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叶辛《客过亭》:不愿再回去(2012年会刊)

    2014年 06月 14日
    来源:研究会会刊 作者:郦 亮 点击:
    有人做过统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知青题材的作家有二三十人之多,但现在,还在坚持写知青的唯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一人。最近出版的《客过亭》,是叶辛的第十部知青题材小说,问世不久即引发热议。前天在奉贤海湾园举行的该作品研讨会上,华师大中文系教授
     

    有人做过统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写知青题材的作家有二三十人之多,但现在,还在坚持写知青的唯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一人。最近出版的《客过亭》,是叶辛的第十部知青题材小说,问世不久即引发热议。前天在奉贤海湾园举行的该作品研讨会上,华师大中文系教授、评论家杨扬表示,知青小说千人一面的局面,在《客过亭》中有喜人的转变。

    在杨扬看来,小说不外乎有两种被人接受的方式:一种是给读者人生的解答(如托尔斯泰的小说),一种是给人审美的愉悦。但过去中国的知青题材小说,更多的是体现第一种,总在表达一种激愤。所以知青小说很多都是千人一面,人们渐渐觉得不好看,很无趣,所以知青小说读者越来越少,题材领域不断萎缩。

    叶辛出版于1982年的成名作《蹉跎岁月》当然也表达了一种激愤,但杨扬认为,叶辛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很快进行了转型,《孽债》虽然写的还是知青,但已经由表达激愤转变为展现知青日后生活中的欲望。而到了这部《客过亭》,叶辛已经摈弃了怀旧和幻想,表现了一种不愿意再回去的思考。

    《客过亭》写的是一群知青很多年后重回故地,纷纷了却心债的故事。叶辛似乎在给读者作一个交代。这让上师大中文系教授杨剑龙感到,作为一名老作家,年过6旬的叶辛终究受到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从《蹉跎岁月》到《孽债》,再到《客过亭》,叶辛想把知青小说创作的这个圈画得很圆。

    尽管已经做了大结局式的交代,但叶辛并没有表示《客过亭》就是他知青小说的封笔之作。毕竟,知青小说仍可挖掘。在研讨会上,叶辛表示,他的创作将坚持可读和耐读,我心中的优秀小说,首先是爱不释手的小说,然后是可以读出一点意味的小说,当然还要是很多年后依然能被想起的小说。

      亮《青年报》2011415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