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我的人生驿站

    2019年 04月 13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马胜利 点击:
    秦岭山脉为中国中部南北分水岭,东西连绵八百余里,有名的嘉陵江发源地就在该地域。嘉陵江称之为江,在上游只为河沟,每座山峰之间沟壑之水汇合成溪,溪顺山势流至垅塬聚为河,河水至平原宽阔之处乃为江。我所在的国家级航天高科技研究所就建在这里,把国家


    秦岭山脉为中国中部南北分水岭,东西连绵八百余里,有名的嘉陵江发源地就在该地域。嘉陵江称之为江,在上游只为河沟,每座山峰之间沟壑之水汇合成溪,溪顺山势流至垅塬聚为河,河水至平原宽阔之处乃为江。我所在的国家级航天高科技研究所就建在这里,把国家众多的高科技人才聚集于此,理由只有一个“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

    黑龙江兵团和西北航天高科技研究所,是两个工作性质、人员构成全然不同的单位,但经过三年的磨合、熟悉和对工作、人际交往以及专业学科的培训,工作已现成色。令人触目惊心的1981年,该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山洪暴发,宝成铁路全线冲垮、单位与外界公路完全断绝,厂房被泥石流掩埋,职工大食堂和粮库被洪水瞬间席卷而去,两千多名职工家属只能靠“国防科工委”直升飞机空投维持生活。此时基于工会工作岗位独特优势,加之兵团十年锻炼的根基,我给工会主席、研究所领导提建议出主意:抢救淤泥中的精密设备,组织身强体壮的青年职工翻山越岭徒步运粮,拍抗洪救灾现场照片,上报组织抗洪抢险书面材料。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助组织职工渡过受灾过程中的许多困难。一个无名小卒的形象映入领导和群众的眼帘,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灾后表彰大会上,我荣获基地(军级)“三抓”任务三等功。隔年,被研究所任命为行政处副处长。时年31岁,为研究所最年轻的非专业学科出身的处级干部。

    洪灾过去了,恢复了平静生活状态。妻子、孩子、房子、工资都有了,但心中始终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姐夫的话老在耳边萦绕:“现在虽有职务,但学历太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你应该考大学,否则很难胜任今后工作。”姐夫是研究所型号系统设计师,16岁保送“西安军事电子工程大学”,专业上全所上下都对他敬畏有加,有很高的评价,多次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他的话在我心中那是有很重的份量的。尤其是他说的“有啥不懂可以来问我”的话,让我如释重负。虽然自己初中文化,但已是处级干部,考不上在单位多没面子,有他指导一切踏实了。成果来自不畏艰苦的努力,人生道路不能缺少外界压力和亲朋好友的勉励以及自身的定位选择。一年中,我啃读了全套自学丛书。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初,(那年还是春季招生)伴着新春来临的鞭炮声、觥筹交错的举杯祝贺声里,探亲回沪的我在上海的家中收到单位电报:“你已被河南大学哲学系录取,见电速做工作交接和上学准备。单位领导已通过你带薪上学的决定。”这是兴奋的时刻、难忘的时刻,一生祈求向往的愿望实现啦!那天,我彻夜难眠和75岁的老父亲一直聊到东方欲晓。光宗耀祖乃儒家伦理学说之核心,老父亲虽然也经历过“新文化运动”,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在大学的那些年,真有“打开天窗、豁见蓝天”之感,一切都是新鲜的。“哲学”又是一门“方法论”学说,需砥砺琢磨,仍学无止尽。回顾往昔:不登高,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往日平庸工作,全无目标烦心,今日才知“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谛!当年大学校友老前辈《李自成》作者姚雪垠先生流着眼泪讲写作过程的艰辛,美国白宫远东经济情报专家美籍华人赵浩生先生语重心长讲“世界经济发展现状”的激情,至今历历在目、始终难忘!赵浩生老先生关于“世界第三次革命浪潮”理论,对我后来的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教益启示。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大学生活还意犹未尽,就到了毕业之时,一切将在实践中践行。毕业后回到原单位的工作,大学所学的知识使我一切顺当,如鱼得水。秉承座右铭:“不为钱所行,只为民而为。”我接手了有五位经理、帐号负债的单位三产,一年后建立一座机械加工厂,安排无业职工子女就业四十多人,利润上百万,轰动了全研究所,被全所职工推荐任单位的物业公司总经理,主管全研究所科研、生产、生活房产等事项。当时公司有资产达3.6亿,光职工房改集资住房就有1500余套。上任后我就把最难办、职工最关心的房产证难题解决并发到职工手中,全厂职工欢呼雀跃。虽然其间也有不顺之事,但能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足矣!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离开黑龙江二十年,国家得到翻天覆地飞速发展,家中也发生巨大变化,人生驿站又到三岔口。爱人近退休年龄、儿子也想考学回老家,“门前两条辙,何处去不得?”继续为获取自身价值还是叶落归根?两者相争取其重,我毅然决然将儿子户口迁回上海爷爷去世留下的空房中。由于孩子的努力,上初中、保送“育才”直至保送大学。在那段日子里,从感情角度衡量几近残酷。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只身一人在上海学习、生活。自己做家务以及处理各种突发事情,完全是超越年龄、超越情感的负荷。爱人精神有时达到崩溃状态,为了遥控千里之外的孩子,几年来百元的电话卡摞起来足有半尺厚。当时宽慰爱人的赞美语远超恋爱时对她的承诺。这种事只有我们知青一代能做到!可以断定:这种状态在知青中并非少数!孩子现在事业、家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事业上已经是区内突出的教育教学骨干。要问幸福是啥?那是经过努力奋斗和各种煎熬得到自我追求及目标的实现!

    人生道路的选择、定位和实现,需要本人对价值观的追求和分析,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创造,更离不开一切可以帮助之人的关爱!在儿子婚庆典礼上,我讲道:“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成长,得到父母及亲人们的抚养关爱,得到求学时期老师、就业后共事的同事、领导关爱,得到过回上海生活时期知青朋友中叔叔阿姨们的帮助关爱。你要把婚礼当成人生成长过程中感恩大礼才是恰如其分的!以德报德是立足之本也。”

    人生易老天难老,转眼地球转到大部分知青一代退休年龄的轨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驿站上,要过大家总结那样“知味人生、璀璨夕阳”的生活。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地位、金钱、职务,而是在于追求过什么的过程。是“知味人生、璀璨夕阳”、“互相帮助、共度人生”的共同志愿把我们聚在一起,那是无比荣幸之事,同样也是我们退休知青共同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定位。选择人生目标,实际上就是选择前进方向。

    上海知青俱乐部会长洪波先生讲,“寻开心”就是现在知青活动的方向!他曾捐出市中心一套高档房做“知青俱乐部”办公室。在知青活动中他还说:“我不需要什么,大家需要我干什么?我能给大家干什么?”三句话温暖着知青的心!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老总荣耀中先生捐出五十万做“关爱知青游”活动,这些举动完全体现了无私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的最高境界,他们是知青群体人生驿站的中流砥柱。著名知青作家梁晓声说:“看我们国家的希望,就看民间还有没有‘善’的种子。若有,不好的时代终究会过去;若少,就应该加以珍惜,使它多起来;若无,那是最令人悲哀的,就连神仙也拿这个国家没办法了。”他又为上海知青俱乐部题词:“为知青服务无怨无悔。”这将成为知青人生驿站的最后选择了,因为我们都是“善的种子”!

    (作者原为黑龙江兵团46团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