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留给荒二代的知青印记

    —— 《回眸十八连》读后感

    2018年 11月 14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吕洪祥 点击:
    我是地道的北大荒原住民,上世纪60 年代末我出生在黑龙江虎林县。在我还在襁褓中时, 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的幼稚、勇敢、有文化的青年人,带着城市文明、带着青春的靓影投身到了我的出生地虎林县八五八农场加工厂(34 团十八连),开始了他们长

    我是地道的北大荒原住民,上世纪60 年代末我出生在黑龙江虎林县。在我还在襁褓中时, 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的幼稚、勇敢、有文化的青年人,带着城市文明、带着青春的靓影投身到了我的出生地虎林县八五八农场加工厂(34 团十八连),开始了他们长短不一、终身难忘、改变和创造中国农垦史并使我等受益的一段激情岁月——知青岁月。

    按我的年龄来说,对知青的概念是有印象但不深刻,有记忆但却不清晰。知青辉煌年代是我婴幼儿时期,我童年时代知青已开始返城,青少年时期知青已为数不多,高中毕业时农场知青已寥寥无几。但我对知青的印象还是有的。接触徐文先,感觉他的谈吐比我的家人邻里更加幽默和机智。在与石志红一起养牛的两年接触中,感觉她说话一直和颜悦色,极有礼貌。对时任加工厂厂长孙锦国的印象是精明干练。我当时还不知道他们知青的身份,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确实有别于我身边的乡里乡亲。

    对知青有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是我从看到了一本好书《回眸十八连》开始的。感谢本书的主要作者高非、张莉发起了这么一个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举,同时也感谢书中高非、张莉、薛克建、孙锦国、龚成申、程雨泉、娄桂芝、夏积民、程雨泉、韩崇光等人写的众多篇幅、深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知青在北大荒(十八连)的经历和心得,还有在困难中坚韧不拔的乐观主义精神。

    从回忆录中我看到了北京知青高非勤学苦读孜孜以求,对知识的渴望与拼命汲取,成为十八连最具知识的代表,是最当得起“知青”称谓的知青人。我看到哈尔滨知青薛克建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坚毅善良的性格,成为十八连上至连长下至普通百姓最尊敬和喜爱的知青。孙锦国用哈尔滨知青和十八连女婿的身份坚守北大荒20 年,是对十八连贡献最大的知青。上海知青龚成申用其才气与正义感,不畏权势, 勇敢地向那个特殊年代极端扭曲人性的极左思潮宣战,帮助了那些无辜的百姓,令人敬佩。天津知青程雨泉性格单纯直率, 甚至某些方面略有瑕疵,但正直与刚毅是他的主旋律。还有上海知青夏积民的艺术才能、北京知青韩崇光的体育特长都为当时农场的文化和体育事业做出过贡献。知青们当时创造的一些成就,有些到现在农场人也未超过。我为知青骄傲!

    哈尔滨知青贲桂勤大姐可能是女知青中最勇敢、最有责任心的了。她挑战男知青扛麻袋的壮举,以及为保护其他女知青所做出的努力令人感动。“照片事件”中她对不称职的领导有理有节的反击,体现了“女强人”的性格,令人刮目相看。

    北京知青张莉背着家人偷户口本报名到北大荒,上海知青谢虹的气话:“要去就去最远的北大荒。”展现了当时年青人的激情、勇敢和义无反顾,令人想起高尔基的诗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北大荒的知青生活并没有埋没张莉等人的才气和正义感,也让谢虹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幸福,找到了人生伴侣。从有些凄美的初恋开始,谢虹和薛克建演绎了颇具壮美色彩的人生和事业,成为知青中令人羡慕的一对。由于娄桂芝和肖其华的工作是医生,在所有知青中我对她俩的印象最深。我哥哥和姐姐与他们年龄相仿,接触就更多。记得一次我家招待娄桂芝来家吃饭,她带来一种用煎饼卷土豆丝的新吃法,的确很好吃,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直到今天,每当我看到煎饼卷土豆丝时,仍然总想品尝一下,回忆童年时代知青带给我的味道。娄桂芝之后的医生肖其华,我更是经常看到她背着药箱,来往于我家的左邻右舍,与人接触时总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她用满腔热忱和不停歇的脚步承担着当时负担颇重的全职医生的责任,守护着农场人的健康与平安。

    上海知青刚到边疆时,杨慧芳姐姐没有像多数女生和少数男生那样,用“哭”来宣泄思念亲人和荒凉生疏的感觉,她和张佩中大姐坦然面对着新生活的各种困苦。杨慧芳被疯牛所伤,仍然忠于职守。如今这些经历都成了珍贵的记忆。

