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才气横溢 活力四射

    ——记爱心大使、艺术家、达人许晓敏

    2019年 04月 13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吴佩珍 点击:
    在 2015 年知青元宵节上,听到了一个独特的声音,那是男中音歌唱家许晓敏的歌声;再次遇到许晓敏是两年后去部队慰问演出时,搭我车的其中一位就是他。再后来因为同在剧社,常常一起演出,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闲聊中才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位歌唱家,还是一


    2015年知青元宵节上,听到了一个独特的声音,那是男中音歌唱家许晓敏的歌声;再次遇到许晓敏是两年后去部队慰问演出时,搭我车的其中一位就是他。再后来因为同在剧社,常常一起演出,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闲聊中才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位歌唱家,还是一位爱心大使、书法家、篆刻家、收藏家、画家和达人。

    许晓敏,生于1957年,父亲是区政府的干部,自小受父亲影响,琴棋书画得到了很好的教学培养,这童子功在他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父亲分管文化,他的工作环境为许晓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手风琴、钢琴、二胡、扬琴、口琴等等,各种乐器齐全,那里又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任何一位都能成为他的好老师,听听、看看、学学,潜移默化,加之天赋和爱好,小小年纪的许晓敏学会了多种乐器。唱歌、书法、舞蹈、画画、出板报……孩童的好奇心,让他看着都新鲜的东西,一不小心就钻了进去,天生好学的他,学会了画画,学成了一手好书法,居然还学会了唱歌。

    许晓敏就读于莘庄中学,是七四届初中毕业。家里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毕业时上山下乡大潮已过,按当时家里的情况,他完全可以进工矿,可许晓敏却执意要下乡,要到农村去锻炼,1975年就近插队至莘庄公社莘北大队务农。当农民的日子,他一点都不觉得苦,在田头地边常常亮开嗓子唱起来,随着喝彩声的增多,他发现自己的声音很独特,那是歌唱家的先兆。因为他的多才多艺,两年后担任大队通讯组长,成了名记者,才艺也充分展现出来写文章、出战地报、画画……忙得不亦乐乎。下乡五年,让他得到了锻炼,成长为男子汉。

    1980年招工,他成了上海自行车飞轮厂的工人,两年后,他调到厂工会担任干事。人的惰性是天生的,可许晓敏却是个非常勤快的人,边上班边利用业余时间上大学,1987年许晓敏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书法专业毕业。这无疑是老虎添翼,深造后的他本事更大了,前面的路也更宽广了。

    改革开放的大潮在全国掀起,让多才多艺的许晓敏不安分起来,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有一番作为,1990年他留职停薪,自主创业,开办了艺术广告公司。画画、写字、设计,这些本来就是他的特长,公司旗开得胜,开得风生水起,生意兴隆。口袋里的钱多了,曾经是知青的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买房,让生活更美好。

    唱歌唱到达人秀

    住房宽敞了,许晓敏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也就更多了。2013年,偶然得到的消息,他报名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达人秀。这一届达人秀,全世界共有五万多人报名,可谓规模空前。为了迎战,许晓敏还真下了一番功夫,选定自己秀唱歌。他的嗓音有点特别,是中音,便认真地选好了要唱的歌曲《伏尔加船夫曲》,每天到康健公园早锻炼时认真练唱。可要想唱好却并不容易,想想要和五万多人拚,不下苦功只能被淘汰。他的嗓音和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是同一种音色,很想请这样的名人指点,可怎样才能找到拜师门槛呢?他便想方设法去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得知廖昌永出了新专辑,将在上海书城公开签名售专辑,他赶了过去。面对心中仰慕的歌唱家,不慌不忙地请教廖昌永“廖老师啊!为什么我高音老是唱不上去?!”廖昌永笑着说:“你是高音唱不上去,我是低音下不来啊!”廖昌永没有一点大明星的架子,有问必答,这让许晓敏喜出望外,是廖昌永教他,要唱好高音,就象爬楼梯,每上一个台阶,音也就上一个台阶。一次次面对面指导,让许晓敏收获多多,学到了不少窍门。作为廖昌永的粉丝,廖昌永的每一张专辑他都买来仔细听、认真学,而只要有廖昌永的音乐会,他也一定到现场去听、去模仿。这一切没有白费,他从第一轮淘汰赛开始就站稳了脚跟。初赛、复赛,最终去电视台亮相。就是到了今天,讲起那次达人秀比赛,许晓敏就像讲着昨天刚刚发生的故事:黄舒俊、伊能静等评委对他的嗓音赞赏有佳,让他很高兴。一次次的比赛,展示各类技艺,项目不能相同:表演写字,写反字、写空心字、蒙着眼睛写字,一边写字一边唱歌。字要写得好,歌要唱到位。一边拉手风琴一边唱歌,充分展示了他的才艺。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他成功进级,经激烈竞争,最终进入十六强。这可不是一般的舞台,许晓敏小有名气了。电视台组织这些艺术达人分别前往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巡回演出,许晓敏美妙而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随着他的名字一起飞到了安徽、江浙沪各地大大小小的舞台,让许多人知道了许晓敏这个名字,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许晓敏一一他的魅力男中音更让人过耳难忘啊!

