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知青的贴心人

    ——解读《上海知青在黑龙江老照片》之十一

    2017年 09月 24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刘宏海 点击:
    1972年夏,呼玛菜队的上海女知青在菜地里与袁大娘的合影。前左起:文继红、周雪萍、王坚、蔡益珍、蒋金凤、袁月棠、朱建艺、黄根娣、杜燕霞、沈莲萍、蒋京旸、沈曼华。 拍摄:白雪(上海干部) 我们收集到的老照片,很多是知青正巧碰到了有相机的人,便兴奋


    1972年夏,呼玛菜队的上海女知青在菜地里与袁大娘的合影。前左起:文继红、周雪萍、王坚、蔡益珍、蒋金凤、袁月棠、朱建艺、黄根娣、杜燕霞、沈莲萍、蒋京旸、沈曼华。

    拍摄:白雪(上海干部)


    我们收集到的老照片,很多是知青正巧碰到了有相机的人,便兴奋地与自己最要好的人一起拍张照片而留下的纪念。这些老照片经历了几十年的沉睡,都已经成了历史的遗存, 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个人纪念的范畴。

    本期要介绍的照片也是让我思索良久,引起回忆的一张。一群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簇拥者一个英姿勃发的中年妇女,在她们劳作的菜地里合影,那妇女像老师,像母亲⋯.。是, 也不是;不是,也是。这位妇女是黑龙江省呼玛县呼玛镇公社呼玛二队的袁月棠大娘,她在劳动生活各方面给予知青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备受知青爱戴。时至今日,袁大娘虽已作古,知青们还是念念不忘与她老人家共处的岁月。

    刚刚走出校门的知青,初到农村,不谙世事,不会农活,需要有经验的老乡“传帮带”。1969 年11 月上海安亭中学的22 名同学来到呼玛县这是个以种植蔬菜为主,大家习惯称为“呼玛菜队”的生产队时,遇到了袁大娘。当时,袁大娘忙前忙后,招呼着城里娃。让知青们惊讶不已的是这个能干的女人竟拖着一双三寸金莲!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妇女队长袁月棠。在以后的插队岁月里,袁大娘是上海女知青接触最多的人。

    知青们一到队里,正赶上公社机务队的康拜因流转着到各队给小麦脱粒。收割下来的麦子堆积如山,队里分作二班作业,老乡们做白班,知青们上夜班,每班十二小时不间断工作。初来乍到的上海娃那吃过这般苦,尤其是半夜三更,饥寒交迫,筋疲力尽时,真希望机器出个故障什么的,可以进屋暖暖身子歇口气,吃个馒头喝口水。可颠着一双小脚的袁大娘,却叨叨着“机器不停,人不停”。她站在最前面,双手也像唠叨的嘴一样一刻不停,用力挥动着叉子,挑起大捆大捆的麦捆子,喂进康拜因的大嘴里,浑身上下披着麦尘,冒着热气,象有使不完的劲。袁大娘说:“咱早点干完,好让下一个生产队早点打麦呀。”袁大娘模范带头,给知青们上了到边疆后的第一课,学到了什么叫吃苦耐劳,什么叫拼搏奋进。

    呼玛菜队肩负的任务是保障县城全年的蔬菜供应。他们春种小白菜、韭菜、香菜、菠菜、芹菜;夏季供应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西葫芦;秋季要让大白菜、土豆、卷心菜入窖。此外还要麦子黄豆进场入库,一年四季,忙得不可开交。最忙的夏秋时节,只有下大雨,社员们才可以暂不出工,稍稍歇息。袁大娘却最怕下雨,她常说:“我们一天不下菜(摘菜),呼玛的老百姓就一天没菜吃呀!”袁大娘一心为公,想的只有菜农的职责,让知青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学会了担当。

    1972 年的冬天,大部分知青回沪探亲,女知青宿舍里剩下的人不多。连续二晚,都有不明身份的男人打着手电闯入女知青宿舍,还有人扒在气窗上偷窥。姑娘们情急之下,隔窗用枪顶着偷窥者(那时边境线上的武装基干民兵都配有枪枝)。袁大娘知晓后立即报案,并马上把自己的铺盖卷抱到知青宿舍,与女知青同睡一铺炕,护犊般保护着女知青。

    袁大娘就是这么一个朴实、勤劳、充满母爱的人。

    当年的知青娃,如今已成白发人,但呼玛菜队的上海知青仍然怀念着袁大娘,文继红说:“遇到袁大娘是我们的幸运。她一直感染着我,温暖着我,是我一生的至宝。” 

    袁大娘是无数黑龙江父老乡亲中的一个代表。回想十年边疆坎坷之路,我们就是在这些知青的贴心人的呵护下走过来的,许许多多知青都能说出这样的故事。正是这份关爱和榜样,在我们心中种下了北大荒精神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