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父亲的作品陈列馆

    2016年 06月 19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吴佩珍 点击:
    父亲是宁波人,在宁波北仑区有他的陈列馆,那是家乡人民为他建的,父亲是版画家,他的作品很有影响力,我们小时候是看着他的宣传画长大的。父亲的大名:邵克萍,其实,他不是我的父亲,是我好朋友邵千红的父亲,因为熟悉,她的父亲就像是我的父亲,也是我们


    父亲是宁波人,在宁波北仑区有他的陈列馆,那是家乡人民为他建的,父亲是版画家,他的作品很有影响力,我们小时候是看着他的宣传画长大的。父亲的大名:邵克萍,其实,他不是我的父亲,是我好朋友邵千红的父亲,因为熟悉,她的父亲就像是我的父亲,也是我们这些知青的父亲。

    记得最后一次和父亲很开心地在一起是2006年,那年父亲九十高龄,适逢他从事艺术生涯66周年。从6月28日至7月9日上海美术馆和鲁迅纪念馆、上海市美协联合举办"铮铮刻刀写春秋——邵克萍九十回顾展"。115幅绘画作品形象地展现他迎着数十年风风雨雨,用木刻刀见证国家和社会变迁的历程。综观回顾展的版画、绘画作品,父亲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是沿着现实主义道路走过来的。不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还是在和平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火红年代,他在创作上始终以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要求自己,力求作品联系现实、贴近生活,并重视形象塑造与内容的统一。回顾展开幕式那天,我们都去了,邵千红全家出动,父亲、母亲、姐姐、哥哥,一一到场。父亲柱着拐杖,长期画画使他的背向前弯曲,让我们切实感觉到,父亲老了!我们在一起拍了照片,他成了我们珍贵的记忆!又过了三年,父亲走了,真的再也看不到他了。

    2015年11月6日早上七点,我们上海、北京、天津、哈尔滨共22位知青,一起踏上了去宁波的旅程。在广东路云南中路口上车,途经宏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三个多小时的行程,到达宁波。第二天上午,就驱车直奔北仑区邵氏《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父亲的挚友现任陈列馆王馆长早早地迎候在马路边,一路把我们引进陈列馆。门口整面右墙上,红色长方形印章形图案是篆体“邵氏”二字,银色的《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是工正的宋体字,下面二行是英文,墙头绿色的青滕植物垂挂下来,看上去很是艺术。进得门来,二层楼建筑矗立在眼前,六格台阶拾级而上,迎面黑色中英文对照的《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映入眼帘,进门就是版画“一件小事”,那是为鲁迅的短文“一件小事”所作的版画。二层展厅共展出邵老先生中国画作品二十余幅、版画原作二十余幅、年画宣传画十余幅和其他手稿及相关文献资料。另有专厅展示邵千红两个哥哥著名版画家邵黎阳、著名平面设计师邵建阳的重要作品。墙上有邵老先生的生平介绍,他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浙江《民族日报》美术编辑。1940年开始木刻版画创作,长时间生活在内忧外患的革命风浪的漩涡里,见证了战争年代国统区人民悲惨生活的实态及各个历史事件的邵老,基于切身感受与真情实感,这一时期曾创作不少革命现实主义的木刻作品。其中尤以《街头》和《邹韬奋先生》两幅木刻版画最为著名,它们在中国新兴版画50年不平凡的历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为鲁迅著作《一件小事》、《社戏》所作插图版画,入选全国美展和国际美展后由中国美术馆、江苏、上海等省市美术馆收藏。版画作品《田野》、《围垦之歌》、《浦江晨妆》等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和全国版展。其中《职责》获上海市佳作奖;1990年创作的《南浦建大桥》入选第十届全国版画展,获中国美协与中国版协颁发的银奖……还有各时期的照片,最让我们兴奋的是,照片中有邵千红,那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为她父亲做九十大寿时,身穿红上衣的千红站在父亲侧旁,九十岁时的邵老先生依然神采奕奕、思路敏捷。站在父亲的画作旁,千红逐一介绍当年父亲以她儿时为原型创作的一系列画作:“拾到五分钱”、“不让它吹倒”……这些画曾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年画《不让它吹倒》1985年获文化部与中国美协颁发的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二等奖。千红很自豪地告诉我们:父亲的画获得许多奖,还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要美展、版画展,赴苏、美、英、法、日、德等国展出,并有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国际有关机构与个人收藏。曾多次被国内、国际报刊、典籍所发表与辑入。1995年,父亲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邵克萍从艺55年画展”,向人们全方位地系统地展示了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辛勤栽培的累累硕果。2000年,父亲向上海鲁迅博物馆捐赠出了自己历年来的版画原作65幅以及有关文稿、图书、资料,收藏于该馆设立的“邵克萍专库”。

    父亲出版有《邵克萍版画集》、《上海新兴版画史》、《木刻的实习与创作》等专著。由于他对中国当代新兴木刻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1991年中国美协和中国版协授予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让千红站在父亲的画作旁,我们都抢着和她合影。她告诉我们:家乡政府将重建《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全家决定献出父亲所有的画作,父亲对家人的影响造就了这个艺术家族,想让父亲的画作影响更多的人,让陈列馆通过对我们家族艺术作品的展示,来推崇和弘扬这样的文化现象。千红很自豪,我们是她的好朋友,也感觉很自豪,好像她的父亲是我们大家的父亲一样。

    下午,我们来到宁波市北仑区洋沙山风景区,那里有占地78亩,耗时十年,耗资6.8亿人民币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去年十月刚刚开馆,其宏伟的外观让人震憾,内在让人应接不暇。耗巨资收臧的镇馆之宝,更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随讲解员走了一个馆,两小时就过去了,脚已经走酸了,讲解员笑着说:“这才只是馆里的十分之一啊!”在中国港口历史馆展厅中,以历史时间顺序为主线,按照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展示我国港口的发展变化,主要展现各历史阶段中国港口发生的具有断代性、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典型事件、重大成就、有影响的人物,既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全国港口的发展全貌,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重要港口的独特作用。讲解员把我们引到一面墙前,那上面一个个栩栩如生、与真人一样大的人物雕像站在上面,那是宁波开埠以来各个时期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这里,再一次看到了父亲——邵克萍。

    见到父亲的邵千红,深情地抚摸着雕像,摸着父亲的手连连说:“像!像!这就是我的父亲!”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我们轮流在她父亲的雕像前和她一起合影,再一次感受到:好像是我们大家的父亲,我们也觉得很自豪!群雕像中除了有我们熟悉的千红的父亲,最后一位也是我们熟悉的艺术家——陈逸飞。

    参观父亲的陈列馆是我们最大的收获,那感觉:就像看自己父亲的陈列馆,因为和千红太熟悉,因为和她的家太熟悉。来自北京、天津、哈尔滨的知青,第一次到浙江旅游,才知道我们的知青中也有如此值得自豪的父亲,对上海知青、对知青邵千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可是我们知青共同的父亲啊!


    (作者系原黑龙江七星泡农场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