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登录 | 忘记密码
  • 首页
  • 本会概况
  • 新闻综合
  • 工作动态
  • 学术动态
  • 文化活动
  • 热点专题
  • 会员专区
  • 知青文库
  • 知青史料
  • 知青场馆
  • 知青人物
  • 知青后代
  • 知青生活
  • 视频
  • 图片
  • 征文报刊
    • 最新内容

      最新图片

    最新视频

    歌曲《雪花飘飘》《一代知青》的创作构想和思索

    2015年 05月 08日
    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刘万超 点击:
    中间演员刘万超 《雪花飘飘》——北大荒知青之歌大型歌舞史诗相继在北京、天津、杭州、上海演出之后,受到了广大知青朋友热情的欢迎和好评。其中,主题歌《雪花飘飘》和尾曲《一代知青》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喜爱。身为这两首歌曲的作者来说,深感荣幸和欣慰


    中间演员刘万超

    《雪花飘飘》——北大荒知青之歌大型歌舞史诗相继在北京、天津、杭州、上海演出之后,受到了广大知青朋友热情的欢迎和好评。其中,主题歌《雪花飘飘》和尾曲《一代知青》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喜爱。身为这两首歌曲的作者来说,深感荣幸和欣慰。

    不少认识我和不认识我的荒友热情地对我说:“万超大哥,我太喜欢你的歌了,它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北大荒合唱团的队员们,在第一次拿到这首歌谱试唱时,当唱到“雪花飘飘挂在眉梢,寒冬腊月黄棉袄”、“茫茫荒原地厚天高,我的青春何处寻找?”时,他(她)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热泪。听到他们的讲述,我的心也和他们一样在起伏波动,泪水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转。这种激动和感动,倒不如说是他(她)们为自己在那个特殊年代命运波折所产生的心潮涌动;是为自己对那个无奈而来不及品尝随即流逝的青春所产生的感叹和心灵触动。

    回想五年前,几个朋友一起调侃, 想写一部反映知青题材的电视剧。让我先把主题歌写出来。主题歌倒是写出来了,可是,电视剧夭折了。(不过,后来又被电视剧《我的生命曾为你燃烧》所采用)。当年,知青朋友们还在为下乡的经历“有悔”和“无悔”争论不休。是啊,同为“知青”的名讳,可“知青”包含的范围太广泛了。南方的、北方的、兵团的、插队的、年纪大的、年纪小的、主动去的、被动去的等等。每个知青因地区不同、经历不同,对于下乡这段历史感受和认知也会不同。不是一句“有悔”或“无悔”所能概括或替代的。

    一首歌曲如何才能打动人?只有唱出写出人们心里所想所思、触及心灵的东西,才会产生共鸣。在知青群体对下乡历史的感受与认知众说纷纭的状况下,如何做到既不偏不倚又触及心灵?这是在《雪花飘飘——北大荒知青之歌》大型歌舞中歌曲创作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场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让多少青春年华失去了自我,使他们不能自已。就像洪峰中的一滴水,随波逐流,把他们的命运推向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弱小的年龄和身躯承受了他们本来不该承受的重担,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这是萦绕着一些知青难以解脱的心结。也是一些知青内心“怨”与“恨”的缘由。如果,歌曲按照这个思路或迎合这种情绪创作,唱出来的必定是对苦难的悲怆。显然,这不是知青思想的全部,也不是当今知青心里所需要的。

    几十年过去了,知青中年纪最小的已逾花甲。我们在眷恋中反思,在回忆中审视。这把年纪的人少了许多青盲与冲动,却多了许多沉着与淡定。当心态平和的时候,我们则学会了用理性思考我们的过去。就像从暴风雨中归来的雨燕,梳理着被风雨侵袭过的羽毛。当羽毛清理干松之后,还要飞回它梦想的蓝天。是的,我们审视自己的目的,不是一味地沉湎在历史的伤痛之中。而是, 更好的面对现实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

    当伤口渐渐抚平的时候,我们便会发现我们也有过曾经的美好。我们的年轻、我们的天真、我们的纯洁,我们对美好的追求、我们也有辛勤付出和收获成果的喜悦;有过羞涩傻傻的爱情,有过真挚热忱的友情;有过对第二故乡山山水水的眷恋,也有过对那里父老乡亲的牵挂……总之,这些美好的东西,都不会因对那场运动的否定而泯灭。它将永存于广大知青群体的心中。

    我一直潜心寻找能够让不同心境的知青共同接受的点在哪里?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审视,不断地筛选和沉淀,终于发现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他们心灵深处最为关注和触动的。那就是对于自己青春年华的留恋、眷顾和对自己青春历程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评判、界定。正是有了这两个基点,才有了歌词中的“我的青春何处寻找”?“我的生命曾为你燃烧”。任何一个知青都会为自己的青春所感怀。任何知青,不管你是情愿去的还是不情愿去的;对于那段历史你认为“苦难”也好,你认为“荣耀”也好,但不能否认的是,你都曾经为你耕耘过的土地燃烧过自己的生命!

