1958 年这里曾经建过一个农牧队(养猪场),没有成功。高康良没有被困难吓倒,硬是带领大伙用“肩挑背扛人拉犁” 的原始方法把那片贫瘠的土地开垦了出来。又为了不误农时,他和同伴挑着担子跑了一百多里路,从马口公社换来了生长期短的小麦和油菜种子。

    为解决涂家岭水源奇缺问题,高康良带头放弃春节回上海探亲的机会,与伙伴们冒着严寒奋战一个冬天,开挖了一条长40 多米, 深3 米的引水渠,还筑起了一条长10 米,高4 米多的提水坝,把水库的水引到了涂家岭的最高处,变旱地为水田。第一年, 知青队的水稻亩产就从原来的二三百斤,一跃为亩产800 斤,农副业收入逾万元。第二年, 水稻亩产过千斤,劳动日值也由第一年的1 元提高到1.5 元,名列麻洲大队第一,知青队不仅自给自足, 还超额完成了国家征购任务。

    身为知青队领导,高康良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在广阔天地,从生产到生活,从学习到娱乐,知青队的大事小情他件件都要操心。每天天刚亮就下地,常常嘴里含着饭去上工;甚至连晚上也睡不安稳,经常有人来找他。即使在公社或县里开会,心里也惦记着队里的事,一散会就往田间地头跑。有一天早上,公社书记有事来找他,不见人影儿,大家四处寻找,等找到时,他正满头大汗在田间查看灌溉情况。

    1978年是个罕见的大旱年。夏末秋初,高康良正带领大家奋战“三秋”,这时社会上刮起了一股“回城风”,涂家岭也不例外,高康良满怀深情地跟与自己在虬津摸爬滚打了近10 年的伙伴们说:“读书、进厂,都是国家需要,有机会你们都可以走。但,只要队里还有一个人没走,我绝不会先走!” 后来伙伴们大多陆续回了城,队里除了几个老农,只剩下他和另一个名叫杨其林的知青。田里的庄稼无人管,拖拉机没人开,为了不让知青队垮掉,高康良自告奋勇做起了拖拉机驾驶员,还兼了队里的出纳。为了增加知青队收入,他开着拖拉机为虎山造纸厂运稻草,赚运费,大伙儿每天跟着他早出晚归。不但胜利完成了当年的秋收秋种任务,油菜也种得比上一年多。虽是大旱之年,粮食也没有减产。第二年,他又领着大伙打了个翻身仗,工分值突破了2 元大关,每人平均收入600 多元,多的高达800 元。

    高康良还和虬津当地知青、社员一起成立了“农工商联合公司”,办起了油榨、豆腐坊、饭店、服装店等,增加了集体积累,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他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荣获江西省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还当选为省五届人大常委和全国青联委员,多次去北京参加会议,受到过华国锋、李先念、王震、余秋里、胡耀邦、王任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