    上海知青朱文仪姐姐是炊事员,带着歉意写了“饭锅里的耗子”,描述了当时工作和生活的真实环境。几十年前这点点滴滴的平凡经历,如今成了闪光的记忆。

    现役军人子女安娜姐姐确切的身份不算城市知青,但她同样也为连队和农场奉献过青春,同样是我和我们这些农场人应该感谢和珍藏记忆的人。如同她自己所言,十八连的七年把她从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磨练成了坚强的兵团战士。这也是因为她继承了家庭的军队传统。在知青带给北大荒知识文明之外,军人也带给了北大荒另一种优秀特质。向你致以军人的敬礼!而这知青文化与军人文化的互相融合,形成了北大荒特有的地域文化,并延续至今。

    天津知青朱俊云姐姐与许多荒友到北大荒后的第一个春节是在大雪封山的大兴安岭林区的帐篷中渡过的。艰苦的环境中佳节思亲的情感,被黄阿娣的家信点燃。在哭声中,老连长用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亲身经历开导大家,用慈父般的关怀化解了知青的悲情,知青们逐渐变得坚强、坚韧、豁达。

    北京知青林苏姐姐在连队待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十八连唯一一个在深山伐木的北京知青的身影。无论是工作劳动,还是自愿献血,都显示了“身强体壮”的强者风范。

    上海知青袁晓农哥哥刚到北大荒时被称作弱不禁风的“老太太”,在搬运班的几年锻炼变成了身强体壮的硬汉。知青生活使他完成了从身体到精神的“凤凰涅槃”。北大荒也真是能锻炼人啊!

    哈尔滨知青赵双菊姐姐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由于姐姐单纯,所以看世界也是美好的。能被大家推荐上大学,也是姐姐心地善良所致。相信世间美好,自己也得到美好人生。

    施宗敏哥哥同样是下乡时年龄最小的上海知青,却有一颗勇敢的心。他主动要求到边疆去,工作中是多面手,尊师好学,政治进步。北大荒9 年的历练让他终身受益。施宗敏哥哥不愧是生活中的强者。

    金莲娣姐姐和我有同样的身份——“本地户”。因为与知青同龄,她全心全意融入了知青大集体中,与张莉、赵家臻、薛克建等人结下毕生友谊,还与知青的优秀代表孙锦国结下一生情缘,成为知青惠及农场最直接的受益者。金莲娣的回忆录也代表农场对知青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其他知青哥哥姐姐们,不能一一表达他们的优秀之处了。

    以上篇什展现的这些知青的优秀品格虽然仅限于十八连的70 多名知青,但他们也是全垦区和全国一千多万知青的代表,是知青文化的践行者和升 华者。知青们的努力和付出, 知青们的牺牲与奉献,铸成了一步绚丽的知青史。国家受益, 垦区受益,我们垦区二代最受益。知青们为垦区、为我的家乡默默奉献了一生最美好的时期,然后轻轻地、默默地、毫无所求地转身离开,留下了知青们带来的城市文明与文化, 使我们垦区成为最接近城市的农村。

    我是幸运儿。在还是儿童时代懵懂的年龄时,一群知青大哥哥大姐姐们和我的父辈们一起为我的家乡辛勤耕耘努力创业。待我成年之时,家乡已经有了较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我是垦区创建后第一批享受了前人贡献的受益者。能成为十八连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继任者,我感到光荣、自豪。实践证明,那些顺应历史的安排,在生活中不畏艰难,努力改变和创造历史的人,必将成为生活的强者、时代的脊梁。知青群体,特别是北大荒垦区的知青(具体的代表就是十八连知青),就是这种创造历史的强者。知青们的汗水曾经撒在农场的每一寸土地,知青们的知识和文化曾经影响过农场的新老两代职工。农场不会忘记知青们,共和国不会忘记知青们。特别是我们——最受益的垦区二代,更要感谢知青们,永远不会忘记知青们为我的家乡做出的伟大付出,真心实意地从心底喊出对知青们真诚的道谢。我今生的遗憾是可能缺少一个面对知青们致以真诚感谢的机会,只能把这篇词不达意的感言送给你们,表达对全体知青(包括没有看到本文的知青)的谢意。知青们开创了一个历史的先河,历史只有大家一起书写才更炫丽、更精彩、更全面、更准确。知青们所写的十八连知青史,是整个北大荒知青史的浓缩精华版。50 年前知青们身体力行创造历史, 今天知青们用回忆书写历史, 两者都是那么美丽。当年知青们辛勤的付出,已经换来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繁荣的垦区。

    知青们今天大多退休了,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了。知青还可以把垦区人民从心底对你们的感谢,化作休闲时一幅幅美丽的回忆画面,感受着千里之外的北国边陲50 年前你们奋斗过的地方传来的心声,成为你们此生美丽自豪的记忆。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