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当前位置:首页 > 知青史料 > 文字 > 回忆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戏剧性的下乡路

    2019年 01月 24日
    来源:知青老照片故事 作者:刘宏海 点击:
    老兵送儿赴北疆1968年 照片中将要启程远赴黑龙江的青年人叫毕援朝,当年他下乡的过程颇具戏剧性。 毕援朝是上海师范 大学附属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当兵的父母在抗美援朝的节骨眼上生育了他,故取名援朝。 1968年夏,已经在家逍遥闲逛了两年的小毕听同学顾建


    老兵送儿赴北疆  1968年

    照片中将要启程远赴黑龙江的青年人叫毕援朝,当年他下乡的过程颇具戏剧性。

    毕援朝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67届初中毕业生。当兵的父母在抗美援朝的节骨眼上生育了他,故取名援朝。
    1968年夏,已经在家逍遥闲逛了两年的小毕听同学顾建平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来上海招人,兴奋极了,马上联络了其他同学一起跑到学校找“毕工组”的老师。老师说,第一批去黑龙江的全部是66届的毕业生,没有同意他们的要求。他们又跑到徐汇区革委会找“毕工办”,找黑龙江来招“兵”的人,找了一大圈也没找出结果来。血气方刚的同学们碰了钉子心有不甘,不知谁突然冒出一句话:“干脆自己去。”同学们立即响应,大家认为有“大串联”的经验,出远门没问题。接着他们就规划了北上的路线,觉得坐船到大连再转乘火车是最经济便捷的。师大附中都是住校的,准备行装可以在学校里完成。于是,大家约定先瞒着家长和老师,等到了黑龙江再给他们一个“惊喜”。
    他们用自己的伙食费购买了8月6日的船票,一行人带上宿舍里的席子和毛巾被,拿上几件替换衣服就出发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同学们冒雨赶到公平路码头,才得知受台风影响轮船停航了。他们不甘心就此回家计划泡汤,又怕家长找来被“抓”回去好没面子,就想找一个地方猫起来,等台风过后再上路。张水清同学提议,公平路码头的江对面沪东船厂有个技校,现在也不上课,空着的教室应该可以暂住的。于是,他们摆渡到浦东,找到沪东船厂技校,选了一间空置的教室住下来,盼着台风快点过去。他们每天派人去码头打听船期消息,可是一连几天都没有开航的迹象,毕援朝和同学孟吉高还去了火车站,而“高昂”的票价远远超出大家的承受力,且近日的车票也早已卖光。无奈之下,大家只好焦急地继续等待。
    比他们更着急的是家长和老师。家长们几天不见孩子回家,到学校也找不到他们,老师也不知这些学生的去向。在文革那样动乱的年代里,家长和老师能坐得住吗?家长们急得四处打听寻找,一直找到区革委会和区乡办。还是老师巧妙地利用同学间的“内线”打听到了他们的行踪,便联系家长一起找到沪东船厂技校。
    企图“私奔”的同学们被“逮”了个正着,只好灰溜溜地跟着老师回到学校。就在他们垂头丧气的时候,8月17日,乡办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黑龙江兵团愿意接收他们了!同学们高兴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原来,在徐汇区负责招收工作的黑龙江兵团52团刘永清同志听说了他们的事,表示愿意带他们去黑龙江。他说:“这样的青年,这么坚决的态度,到了黑龙江一定能干好的。”小毕和同学们终于如愿以偿拿到了“下乡通知书”,只是留给他们做准备的日子只有两天了。
    毕援朝的父母虽有不舍,但作为老军人,他们懂得“好儿女志在四方”的道理,正如他们当年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18号,是星期天,毕妈妈陪着儿子去商店买了旅行袋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准备了简单的行装。
    1968年8月19日,毕援朝穿上崭新的军装,和同学们一起出发了。父母亲赶到老北站为儿子送行,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这些同学到了黑龙江兵团52团后,确实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辜负刘永清的慧眼,他们吃苦耐劳,特别能干,进步很快。毕援朝、孟吉高等好几位都在连队入了党,还当上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