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纪念“抗大第一课”长征50周年

    2018年 11月 15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宁志超 点击:
    第一支长征队员五十年后按原序再留影2018.7.15 左起:前排 王瑞瑢 吴国庭 宁志超 后排 张克勤 黄海波 沈家春 李爱国 第一支长征队五十年在北京留影1968.9.13 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这是一朵与众不同的小小浪花 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特殊经


    第一支长征队员五十年后按原序再留影2018.7.15
    左起:前排 王瑞瑢 吴国庭 宁志超
    后排 张克勤 黄海波 沈家春 李爱国


    第一支长征队五十年在北京留影1968.9.13


    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这是一朵与众不同的小小浪花

    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特殊经历


    50 年前,在距今已有270 年历史的上海市敬业中学和它的兄弟学校尚文中学里,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1968 年7 月15 日,8 月10 日、20 日、24 日,先后共有25 名初高中学生和一名年轻教师,组成了四支“抗大第一课”长征队,从上海出发,目标是要一路步行到遥远的黑龙江去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虽然四支队伍的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所有队员(除老师留校教学外)都到了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大部分去了黑龙江,少数人去了江西、内蒙和市郊农场。

    当时,我是第一支长征队的队员。为什么我们的长征叫“抗大第一课”?1967 年,学校的文革进入“复课闹革命”,老三届学生都开始考虑何时离开学校、怎样离开学校、怎样走向社会的问题。1968 年6 月,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消息,立刻吸引了我们这批热血青年,大家经常在校内讨论要去黑龙江的事情。有人就提出: 为了更好地经风雨见世面,逐步经受艰苦锻炼,我们不要坐火车去目的地,而是要一路步行去!一个大胆而新奇的创意就此产生了,“抗大第一课” 的起名,就是源于当年的抗大的学生从西安走到延安参加革命,被毛主席称为" 这是第一课"。于是,经过很快的酝酿和准备,1968 年7 月15 日晚,由6 名学生和一位青年教师组成的" 抗大第一课" 长征队,在百余名师生的欢送下,带着一千多元大家募集的钱,从大达码头出发过江,踏上了奔赴北疆的征程。从南通开始步行,经过如皋、盐城、涟水、新沂、临沂、新泰、济南、德州、任邱、霸州、大兴,从永定门进入北京, 行程2453 华里。我们走访了中央接待站,被告知因天气转冷不宜再继续北上,根据北京同上海的联系和安排,乘火车于9 月15 日返沪,17 日就有三名队员随大部队去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直属独立一营,后来其他同学分别去了江西和黑龙江嘉荫县插队,我在1969 年3 月去了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插队。

    1968 年长征时,全国早就已经停止了大串联。但是“抗大第一课”的探索性实践,却得到了一路的欢迎和支持,在农村、在工厂、在机关、在学校、在部队,在矿山,所到之处除了农家以外,几乎很少用钱。长征途中,当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团结互助,坚忍不拔,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从这次长征开始的上山下乡经历,承载着我们的青春年华、豪情壮志、人生阅历,也包含了酸甜苦辣。所幸的是,如今,虽然50年前的稚嫩和单纯已经褪去, 50年前的狂热和激情已经不再,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没有多大改变。可以说,短短两个月的特殊经历,为以后的艰苦奋斗打下了基础,几乎就此铸定了人生之路。简而言之,是“抗大第一课”的长征路,教会了我们怎样坚定人生目标并付诸不懈努力,怎样蕴藏内心激情且坚持脚踏实地,怎样面对困难曲折而能够忍辱负重。

    今天,我们中的所有人,处境都还不错,在每个人的工作期间都有过问心无愧的表现:有的下乡不久就成为青年队长,回城后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为企业发展的领头人;有的成为大学教授,尽享“桃李满天下”的人生之乐;有的成为敬业中学北京校友会的负责人;有的早就身处党政机关领导岗位,但是却没有染上多少官气;有的当了企业老板,因病全身而退时,却把全部产业变卖后分给了跟随自己多年的每个员工;有的刻苦努力自学成才,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过本市的许多重大工程建设;有的在大医院成为有名气的医生,却总是有求必应地为大家服务,还自愿为毫不相识的农民提供担保,因为他“懂得农民的不容易”……

    十年前的2008 年7 月15 日, 在第一支长征队出发40 周年这天,四支队伍的14 名队员第一次聚会在一起。当时曾提出了到50 周年纪念活动时,通过租车组团方式,重走一次长征路。

    但是十年之后的今天,因为多种实际因素的限制,此举只好改方案。按照筹备会议的决定和筹划,纪念活动分两段进行:7 月13-14 日,14 名队员相聚在美兰湖边的东方假日田园,同吃同住,共叙旧事, 重温友情,有的同学是从天津、广州、蓬莱,甚至日本等地专程赶来的。7 月15 日,21 名长征队员和2 位校友参加了在敬业中学举行的纪念会。大家很早就陆续来到会议室,有的还是50 年来初次见面,握手相拥, 感慨万分。当年充满激情、理想和活力的热血青年,如今已经变成白发染鬓的老头老太, 但大家谈笑风生,亲热如当初, 令人激动,令人兴奋。纪念会上, 各路代表和师生先后发言,情不自禁地回忆当年长征的情景, 许多事情历历在目。畅谈这段长短不一的特殊历程带给我们一生的深刻影响,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当年满怀激情理想, 认定一个目标,自愿艰苦锻炼, 困难面前不回头,一路咬牙向前走,经风雨见世面,让我们了解了农村的落后面貌,培养了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作风, 这些都成了我们后来在不同经历中发挥着相同作用。在发言中,敬业学子还表达了对母校培育之恩的由衷感谢。作为纪念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长征队员将分别珍藏了50 年的“抗大第一课”长征队队旗、《毛主席去安源》镜框,敬业中学出具的介绍信,盐城地区报纸的报道和涟水6430 部队绘制的行军路线图等物件,捐赠给母校校史室保存。敬业中学的现任校长欣然应邀参加了这次纪念会,而且和大家一一招呼,热情相迎;在听完发言后,以“学妹”的身份发表了热情而深切的讲话。散会之际,全体与会师生合影留念,当年的各路长征队员们对照着50 年前在天安门留影时的站位,拍摄了一张张跨越半个世纪的新合影。

    很显然,我们走“抗大第一课”的这种特殊经历,与大多数被卷入上山下乡历史洪流的知青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大多数知青是被迫走上这条路的,但我们却真的是自愿的!而且这一段经历和故事,我们是一直深藏在心底里的,偶尔才会与个别知心好友说起。在尘封了50 年之后,似乎觉得这段历史现在可以也应该让更多的知青朋友知道了, 因为,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 这是一朵与众不同的小小浪花; 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特殊经历。

    谨以此文,作为“抗大第一课”长征队员们对上山下乡50 周年的一种纪念,作为对我们自己已经远去的青春岁月的一份怀念。

    (作者原为内蒙古昭乌达盟翁牛特旗插队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