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三访中国舞剧院

    2020年 07月 28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李秀兰 点击:
    人老了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事,记得也是一个冬天,快要过年了,我去了一次中国舞剧团,我见到了鈡润良——革命现代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吴琼花的第一任扮演者。因为她比我大,所以我叫她鈡姐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这天,天气很晴朗。我凭着收音机


    人老了总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事,记得也是一个冬天,快要过年了,我去了一次中国舞剧团,我见到了鈡润良——革命现代样板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吴琼花的第一任扮演者。因为她比我大,所以我叫她鈡姐姐。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这天,天气很晴朗。我凭着收音机听来的信息,只身一人来到位于北京西城区太平街3 号的中国舞剧团。当我摸索着来到了舞剧团时,突然想起今天星期日。心想不知道要找的人在不在?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 走进了这所静静的院落。

    舞剧团是座落在马路边上的一座红砖楼房,有个不算高的围墙,围墙的门口挂着一个白底黑字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舞剧团》,并不怎么引人注目。

    我因为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心里没有底。定了定神,才走了进去。一进门有个传达室,只见里面有个阿姨笑着问我,找谁?有没有约定?我告诉她:“我找鈡润良,没有约定。” 阿姨递给我一张单子叫我填写,我拿起来一看是《会客证》什么的,就歪歪扭扭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会客人的名字、时间地点、会客时间等,递给阿姨。

    阿姨告诉我:“从这里上到二楼,左转第一个门就是了。” 

    我谢过了阿姨,转身上楼,轻轻地敲响了这扇门,开门的正好是鈡润良,只见她瘦瘦的,年纪很轻,个子跟我差不多高,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我很有礼貌地问了一声:“你好!” 她就把我让进屋里坐定,给我倒了一杯水,我观察了一下,屋里的设施很简单。一张大床,一个办公桌两把椅子,一台收音机、厚厚的窗帘半遮着,屋里显得有些暗。这就是舞剧团的单身宿舍。

    鈡姐姐是个见面就熟的人,和蔼又活泼,我把我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她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学芭蕾舞是个苦差事,各个方面都要求得很苛刻,比如个人的身高、体形、相貌、肩要多宽、胳膊要多长,脚不要平足、二脚趾长的都不行,最主要的是年龄。我说今年15 岁了。她接着说:“15 岁学芭蕾舞已经晚了,光会劈叉、下腰是不行的,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才行。学芭蕾舞一定要能够吃苦, 每天都重复一个动作,每个动作要练一个月,二个月……直到完全熟练了为止。” 

    我一听,顿觉没有了底气。

    鈡姐姐用手揉揉眼睛,我注意到她揉眼睛的动作和别人不一样,她用十指把睫毛往上压轻轻地揉,我不懂她为什么这样揉,现在想想,我明白了,她的睫毛是植上去的,她这样揉不会把睫毛揉下来。

    鈡姐姐接着说:“我是广东人,11 岁考上了舞剧团,23 岁才正式上台演主角,平时都是跳群舞的。有的人也许一生都是跳群舞的。到了老了不能再跳舞了,什么技术也没有了, 被下放各个工厂、单位等,这样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我突然想起来,爸爸单位里有个人就是从舞剧团淘汰下来的,她什么都不会做。

    临走的时候,她对我说:“你可以学跳民族舞,这个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民族舞都有它的特征的。”然后,她从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拿了几张剧照,里面的吴琼花就是鈡姐姐扮演的。

    出门时,跟传达室的阿姨打了个招呼,把会客证交给她。鈡姐姐把我送出门外希望能再次相见。

    乘上了回家的公交车,我有些失落,如果我个子再高点、眼睛再大点,年龄再小点。说不定我就能留在舞剧团了。自己感叹起来这就是命啊!

    转过年,1967 年又是个隆冬,我再次来到舞剧团,门口传达室的阿姨见我来了,很高兴,这次没有那样详细地问我, 就把会客证给我了。这次我是熟门熟路直接来到鈡姐姐的门口。敲了几下门没有人答应。我又回到传达室,阿姨帮我查了一下记录,说:“对不起了!他们今天在天桥剧场演出。” 我深深地吐了一口气,阿姨说:“这样吧,我带你去看看排练场吧!”我随着阿姨来到了她们平时排练的地方。这个排练场地很大,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有明亮的窗子,三面是镜子和把杆,对角各有一架钢琴,暖气上晾晒着被打湿的舞鞋,排列得很整齐。我脑子里浮现出舞蹈演员们翩翩起舞的姿态,可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我真想在这里舞一曲,可是没有人为我弹琴,我手扶着把杆活动了一下。而后,就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排练场。我怀着感激之情告别了阿姨。这次与鈡姐姐擦肩而过。

    谁知,这一别就再也没有联系了。直到1968 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角响起,我毅然决然地去了黑龙江。后来鈡姐姐, 不知道成了那一届的人大代表, 我在电视里曾经见过。

    42 年过去了,2008 年的春天,我又来到了舞剧团,此时, 祖国因为改革开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是舞剧团还是在那座红砖的老楼,唯独变的是,围墙没了,但牌子还是那个牌子。门口添了一个小卖部,专门卖舞蹈用品的。我在门口徘徊了半个多小时,这次, 我是没有勇气再跨进这扇门了, 如今的鈡姐姐已是70 有余了, 另外也许她已经不住在这里了, 再一个自己已经过了学芭蕾舞的年龄了,不是15 岁的小孩了, 就是想多看几眼这里,把她们留在记忆中。我抬腿进了小卖部,里面有舞鞋,各种服饰、头饰、舞剧的光盘,我从中间挑选两张光盘,以留作纪念, 一盘是学跳西藏舞,还一张是芭蕾形体。

    (作者原为黑龙江兵团23团北京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