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开题报告

    2016年 02月 09日
    来源:未知 作者:楼曙光 点击:
    本课题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号15ZDB051。 一、研究状况与选题价值 1.学术史回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跨时二十多年、涉及1700多万青年的大规模政治和社会运动,属于“一代人的经历,


    本课题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201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号15ZDB051。

    一、研究状况与选题价值

    1.学术史回顾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跨时二十多年、涉及1700多万青年的大规模政治和社会运动,属于“一代人的经历,几代人的话题”。知青的生命史与十七年教育相关,与十年“文革”运动相关,与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相关,既关乎历史,又关联当下,甚或关系未来。因此,这是中国当代史领域应该重点予以研究的课题。

    关于知青研究的第一篇史学论文出现在1987年,即张化撰写的《试论“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八十年代末到整个九十年代是知青史研究从起步到兴起的时段。我们主编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文集》从九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20篇论文。这些论文不少是从总体上来分析、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试图为这一运动在中国当代历史进程中定位。如柳建辉的《试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张化的《毛泽东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杜鸿林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关海庭的《“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述评》、方奕的《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分期》和柳建辉的《也谈中国知青史的分期》(均见金大陆、金光耀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文集》(上册)),反映了知青史研究起步阶段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从九十年代开始陆续出现通史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史学著作,而在毛泽东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要必要”的指示三十周年前后形成了知青史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代表性著作有刘小萌等合编的《中国知青事典》(1995年)、史卫民、何岚的《知青备忘录: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生产建设兵团》(1996年)、定宜庄的《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和刘小萌的《中国知青史:大潮1968-1980》(1998年),以及在原国务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的顾洪章主编的《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与《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1997年)。

    进入2000年后,没有再出现像定宜庄和刘小萌《中国知青史》这样的有影响的通史性著作,但学术论文讨论的问题逐渐深入到涉及知青历史的许多方面,如关于国家政策调整的《李庆霖上书毛泽东与知青政策调整》(蔡天新),关于知青户口问题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户口迁移问题研究》(赵文远),关于知青婚姻的《女知青与农民婚姻的历史考察》(李巧宁),关于一个地区上山下乡的《湖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刘布光),以及关于知青文艺的《乌托邦里的哀歌:“文革”期间知青歌曲的研究》(戴嘉枋)、《“文革”时期的知青美术》(王明贤、严善錞)等论文。近年还有对上山下乡从总体上进行思考的《“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五题》(郑谦)和讨论知青研究学科建设的《中国知青研究的学科定位及其理论建设的若干问题》(金大陆)。

    除了学术论著之外,有关知青上山下乡的出版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知青的回忆录。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看,知青回忆录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提供了浩瀚丰富的关于知青时代的独特而珍贵的史料。

    其间也有一些知青史料的出版,如黑龙江黑河学院编辑出版的《黑龙江知青大事记》、山东档案馆的《山东知青档案实述》、云南党史办的《知青上山下乡在云南》等。


    当今国外学者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法国学者潘鸣啸的《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译本2010年)。

    2.对已有相关代表性成果的分析评价及拓展空间

    知青史研究的总体状况是,因该课题政治相对敏感、整体投入不够等原因,学界在研究力量、史料整理和理论建设等方面尚显不足。对这样一场时间延续如此之长、卷入人口如此之多、波及范围如此之广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目前的研究还无法涉及这场运动的所有方面,更不用说充分展现对这场运动的不同分析和评价。而从史学研究的一般情况来看,对于知青史这样重要的研究课题,在通史类著作出现后的一段时间内,应该出现专题史或区域史方面的研究,但迄今的状况却并非如此。以定宜庄、刘小萌撰写的两部《中国知青史》为标志的知青史研究第一波高潮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其间虽有一些知青历史研究的成果问世,总体上却进展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因此在整体上拖了研究的后腿。另一方面,近年对知青研究在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上也渐渐取得了共识,即要“突破瓶颈”,必需促进知青研究真正回归历史学的学术本位,通过开掘和整理新的史料,从区域史和专题史切入来回答知青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

    就区域史而言,目前的知青史研究主要还是在全国层面展开的,缺少对知青上山下乡区域性差异的揭示,以及对各种差异原因的探究。就专题史而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有许多问题如婚姻、疾病、病退困退、事故、事件和刑事案件及城乡往来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虽然上述几本著作都有或多或少的涉及,但受资料所限,对后来的研究者来说,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因此,区域史和专题史是今后知青史研究应着力予以突破的方向。当然,这首先取决于知青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这是一项基础工程。

    3.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基于对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的落后从整体上拖了知青史研究后腿的认识,本课题将从搜集和整理知青史料这一基础性工作着手,以求为知青历史的深入研究奠定扎实的资料基础。这一基础性工作不仅将服务于当今的研究者,也将吸引年轻一代的研究生进入这一研究领域,使知青史的研究后继有人,能够持续发展。

