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刻苦钻研的知青摄影师

    ——解读《上海知青在黑龙江老照片》

    2016年 07月 10日
    来源:《知青时代》报 作者:刘宏海 点击:
    几个月了,数千张老照片没有让我厌烦,反倒越看越来劲。随着与作者们的接触,知道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愈发让我爱不释手。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众多老照片中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表现的是黑龙江兵团34 团16 连上海知青陈小珍(右)在饲养员岗位上任劳任怨,



    几个月了,数千张老照片没有让我厌烦,反倒越看越来劲。随着与作者们的接触,知道了许多照片背后的故事,愈发让我爱不释手。

    上面这张照片,就是众多老照片中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表现的是黑龙江兵团34 团16 连上海知青陈小珍(右)在饲养员岗位上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情况。这张照片不仅在那时对上海知青在农村锻炼成长具有积极的宣传作用,就是现在也同样具有正能量的励志意义,因为图片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当年绝大多上海知青就是这样是笑对艰苦生活,直面曲折人生的。这张照片在拍摄技巧上也是可圈可点的。一是时机选得好:姑娘们正在给猪喂食,人物动作自然,表情生动;二是场景选得好:把偌大个猪群摄入镜头,具有一定冲击力; 三是光影用得好:侧逆光勾勒出人物和猪群,亮处不爆,暗有层次, 达到非常好的光影效果;四是中长镜和正确的曝光,这些都是这张照片的成功之处。果然,这张照片被刊登在1975 年11 月5 日的《解放日报》上。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上海知青冯克伟,他是个做事非常专一的人。1969 年4 月冯克伟到黑龙江兵团34 团1 连下乡,不久被分派到机务排学开“东方红”拖拉机。他不满足师傅的手把手传教,让父亲从上海买了拖拉机的书籍寄去,几个月后,他不仅学会了驾驶,还掌握了拖拉机的全部工作原理,能自己动手修理了。1971 年,他被团宣传股看中,调任团宣传干事。

    冯克伟的调任,是因为他的好书法。文革期间,有的人冲冲打打“闹革命”,而仅读了一年初中的小冯却不甘心就此没书读,他在家临摹书法家姚青云的魏碑体,练就了一手好字。下乡后,连队的大标语全由他包了。宣传股长下连队看到了字,便由字寻人,把他调去了团部。偏巧宣传股有一架转业军人带去的旧照相机,因长期无人会用被搁置一旁。小冯发现后觉得太可惜了,就想把它修好。可是他从未与照相机打过交道,根本不会摆弄。于是一纸家书,让父亲去书店找相关书籍,没多久,父亲寄去了三本摄影小册子。冯克伟如获至宝, 他竟然凭着那三本薄薄的书,修好了那部“老爷机”,也学到了摄影知识。从此,冯克伟就时常背着那台照相机下连队、走基层,去记录兵团的生活,直到1975 年,上级才替宣传股配发了新机器。

    冯克伟拍照,还自己冲洗放大,一切全靠自己边干边学。说起放大,还有个插曲,团部有个北京知青是放映员,老高三的,叫张履义,利用空余时间自己做了一台木质放大机,用于制作幻灯片。他见小冯摆弄照相机,就把那台放大机送给了小冯。这对小冯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他把宣传股的小库房布置成暗室,一张一张被他定格下来的火热生活就在那间暗室里变成了照片,然后制成幻灯片、贴上宣传栏,甚至寄往省城和北京、上海。到1980 年冯克伟返城时,至少有七十几张照片发表在《兵团战士报》《农垦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画报》和《解放日报》《文汇报》上,为宣传北大荒,宣传屯垦戍边,宣传优秀知青的先进事迹做出了贡献。

    如今,已经退休赋闲在家的冯克伟翻箱倒柜,把他珍藏的老照片和盘托出,交给了我们编辑部,希望几十年前的影像记录能再次发挥作用,让后人看看我们是怎样开发建设北大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