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2018“中国梦知青梦’’论坛综述

    2019年 02月 10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陆亚平 点击:
    2018年12月1日,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上海市社联第十二届学会学术活动月2018‘中国梦知青梦’论坛”,在佰瑞福公司会议室举行。40位曾经下乡全国各地的老知青参加了论坛座谈。阮显忠会长主持了会议。上午10位代表做主题发言,下午20位代表自


    2018年12月1日,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上海市社联第十二届学会学术活动月2018‘中国梦知青梦’论坛”,在佰瑞福公司会议室举行。40位曾经下乡全国各地的老知青参加了论坛座谈。阮显忠会长主持了会议。上午10位代表做主题发言,下午20位代表自由发言,阮显忠做总结。发言者以自己十年上山下乡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亲身经历,探讨下乡与回城的历史意义、对知青人生观及成长历程的重大影响、对农村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并就什么是中国梦和知青梦,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做出各自的回答。

    一、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两个历史的必然

    五十年前,时代对青年一代要求是“把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亲手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就是在这历史洪流的推动下,1700万城市知识青年,自觉不自觉的来到农村来到边疆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阮显忠指出,知青下乡更深层次的原因,由当时的经济结构所决定。国营企业一大二公,服务行业严重萎缩,个体工商则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就业空间极其有限,又时逢“文革”动乱,国家实在消化不了如此多的城市劳动力,只好安排到农村去。马琳说,知青不但在农村得到了历练与成长,还亲手结束了上山下乡运动,并成为之后改革开放的社会基础和中坚力量。刘铭君以她个人的成长经历印证了上述论点,下乡黑龙江兵团,从农工、班长、排长、连长,成长为团副政委,为边疆建设奉献了青春。回城后,又从最基层重新干起,逐步成长为国企厂长,公司经理,在改革开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老知青方韧,1968年8月去黑龙江兵团,任营报道员、营团委书记、妇联主任。1977年病退回沪,1993年去日本自费留学,那时已经43岁,从日语0开始学起,攻读了日语和“都市情报学”大学本科、研究生学科,获得了日本“都市情报学(中文城市信息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回国为上海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服务贡献一份力量,实现了要让上海的城市公共交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梦想。曾插队吉林延边的老知青周培兴,以下乡延边地区的上海知青群体为例,阐述他们在两个历史时期对地域文化发展的贡献。曾插队江西的老知青葛天林和曾插队黑龙江的老知青朱银龙的发言,都从宏观角度,以全国知青群体在两个历史时期的实践,论述知青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二、求学梦、发展梦,知青们有自己的梦想追求

    上山下乡,中断了多少知青的大学梦,劳动是繁重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他们的求学梦始终未泯灭。67届高中生高小峻,插队淮北农村期间,吃尽千辛万苦,几乎搞垮了身子,但求学之志不渝,终于在1978年考上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科研单位,担任中层干部。66届高中生王礼民,下乡黑龙江兵团期间,不满足于只是简单的出大力流大汗,也不屑于形式主义的天天读,而是刻苦自学大学课程,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完成多项技术革新,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获得广大职工的好评和农场领导的认可,被团党委授予三等功,并获建三江农管局颁发的“学大庆先进生产者”奖状,真正成为一个学以致用的有为知识青年。孟庆铭因为家庭出生问题,在下乡期间,入党、提干、推荐上大学都成为奢望。但他不甘沉沦,积极钻研业务,为兵团培育出优良马驹。回沪参加工商银行工作后,用了6年业余时间获得金融大专和涉外经济本科学历,圆了大学梦。之后又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高级职称。老知青郭利民,以自己的文化知识服务下乡的新疆兵团,从生产队小学复式班教师成为团中学党员副校长、团宣传科长、兵团作家、一师文联委员、作协(文协)常务理事、党校专职校长、宣传科长、夏合里克监狱教育科长、阿拉尔电视台总编。回沪后又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艺术家摄影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插队江西的68届初中生杨剑龙,农村生活虽苦虽累,但他一刻也不放松学习与思考,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再成长为博导和二级教授,几十年来笔耕不止著作等身。

    三、坚定信仰、追求进步,知青们初心不变

    与工农相结合改造世界观,是不少知青下乡时的初衷。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的成长之路往往十分的崎岖坎坷。杜晓政怀揣着入党的梦想下乡,脏活累活抢着干,掌钢钎双手被砸得伤痕累累,但他毫无怨言。因为表现突出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即便如此在农村始终未能入党。回城后初心不变,仍积极工作,终圆入党夙愿。孟庆铭1968年下乡黑龙江兵团,19岁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无果,之后在兵团又递交了3份仍未如愿。回沪参加工商银行工作后再递交申请书,终于在1986年36岁时圆了17年的入党梦。王礼民因家庭出生问题,下乡期间在政治上长期边缘化,28岁申请入团未果。但他不离不弃,终于在29岁那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张雪君因受被打成反革命的男友牵连,而给她的人生道路带来诸多困难和坎坷,但她始终忠于爱情坚定信仰不离不弃,顶着压力与男友喜结连理,退休之后年近花甲光荣入党。

    多么可爱的知青一代!

    四、退而不休、贡献余热,知青们继续为国为民做贡献

    近十年来,老知青逐渐进入退休期。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退而不休,或者参与社会工作,或者参加知青研究,或者反哺第二故乡。郭利民退休后办起摄影培训班,除培训一般学员外,还为基层居委、村庄干部、社区学院教师培训实用摄影技能,听过其摄影课的干部达上千人次。宁志超退休后也在老年大学为老同志上摄影课程,并用自己的相机记录改革开放的上海日新月异的面貌,其作品多次获奖。还尽心尽职地完成所担负的《知青》杂志和《知青时代报》的摄影工作。朱盛镭从专业的角度,介绍了《中国知青图书要目(1950-2018)》搜集与编录工作的意义、项目背景、搜集范围、编录原则、架构与内容以及一些碎片思考。刘宏海介绍了《知青老照片一一上海知青在黑龙江》的成书经过,编辑《图说北大荒》《山乡印记》《放飞梦想》等书的进展状况。郑云霞针对上海人口老年化和云南农村转移劳力致富的需要,创建护理人才实训基地,培训云南农村女孩为上海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五、总结

    阮显忠会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通过讨论可以看出,上山下乡、改革开放、老年时期是知青人生中最重要的历史时期,知青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在三个时期整个过程之中,知青在上山下乡、改革开放、老年时期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历史贡献。同时,上山下乡使知青得到历练,成为知青人生的底蕴;四十年改革开放为广大知青实现知青梦提供了历史机遇,是知青人生中变化最多、收获最丰、贡献最大、份量最重的历史时期;老年时期的知青,仍然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能力,在新时代为国家为人民继续做出知青的新贡献。本次论坛由报告会方式改为座谈讨论方式,取得了圆满成功,以后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座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