    本课题搜集和整理的知青史料涵盖三大类:档案、新编地方志、知青书信和日记。与知青相关的档案在各级档案馆中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有些甚至还未编目。新方志作为当代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尚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知青书信和日记则还未得到系统的有规模的整理。将这三类资料集中起来整理是一项工作量很大、但将惠及学界的有意义的工作。

    当搜集、整理和出版的知青史料累计到一定规模后,拟将所有史料汇总起来,建成可供检索的数据库,使之发展成为知青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来源。

    在新资料的基础上将知青史的研究深化到区域史和专题史的层面。对知青上山下乡区域性差异的揭示,以及对各种差异原因的探究,应该是知青史研究今后努力的一个主要方向,而由此取得的进展能够将知青史的研究推进到新的高度。

    知青史研究是一个极具学术价值的课题,同时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当今在老知青中对上山下乡运动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从历史学出发基于历史资料对知青上山下乡进行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有助于消解对上山下乡运动的不符合历史本来面貌的极端看法,对在老知青中达成对上山下乡运动的基本共识也是有益的。

    二、总体框架和预期目标

    1.本课题内含的总体问题、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总体框架是在充分搜集和系统整理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史和专题史的途径深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历史的研究。充分搜集和系统整理史料包括三个方面:档案;新编地方志;知青书信和日记。档案史料主要是各级政府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文件、图表等资料,反映了从政府决策、政策执行到知青安置、知青在农村生活生产及升学、招工等各种情况。省、地、县三级新方志由各级政府组织编纂,汇集了许多与知青上山下乡有关的官方资料和数据,也是知青史研究的重要史料。知青书信和日记是反映知青在农村思想状况和生活实态的重要资料。

    区域史和专题史的研究将根据资料搜集和整理的状况,从资料比较完备的区域如上海、上海知青落户的江西和云南,资料比较集中的专题如婚姻、疾病等,率先开展研究,以求取得突破。

    2.总体研究框架和子课题构成

    本课题由五个子课题组成,分别为子课题之一上海和上海知青下放的江西、云南、黑龙江等相关省份的知青档案资料整理和研究;子课题之二西北省区(以陕西省和新疆自治区为重点)知青档案资料整理和研究;子课题之三福建省知青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子课题之四以新方志知青史料为主的知青区域史和专题史研究;子课题之五知青书信和日记的搜集、整理和研究。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遍及全国各省区,本课题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因人手和经费等原因一时尚无法在全国各省区同时铺开进行,因此首先选取档案资料管理水平较高的上海及上海知青下放的相关省份。而选取西北省区并以陕西及新疆自治区为重点,是因为陕西是北京知青下乡的主要地区之一,又是本省动员本省安置的省份,与上海及上海知青下放的地区有较大的差异性,而新疆自治区则是生产建设兵团的形式,且主要涉及“文革”前上山下乡的知青。福建省则不仅是本省动员安置的省份,而且因为有李庆霖上书事件而有特殊的意义。从这几个省区入手,希望尽可能多角度地反映知青下乡的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区。前三个子课题计划在档案整理方面取得进展,并带动相应的研究。子课题之四则希望通过集中利用《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六卷)及其他史料在全国层面上对知青区域史和专题史进行研究。子课题之五则是对知青书信和日记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五个子课题整合起来,能够完成总课题预期的目标,即在充分搜集和系统整理史料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史和专题史的途径深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历史的研究,其中既有对知青下乡重点区域的档案史料发掘整理,也有从全国层面对知青史的研究。

    3.本课题研究在学术思想理论、学科建设发展、资料文献发现利用等方面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预期目标,在学术方面,以区域史和专题史为切入口,对知青史研究中尚有待深化的课题开展立足于第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将知青上山下乡置于中国当代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展开讨论,回答知青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推进知青史研究的进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将组织一支以历史学为主,包含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队伍,并将积极培养以知青史为学位论文题目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作为课题组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和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形成知青史研究群体。

    在资料文献发现利用方面,整理、出版知青上山下乡的档案史料,搜集和整理知青书信和日记,形成知青史研究的基本史料数据库,为研究者使用提供方便。对已经编辑出版的方志知青史料,提供系统利用方志史料进行知青史研究的经验。

    三、本课题的初步设计

    1.本课题已进行的前期工作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从事知青史研究已有多年,2010年与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起编辑《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六卷),经过近五年的努力于2014年底出版。目前正与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及江西省档案馆一起编辑《上海知青在江西档案资料选编》,该工作经两年的努力,已进入最后阶段。同时,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通过老知青与云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贵州、吉林等上海知青下放地的档案馆已取得联系。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已通过编辑新方志史料联络了一大批老知青志愿者,这批热心知青历史研究的老知青是我们开展课题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课题组主要成员周围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知青史研究为主要方向的学术群体。这之中有已经能开始独立研究的中青年学者,也有在我们指导下开始学术研究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集中精力从事十分耗时耗力的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知青史的研究。

    2.具体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将秉持充分尊重历史本来面貌的原则,严格采用历史学、文献学的方法推进知青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依据新史料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展研究时,我们将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出发,秉持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同时也会充分学习、吸纳社会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方法。而在我们的团队中,也有受过社会学和政治学专业训练的年轻学者。