    写字写到召稼楼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许晓敏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跟着父亲学画画学书法,小小年纪就能画,还写得一手好字,成人后更对书法情有独钟。要写一手好字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能吃苦,要耐得住寂寞,不间断的练笔更是必须的。他先临柳公权的字,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后,又专攻魏碑汉隶。几十年来,他对书法艺术痴心不改,孜孜不倦,下功夫刻苦研究。进入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专攻书法、篆刻。大学毕业后,他感觉又上了一个台阶。他的书法,既有传统功底又有自己的风格,逐步形成刚强挺拔又不失飘逸,给人以醇厚潇洒之神韵的感觉,雅俗共赏,洋溢着奔放而充实激情的时代精神,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美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刻苦努力,他的画起来越出色,字也越写越好,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如果你去千年古镇召稼楼,沿着小河,走在召稼楼的青石板路上,抬眼就能看到小河拐弯处小亭下那苍劲有力、醇厚飘逸的七个大字:“召稼楼第一湾”,落款:“许晓敏”。这是他的墨迹。机会总是留给有真本事的艺术家。2000年,千年古镇召稼楼将成为旅游景点,许多匾额和牌楼需要书法家书写,当许晓敏看到《书法报》上刊登的启事后,立即报了名。当时报名的人数相当多,都是上海滩上的名人、名家。许晓敏按选拔要求,写好规定的字样,送到召稼楼。经过海选,他的书法被选中了,召稼楼有十幅牌匾是他的笔墨。光一块大石头的价格就是二十几万,而他独特的书法将永久地留在这些石头、牌楼、匾额上:“瑞晖坊”“高家滩远紫气绕”“三渚湾近碧水流”……许晓敏在千年古镇题词、写匾牌,一时传为佳话。

    一传十,十传百,好名声就是这样传开的。他居住在徐汇区康健社区,逢年过节,许晓敏忙得脚不沾地的写春联、写“福”字。他写的“福”字与众不同,每一年,他会根据这一年的生肖写出生肖“福”字来。今年是猪年,左边的边旁依旧,右边的字他会演变出一只可爱小猪,让人爱不释手。年年春节期间,是许晓敏最忙的时候,有时忙得一天要赶三场,饭都顾不上吃。我看了一下他的备忘录:周一上午康健社区写春联,下午赶赴金山,为公司年会献歌。第二天赶回上海,到梅陇社区写春联,马不停蹄又赶去出席书画艺术节开幕式。第三天上午在漕河泾开发区为那里的建设者写春联,下午又赶到打浦桥社区活动中心演出献歌;晚上,回到家里,又赶写了近百幅春联,准备明天送到现场……他写得最多的春联,上联为“五福百福全家福”,下联是“千春万春吉祥春”,横批:“五福临门”,让社区居民好喜欢,大家排队等许老师一劈一捺一字一句写出来。到了吃饭时候,看着那些排队居民渴望的眼神,许晓敏不忍心让他们扫兴,便饭也不吃,继续为大家写。居民们看不下去了:“许老师!你不停地写,手也写酸了,肚子也饿了,歇一会儿吧!”许晓敏那顾得上啊!他要让排在最后面的也拿到春联。他不仅为社区居民无偿奉献,还把春联送到宁国禅寺和尚手里、教育系统返乡民工手里……

