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七十年上海商业的变迁

    2020年 01月 19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萧毅 点击:
    上海传统零售商业,起源于水乡古镇青浦朱家角,经历了老城厢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和淮海路各种特色专卖商店的演变,逐渐形成商贾云集、烟火千家、因利乘便、蔚然兴盛的繁荣景象,成为海之通埠、东南之都会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解放后,上海商业零售

    上海传统零售商业,起源于水乡古镇青浦朱家角,经历了老城厢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四大百货公司和淮海路各种特色专卖商店的演变,逐渐形成商贾云集、烟火千家、因利乘便、蔚然兴盛的繁荣景象,成为海之通埠、东南之都会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解放后,上海商业零售行业发展迅速,推陈出新。首先国家对原商业零售业进行了改造。如1953年,国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迁入大新公司,以创新、公平、高效、服务为宗旨开展经营,单位营业面积、营业品种、销售规模一直在全国百货零售业雄居榜首,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店。

    人民政府在用国营商业改造零售业的同时,也保留和改进了传统零售业,如南京路上的沈大成点心店、三阳南货店、亨得利钟表店、吴良材眼镜店、培罗蒙西装店等名牌字号商店,而鸿翔时装公司也成为了上海百年国营老字号商店,从而使上海街市保持了上海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南京路灯红酒绿、霓虹闪烁,其盛况可与纽约的梅西、伦敦的哈罗德、巴黎的老佛爷齐名;淮海路上的欧罗巴皮鞋公司、西比利亚皮货行等特色专卖店,姿态前卫、潮流尖端,犹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以致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特别喜欢逛街,即使囊中羞涩,也还是流连忘返,非到霓虹初上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匮乏,19531977年是中国的“票证时代”,日用品、食品、副食品等供应都非常紧张,需要凭票购买,于是政府按户籍人口发放粮票、油票、糖票、布票、肥皂票,以及蛋票、禽票、鱼票、肉票和豆制品票等,甚至针头线脑也有票证。孩子们记忆最为深刻的要数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大白兔奶糖也要凭票供应,那浓郁的香味愈发诱人。

    那一时期,商店类型繁多、分工细化,百货店、食品店、南货店、粮食店、油酱店、煤球店等等各司其职。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北京路、新闸路、西藏路交叉口开设了上海第一家星火日夜商店。这家商店商品繁多,涉及日用百货、食品佐料,特别是店员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主动热情、耐心周到而广受好评。他们的事迹见诸报端后,日夜服务的食品商店和小杂货店等便民商店日益增多,大大方便了市民,特别是上班族的生活需求。

    改革开放后,上海商业零售行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新兴购物中心、超市、大卖场、便利店及其连锁经营商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来又有了电子商务等零售模式,充分体现了上海新时代新零售业与国际商业的全面接轨。

    1991年,我家居住小区对面的曲阳中心商场,开出了上海的第一家连锁超市——联华超市曲阳店,成为了中国连锁超市的鼻祖。4000多平方米的大卖场又升级亮相,由联华超市与法国家乐福合资成立了联家一一家乐福,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超级市场。我们那片方圆几公里的数万居民因此受益,周末逛超市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此后,麦德龙、沃尔玛等外资商业品牌业相继落户上海,联华、华联、农工商等本土商业零售品牌层出不穷,遍及街角、社区和商圈,再后来,中日合资联华罗森、全家7-11等便利品牌店业遍布全市,改变了以前买东西要跑好几家商店的状态,既方便又节约时间。

    上海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瞄准数字化、社群化、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等新需求,不断探索商业零售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消费者既可到店购买,也可以在盒马App下单获得快速配送。

    现在,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新开办的进口商店和创建一流商厦,全国和全世界的各种商品都能买到,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使上海更加充满了魔幻色彩。

    上海零售业经过这样的深耕细作、厚积薄发、华丽转身,从批发市场到连锁商店,从智慧门店到网购商店,终于升级为新零售、新时代的业态,市场商品种类丰富,商品供应模式新颖,购买商品方便快捷。

    上海零售业的发展史,是上海城市发展史的,也是新中国70年发展史的缩影。

    我们这代老知青也因此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受惠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适应新时代,享受新生活。

    (作者原为插队浙江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