    在过去几年的工作中,本课题组除了已积累相当数量的各种形式的知青史料外,课题组成员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还积累了从搜集到整理分类、编辑校勘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也完全适用于本课题研究。每省区的史料整理和研究大致可进行如下的归类:1、知青政策的制定、运作和演变。2、知青人口与安置经费。3、知青劳动与生活。4、知青“接受再教育”。5、知青输出地与接受地的往来,如物资支援和无息贷款等。6、各类知青事故与事件。7、知青回城。

    本课题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在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方面,将率先在上海和上海知青下乡的江西、云南以及陕西、福建等省进行知青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在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基本完成后再扩展至其他省份。在新方志知青史料的研究方面,将集合课题组成员,根据个人已有研究的积累和兴趣,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并在初稿完成后,在课题组内部召开会议,充分讨论,修改定稿。在知青书信和日记的搜集整理方面,将主要通过社会征集搜集相关资料,也会与藏有知青书信和日记的学术机构开展合作以获取相关资料,在达到一定规模后,进行分类、编目,为研究者使用提供条件。

    3.总体进度安排和年度进展计划

    本课题以五年为期,总体安排上搜集整理知青史料与开展知青史研究同步展开,但前两年侧重搜集整理知青史料,参与者在整理过程中积累资料为开展研究完成准备;后三年在继续搜集整理史料的同时,陆续出版完成整理的知青史料,开展研究并出版相关成果。

    知青史料的整理将按照文献资料整理的基本原则,保持各类文献的本来面貌。档案史料的整理要与所在地档案部门密切合作。完成整理的各类知青史料应开放给研究者方便使用,并尽可能予以出版。最终所有整理完的知青史料将建成可以检索的数据库。

    年度进展计划:

    2016年度,深化课题计划,确定更为明确的分工及具体的工作步骤。在复旦大学召开一次开题会,除参与课题的成员参加外,还将邀请国内研究知青史的学者参加。围绕拟开展的课题,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计划并开始全面推进。各子课题组开始启动各自的项目,并举行小型会议。出版一部知青档案史料集。

    2017年度,全面推进知青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并开始进行对知青史的研究。出版先期已在进行的知青史料集。各子课题组交流项目推进情况和工作经验。

    2018年度,子课题之四知青区域史和专题史研究告一段落,以完成的论文为主召开一次知青区域史专题史研究讨论会并出版论文集。出版完成整理的知青档案史料集。

    2019年度,出版完成整理的知青档案史料集。课题组成员发表知青史研究论文若干篇,力争有一至两篇发表在高等级的学术刊物上。

    2020年度,各类知青史料整理工作告一段落,完成约一千万字的知青资料数据库。召开一次知青生活史的学术讨论会并出版论文集。

    四、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的持续发展必须从系统性的基础史料建设工作做起,建立起扎实的史料根基

    已有的不少知青史研究论著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能够充分使用档案史料。对新方志相关资料的利用也有局限。中国当代史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表明,省一级档案馆以及省以下的地方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是推进当代史研究包括知青史研究的重要资源。发掘、整理这些档案必须组织学术团队采取攻关的方式进行。但档案发掘整理工作牵涉到具体的档案馆,各地档案馆管理水平不一,开放程度有异,给这一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本课题组近年与江西省档案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档案馆合作整理、编辑知青史料,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将这些经验运用至更多的地区,对知青史料建设工作做出我们的贡献。

    2.充分利用新方志中的知青史料,需要学习、借鉴多学科的方法

    在以一网打尽式的方法从全国省、地、县三级地方志中将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关的史料辑录并汇编后,仍然仅仅使用传统的历史学方法来利用这样的资料显然是不够的。面对这套数量庞大、信息丰富的新方志知青史料,我们往常研究时所擅长的历史学方法无法对之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必须与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合作,使用和借鉴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其中包含的所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信息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处理,在此基础上有望提出新问题,讨论新问题。

    3.从区域史和专题史的途径推进知青史的研究,注意突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方面

    在目前知青史的研究中,研究者注重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接受这些大城市知青的省区,而对其他省区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关注不够。本课题组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将努力改变这一状况。与此同时,本课题组成员的目前研究大都还集中于上述大城市和接受这些大城市知青的省区,对其他省区关注不够,缺少相应的学术积累。这是下一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4.在政治运动史和社会生活史的两重视角下审视、考察知青史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五十年代发端,到1968年后成为“文革”政治运动的一部分。因此对它的审视必须置于“文化大革命”这一非常时期的历史背景下,离不开政治史的研究。在此前提下,也应在社会生活史的框架下研究知青在农村的生活、知青下乡对农村和农民的影响、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城乡互动等问题,以拓宽知青史研究的视野,在更宽广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审视上山下乡运动。

    5.知青史料数据库

    本课题计划在课题完成时整理出版至少400万字的知青史料,与已经编辑出版的《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合在一起,总计有1000万字,并将这些资料建成可供检索的知青史料数据库,从而将知青史研究的史料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者系原下乡到黄山茶林场的上海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