    康健希望印社,是全国有名的印社,印社特聘请他为常任书画教师,是他的传帮带,让印社生气勃勃,颇有影响,全国各地许多名人都来光顾,上海市市长、联合国亚太地区官员、联合国禁烟大会成员等都来参观过。他的国画、扇面画陈列其中,而印社展示的所有印谱的封面提词,都是许晓敏的手笔。他的书画作品,具有紧跟时代的艺术欣赏性实用性,很有收藏价值,曾参加全国多个艺术团体的展览,不少作品得到业界的赞赏,部分作品被艺术馆长期收藏、展出。

    由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黄金珠宝藏品交易中心、相爷府联合举办的汲古斋第十九届《名家于与您闹元霄》大型笔会,今年依然如期举行。北有荣宝斋,南有汲古斋,许晓敏作为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与上海名家戴登帮、王宏喜、潘宝珠、蔡天雄,吴学才、朱政、陈元明等30余名中青年实力派书画家,齐聚汲古斋,为笔会现场泼墨挥毫,让书画走进寻常百姓家,是汲古斋一直坚守的理念。

    爱心送到乐缘院

    因为多才多艺,许晓敏也就会特别忙,采访他约了又约,实在忍不住了,问他:“忙什么啊?!”“我一周有五天要去养老院啊!”脱口而出的话,给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选了一天上午,直奔徐汇区乐缘养老院。

    电梯到达三楼,一跨出电梯,歌声就扑面飞来。大厅里,许晓敏拉手风琴。老人们放声唱着,一首接一首:《北京的金山上》、《我爱祖国的蓝天》、《绣金匾》……这些经典老歌,让老人们越唱越开心。许晓敏拉着手风琴,更是忘乎所以,如果不是老人们提醒,他会一直拉下去,根本不管自己的手酸不酸。当不善言辞的许晓敏向大家介绍我这位不速之客时,老人们听说我是专门来采访许晓敏的记者,都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这样的好人到哪里去找啊?就应该好好宣传宣传,这才是当今社会的正能量啊!”

    “迪个许晓敏从来也不生病的,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天热天冷,天天都要来哦!雷打不动,从不间断,阿拉感动得不得了!”

    “迪个人不要太好哦!来了从来不找麻烦,勿吃一口饭,勿喝一口茶,不为名不为利,腾出时间来陪阿拉迪点老人!”

    “别的养老院,冷冷清清,走进去会感觉很凄凉,老人的心情也会不好。阿拉啊!一走进来就是歌声飞扬,生气勃勃,这都是许晓敏带来的,还专门教阿拉唱老歌,感觉自己又年轻了……”

    那些来探望老人的家属也围了上来:“记者啊!侬勿晓得啊!迪点老人晓得许老师要来,老早就把椅子摆好,坐着等了!伊拉都把许老师当自家亲人了啊!”

    “其实我也很忙的,常常没空来看我妈。当我看到和我妈没有一点关系的许老师每天都来看我妈,还拉琴和她一起唱歌,我妈现在简直像换了一个人,我再忙也要挤时间出来陪我妈啊!”

    有位当领导的家属,说起来有点官腔,可说的倒是大实话“公民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许老师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许多美德,他真可谓是模范公民!”赞誉声中,我看到了爱心大使许晓敏。

    和他一聊,才知道他不仅一周五天跑敬老院,时不时地还要去幼儿园,为幼儿拉琴,教幼儿唱歌,当然,唱的就是儿童歌曲了!每年夏天,他要去暑托班,38度的高温,挡不住他那颗奉献的爱心,手风琴很重,背一天,那是什么滋味啊?可许晓敏心甘情愿地付出,如果说:他在养老院是孝顺的儿子,那么,在幼儿面前、在小学生面前,他就是慈祥的爷爷、爱心爷爷!