    歌曲是以“情”来打动人的,歌曲只有让人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才称得上一首好歌。北大荒知青的情感是什么? 是什么让北大荒知青印象深刻?是雪, 是寒冷的雪!是五味陈杂的雪花,让北大荒知青刻骨铭心。于是,我用“雪花”作为情感的载体,便会一下子勾起他(她)们的回忆。“雪花飘飘,挂在眉梢, 寒冬腊月黄棉袄”。在冥冥之中,他(她) 们从寒雪冰封着的年轻容颜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雪花飘飘,岁月迢迢,我的爱 情未了”。虽然,历史已成过去, 从“朝如青丝”到“暮成雪”,我们的情感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散。尽管, 我们的青春消失了,但我仍为“我的生命曾为你燃烧”而感到骄傲。因为,我们曾为这块土地奉献过,我们这一代无愧于祖国母亲!

    北大荒的荒凉与落后,与我们知青无关,而北大荒的繁荣和发展却与我们知青紧密相连。当我们看到一个荒凉落后的北大荒变成一个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时,我们欣慰地笑了,雪花也在“吻我含泪的微笑”。我觉得我们释然了,所以,我们才会常常“梦中回到你怀抱”。

    雪花原本就是纯洁的水分子,在寒冷的季节里,它被冷空气禁锢在一起, 变成了雪花。引用方国平先生的一句话:“我们北大荒知青就是那朵洁净的雪花, 飘洒在祖国的北疆。当阳光普照的时候, 它们融化了,回归了。又扑进母亲的怀抱,滋润着生它养它的大地”。

    《雪花飘飘》——北大荒知青之歌大型舞蹈史诗,第一次在北京展览馆演出的时候,尾曲采用的是《兵团战士胸有朝阳》。这首歌曲,在黑龙江建设兵团流传很广,是兵团歌曲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原名《兵团战士之歌》,由五师政委高德作词,王德全谱曲。70年代出版的《战地新歌》第三集将此歌编入其中。当时,我有幸参加了黑龙江省《战地新歌》的编选工作。我与《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的词作者李郁文负责修改《兵团战士之歌》,我们将原来的三段压缩到两段,使歌曲更加集中和凝练。把曲名改为《兵团战士胸有朝阳》, 这样更为响亮。

    第一次演出过后,不少荒友对此结尾提出了质疑。说你们对过去还是如此的热衷和激昂,甚至,有人说我们对“文革”还是如此的眷恋。听到荒友产生这些印象的反馈,组创人员不免有些委屈。这和我们创作这台节目的初衷是相悖的。可是,为什么荒友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呢?

    静下心来想一下,的确存在着在歌曲运用、表现形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这首《兵团战士胸有朝阳》产生在文革的后期。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歌曲避免不了在词曲创作上,带有激越、高亢的、口号式的情绪,歌曲的高亢激越基调,必然带来高亢激越的表演形式。加之,舞台上数十面大旗挥舞,不难让人回想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影像。尽管,这首歌在兵团战友中脍炙人口, 经组创人员讨论,还是忍痛割爱将之舍去。

    在演出之后的总结会上,大家一致决定修改尾声。于是,我写出新的尾曲《一代知青》。

    虽然,大型歌舞史诗《雪花飘飘》写的是北大荒知青,但仅仅局限在北大荒这个知青群体,不免有些狭隘。总感觉力度不够。原因是我们就北大荒演北大荒,没有把整台节目放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中国千百万知青的共同命运之上。北大荒知青只是知青历史的一部分,是广大知青群体的一份子。尾声是总结式的篇章,那就应该为这一代知青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做一个自我的评判。为这一代人讴歌、呐喊。使之让整台节目得到升华。

    于是,我在歌中写了北方的荒原、写了西部的戈壁、写了南疆的竹楼、也写了陕北的窑洞;写了知青一代的艰辛和曲折,也写了知青一代的刚强与信念。以点带面地展现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广大知青的共同命运走向。总之, 我们知青一代人是极不平凡的人生,是五味俱全的人生。我们曾“肩负祖国的命运,越过艰难的历程。抛洒了青春, 燃烧着生命”。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啊, 硬是活过了60多。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啊,“苦乐年华,依然笑对春风”。我们这一代人不愧为共和国的脊梁!

    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像江河一样奔流到海不复回。许多往事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漠。然而,我们排演《雪花飘飘》大型歌舞史诗,着重点不仅仅放在艺术上,而是强调把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用艺术的形式复制下来,把它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代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飘过。历史就是历史,任何人也不能将我们知青一代的史实在历史中抹掉。我相信,命运多舛、历尽艰辛、忍辱负重、昂扬向上的一代知青,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星空”。


    (作者系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宣传科牡丹江知青)