    榜首站上《孝年华》

    许晓敏聪明过人、才华横溢,最难能可贵的是他那博大的胸怀、无私的爱心。徐汇区总工会、康健新村街道办事处、徐汇区职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徐汇区工人文化体育中心、康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曾共同举办过徐晓敏书画义卖捐赠仪式,所得款项全部捐出,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慈善事业也是许晓敏为之奋斗的一个目标。

    从小到大,许晓敏得奖多多,家里奖状、证书要用绳子捆。即使退休后,还屡屡获奖:徐汇区职工文化体育节卡拉OK民族组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心全国流行音乐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成年组金奖,《第十二届泛长三角知青文化研究会》首届知青书法篆刻艺术展书法金奖,第二届海内外中国书画大赛精品展荣获银奖……

    百善孝为先,在家许晓敏是个孝子,孝顺父母,在社会上,他也时时处处奉献爱心、孝心。2017年,他参加了中国《孝年华》中老年才艺大赛,天生的好嗓子和娴熟的书法,博得了广大市民的热爱,投票活动历时半月多,考量的不仅仅是才艺,更是考量了人气。许晓敏一贯乐施好善,种下了多少友情、人情,只知道付出,从来没有想过要得到回报。俗话说:种瓜各瓜、种豆得豆,你的所作所为会有必然结果。他的亲人、同学、同事、朋友、发小、邻居……无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投票。有多少人帮忙,他自己也搞不清楚。那些帮他的人,自己投票还不过瘾,发动左邻右舍,闺蜜发小一起投票。更有知青朋友们满腔热情地呼朋唤友,上海近郊插队的许晓敏并没有多少知青朋友,可“天下知青是一家”,上海知青微信群、知青杂志社、知青网等等,一呼百应,多少知青伸出援手来为他投票。小知青丁丁是一个实干家,属下有四十多个群,投票能量很大,每天一声呼唤,票数马上见长。哈尔滨知青歌唱家李老师、叶芸芸女士,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给许晓敏投票!上海汲古斋总经理杨育新,当获悉许晓敏参加了中国《孝年华》中老年才艺大赛,并已进入投票阶段,也是知青的他,发动大家投票,成效不可估量,起到了领军人物的作用。这让许晓敏特别感动。百万知青的力量,是不可低估,有多少知青群?谁也搞不清楚,而知青朋友再请朋友、亲属们帮忙投票,力量可想而知!

    “孝年华”投票最后半小时争夺冠军最为激烈,43号选手突然发力,花钱1.8万,18万张选票猛攻。而情同手足的知青们,团结一条心,不仅在上海的知青们为许晓敏投票,远在新疆、江西、安徽、云南、贵州、黑龙江、市郊农场的那些知青们曾经奉献过青春的第二故乡父老乡亲们,也伸出援手,为许晓敏投票。你一票、我一票,十票、百票……最终尘埃落定,许晓敏以55万的最高票数夺冠,站上了2017《孝年华》才艺大赛榜首。百善孝为先,艺术达人,德艺双馨的许晓敏,为弘扬知青精神勇猛精进,在宣传孝文化,传递新风尚的活动中表现卓越,深获社会各界好评和活动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夺冠的许晓敏贡献了1.17万公益基金。一路走来,许晓敏做得最多的是:奉献爱心,付出不求回报。

    收藏收到数不清

    一个人的爱好,往往和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素,许晓敏拥有许多宝贝,虽算不上是大收藏家,可精品、绝品倒也不少。他集邮,起源却与他父亲的工作有关;父亲是区政府官员,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信件,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于国外信件上的邮票,吸引了小小年纪的许晓敏。那时的他根本不懂集邮,也不知道什么是纪念邮票,只觉得那一小方图案真好看。父亲看信,他剪邮票,看到好看的信封、奇怪的邮戳,连信封带邮票一并收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才知道这几十年的积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就此开始关注邮票,正式集邮。他对中国的生肖邮票情有独钟,每年都想方设法去寻觅,上海买不到就委托外地的朋友买,终于集齐十二生肖邮票。目前,他的各类纪念邮票、生肖邮票、外国的纪念邮票多达上万张。

    不仅邮票,他收集的钱币也相当可观,许多都已成精品、绝品。他曾用一块熊猫币换回外国的一台留声机,那留声机常常把他带到小时候,因为他还收藏老唱片。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三十年代的胶木老唱片,上海滩谁家还有?文革中多少胶木唱片化为灰烬?可许晓敏就有,在别人眼中也许是废物,可在他眼里,却是宝贝。这些老唱片伴随着他,沙哑老旧的声音永远不会过时,这些来自另一个时代的声音,仿佛拥有魔力,能穿越沧桑的岁月。最弥足珍贵的当数毛主席的声音: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自豪地喊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宏亮的声音以及周总理发表的《论反动派报告》等唱片,真实记录了一代伟人的语音,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让声音为我们留下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刻。许晓敏常常沉浸在老声音的世界里不可自拔,他把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种享受.其乐无穷!

    老唱片是宝,老照片也是宝,一些名人字画,更是宝,数量不算很多,却很难得:龙华寺老和尚明阳法师的字幅,启功书法家的字幅,民国时代的国画……这些藏品让人看得眼热。

    音乐家、艺术家许晓敏酷爱唱歌,许多乐器也成了他的收藏品:钢琴、手风琴、小提琴、葫芦丝、口琴、笛子、琵琶、电子琴、扬琴……而且都能把玩几下。

    许晓敏有近百把各式各样的壶:大大小小各种造型紫砂壶就有几十把,还有车料壶、竹器壶、陶瓷壶、银器壶、玉雕壶、木制壶、根雕壶、玻璃壶、锡壶、铜壶……最好的那把当数祖传的民国紫砂茶壶,造型独特,是许晓敏最喜欢的。他还有一些根雕艺术品,众多的根雕作品,每一个都栩栩如生:张大嘴的下山老虎、展翅翱翔的老鹰、疾驰飞奔的骏马、胖呼呼的小和尚、摇着破蒲扇的济公……

    许晓敏从小就爱收藏,小时候根本不懂收藏,看上去精致、可爱、独特、古怪、稀奇……的东西,他都当宝贝,收好、藏好,没想到几十年一过,还真成了宝贝。他的收藏面广、品种多,比如各种各样的装在奇形怪状的酒瓶中的酒,最好的酒是40多年前的茅台酒。还有老照片、毛主席像章之类数也数不清,有的只能编号装箱。他还会抽空去文玩市场淘宝、拣漏、淘旧货,而一些文玩市场也都有他的作品。

    踏进许晓敏的家,你会以为走进了植物园小展厅,满眼绿色,明明是冬天,却会让心情走进春天。那些绿色的绿萝、吊兰、虎皮兰、万年青、龟背竹等,让家中充满了春意。那一小盆一小盆的多肉类植物,多种多样,奇形怪状,让人爱不释手。退休以后的许晓敏,依然精神,依然忙碌,这些花花草草就够他忙一会儿了,更忙的是公益活动不断,无偿奉献不断,一天赶三场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可他精力充沛,只要一声呼唤,他立马出征,哪里需要,他就会出现在哪里。奔波只为付出,只为奉献爱心。可许晓敏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责任和义务不可推卸,竭尽全力地多多承担家务,是他的方式之一。

    儿子和他同住一个小区,儿子很优秀,也就格外忙,许晓敏承担了教育、接送、看护儿孙的任务,对第三代也可谓尽心尽责。两个孩子尚小,一个四岁一个两岁,许晓敏对孙女疼爱有加,时常会抱着她、背着她,让她骑在脖子上,也愿意让孙女当马骑。走在路上,握紧小手,看到什么教什么,唐诗、宋词,随口念,小小年纪已经能背不少唐诗了。他抽空就教他们学画画、书法、钢琴,孩子们很有灵气,都学得不错,这让许晓敏很是欣慰。忙里忙外,生活充实,老有所用、老有所为,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多才多艺的许晓敏,走在阳光路上,他的爱心、家务、书法、篆刻、国画、收藏、唱歌……让他忙得不亦乐乎,可他不觉得累,只感觉:生活是那样美好!

    (作者原为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